台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8年的台灣單元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自作家吳曉樂的同名作品裡的五個故事:〈媽媽的遙控器〉、〈貓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孔雀〉和〈必須過動〉。故事以親子間的互動為主題,在科幻元素的包裝下,諷刺華人教育體制下扭曲的親子關係和教育困境,用現時多數家長對孩子錯誤的教育方式來喚醒社會大眾對教育體制的反思。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作為香港人,在多年前看到這個劇集是震驚,震驚台灣人「真敢拍」,因為在香港的電視劇多一點血腥,指責教育方針,可能就會挑動那些怪獸家長的神經線,繼而被投訴。


五個單元故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必須過動〉,但最讓我痛心的是〈茉莉的最後一天〉。


〈必須過動〉故事中,孩子完全失去了人權,成績成為他們的活命關鍵,即使有其他才能,讀書不好的孩子仍然逃脫不了「被銷毀」的命運。


而成績也成為社會地位的唯一指標,跟華人社會真的很相似,「求學不是求分數,句句都是說分數」的具像化。


raw-image


〈茉莉的最後一天〉,開場就以死亡開始,因為母親的強勢控制和壓迫,讓有才華,成績優異的茉莉還是選擇了不歸路,而茉莉死亡的意義最初還不被理解。


現實的華人社會可能有很多個茉莉,只是她們沒有沒發現,或者她們不想被發現。


〈茉莉的最後一天〉

〈茉莉的最後一天〉


雖然是7年前的作品,但是我偶爾還是會重溫,被父母親手摧毀自己的夢想,或是在父母的堅持下放棄自己的意願,這是華人孩子永遠的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狸奴不出門
1會員
30內容數
因家中病弱狸奴,無法到處去旅行,只好分享在香港的日常生活。 可能什麼都會寫一下,山上的貓狗、寵物資訊、美食或動漫劇集等。
狸奴不出門的其他內容
2025/04/22
躺在床上,試圖遺忘那種恐懼,但卻聽見天花上老鼠們跑來跑去的聲音,甚至跑到我旁邊的牆壁裡……
2025/04/22
躺在床上,試圖遺忘那種恐懼,但卻聽見天花上老鼠們跑來跑去的聲音,甚至跑到我旁邊的牆壁裡……
2025/04/18
最後,冷風給了我一巴掌 只讓我 好好活著
2025/04/18
最後,冷風給了我一巴掌 只讓我 好好活著
2025/04/17
第五季最喜歡EP10 夏目一直以為自己暪得很好,殊不知塔子阿姨早就知道他能看到特別的景色。 塔子阿姨跟滋先生真的很溫柔。 塔子:「他有時好像完全放空,似乎心不在這裡似的,只是看著遙遠的遠方,不知道他眼中的我們是什麼樣子呢?他什麼時候才能敞開胸懷?」
2025/04/17
第五季最喜歡EP10 夏目一直以為自己暪得很好,殊不知塔子阿姨早就知道他能看到特別的景色。 塔子阿姨跟滋先生真的很溫柔。 塔子:「他有時好像完全放空,似乎心不在這裡似的,只是看著遙遠的遠方,不知道他眼中的我們是什麼樣子呢?他什麼時候才能敞開胸懷?」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018年台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觀後感。 被父母親手摧毀自己的夢想,或是在父母的堅持下放棄自己的意願,這是華人孩子永遠的痛。
Thumbnail
2018年台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觀後感。 被父母親手摧毀自己的夢想,或是在父母的堅持下放棄自己的意願,這是華人孩子永遠的痛。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吳曉樂 這本書的第一版是2014年,並於2018年公視翻拍成科幻懸疑電視劇,猶記得當時這部戲劇的討論度非常的高,大家針對教育、青少年、父母等等都有諸多的想法⋯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吳曉樂 這本書的第一版是2014年,並於2018年公視翻拍成科幻懸疑電視劇,猶記得當時這部戲劇的討論度非常的高,大家針對教育、青少年、父母等等都有諸多的想法⋯
Thumbnail
政大中文影展「你不是一個人憂鬱」時就一直很想看,今天終於鼓起勇氣看了,然後忍不住寫很長😂。我其實沒有親眼看過這樣的人生,或接觸過這樣的心情,儘管如此,我還是很害怕我會因為看到學妹茉莉的破碎而破碎。 我害怕我心目中的北一女中也因此而破碎。畢竟我真的在那所學校擁有很美好、很燦爛的回憶。
Thumbnail
政大中文影展「你不是一個人憂鬱」時就一直很想看,今天終於鼓起勇氣看了,然後忍不住寫很長😂。我其實沒有親眼看過這樣的人生,或接觸過這樣的心情,儘管如此,我還是很害怕我會因為看到學妹茉莉的破碎而破碎。 我害怕我心目中的北一女中也因此而破碎。畢竟我真的在那所學校擁有很美好、很燦爛的回憶。
Thumbnail
「千萬別讓心中的仇恨及魔鬼,而毀掉多年養育及栽培的根基」 這世界上沒有人天生就知道該怎麼當大人,父母也絕對是最難當的角色 他們的時空背景和我們不同,經歷也不同,細看父母的成長背景也是諸多的創傷 但我看到的是他們已盡量不把自身傷害帶給我們 電影中的主角要成功也必須要有人有所犧牲而鞏固
Thumbnail
「千萬別讓心中的仇恨及魔鬼,而毀掉多年養育及栽培的根基」 這世界上沒有人天生就知道該怎麼當大人,父母也絕對是最難當的角色 他們的時空背景和我們不同,經歷也不同,細看父母的成長背景也是諸多的創傷 但我看到的是他們已盡量不把自身傷害帶給我們 電影中的主角要成功也必須要有人有所犧牲而鞏固
Thumbnail
最近看了《青春養成記》(原名Turning Red),有興趣的人可以在Disney+看。是少見的以華人為主角的動畫片,又有很可愛的紅貓熊,本來想說是娛樂片,但卻有一個片段讓我感觸很多。 以下沒有描述劇情,但可能對有些人來說還是有雷,如果介意的人可以不要再看。
Thumbnail
最近看了《青春養成記》(原名Turning Red),有興趣的人可以在Disney+看。是少見的以華人為主角的動畫片,又有很可愛的紅貓熊,本來想說是娛樂片,但卻有一個片段讓我感觸很多。 以下沒有描述劇情,但可能對有些人來說還是有雷,如果介意的人可以不要再看。
Thumbnail
  有句古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在年齡漸長的時光中,深深感受到天下不是的父母還不算稀少的。   先別急著否定,我清楚養孩子有多辛苦。   相較於美國歐洲的父母,亞洲父母較難認知「孩子是獨立個體」這件事,當然包括我的父母親,小至飲食,大致穿著、交友,甚至人生規劃,想必大家對於這類的爭執點並不陌生。
Thumbnail
  有句古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在年齡漸長的時光中,深深感受到天下不是的父母還不算稀少的。   先別急著否定,我清楚養孩子有多辛苦。   相較於美國歐洲的父母,亞洲父母較難認知「孩子是獨立個體」這件事,當然包括我的父母親,小至飲食,大致穿著、交友,甚至人生規劃,想必大家對於這類的爭執點並不陌生。
Thumbnail
雖然這是有點奇幻風格的劇,看完後省思很多,裡面每一個母親都是「以愛之名」給了孩子很大的壓力,扭曲成透不過氣的
Thumbnail
雖然這是有點奇幻風格的劇,看完後省思很多,裡面每一個母親都是「以愛之名」給了孩子很大的壓力,扭曲成透不過氣的
Thumbnail
這些沒了名字的媽媽,每個都被稱呼為「XX同學的媽媽」們,在瀕臨崩潰之前講的唸的想的,都是「你」「你」「你」,但其實最終都是自己。 這樣的情節,太熟悉了。 然而,這些媽媽們真的是萬惡嗎?
Thumbnail
這些沒了名字的媽媽,每個都被稱呼為「XX同學的媽媽」們,在瀕臨崩潰之前講的唸的想的,都是「你」「你」「你」,但其實最終都是自己。 這樣的情節,太熟悉了。 然而,這些媽媽們真的是萬惡嗎?
Thumbnail
「我的孩子很乖,他一定是被同學帶壞的。」這是父母處理孩子麻煩時,最常說的一句話,更被廣大網友拿來戲稱許多社會新聞案件的父母嘴臉。但其實,「我的孩子很乖」透露的另一層意思是「我其實根本不了解我的孩子」。
Thumbnail
「我的孩子很乖,他一定是被同學帶壞的。」這是父母處理孩子麻煩時,最常說的一句話,更被廣大網友拿來戲稱許多社會新聞案件的父母嘴臉。但其實,「我的孩子很乖」透露的另一層意思是「我其實根本不了解我的孩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