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瀨頭是日治時期的防洪遺構,日本人在台中清水作出許多建設,中部大甲郡役所不是設置在大甲,而是設置於同屬大甲郡的清水。然而位於清水牛罵頭山(國民政府更名為鰲峰山)裡的荒溪, 一直有著山洪暴發的潛在威脅,且荒溪的河床遠高於清水鎮。因此日本政府在荒溪行水區的治水工程中,利用鵝卵石壘成兩道壩體,一來引導水流,重要的功能就是作為防洪堤壩,兩道堤防各數百公尺,不算長,主要就是護著清水鎮的頭頂。
兒時記憶中,壩體的鵝卵石是用鐵絲網箍住的石籠,現今再去看,鐵絲籠沒有了,壩體的鵝卵石重新壘疊過,看得出遺構有受到妥善養護,現在算是鰲峰山公園的部分設施。小時候父親常帶著我及弟弟去走那壩體玩耍,那壩體高出河床很多呀,剛開始很害怕,那一不小心滾下去還得了。但一下子習慣就不怕了,還會在壩體上追逐跑跳,畢竟壩體對於人在上面行走而言,還算相當大。現今河床一邊闢為汽車道,另一邊是長滿了以相思木為主的雜木林,環山休閒步道穿梭其間,高於樹冠的壩頂感覺上也不再那麼高了。
防洪的建設不只是日本人有做,國民政府也有做。1959年87水災重創台灣中南部,由國軍陸軍裝甲兵嵩山部隊構工建立,將荒溪開闊的河床以滯洪池的概念構築緩水壩體,原本滿是鵝卵石的河床,因其泥沙淤積,如今也是荒煙漫草遺及灌木、甚至是小株喬木叢生。
所以,現在整個鰲峰山公園,以及一個看起來超厲害的自由車比賽場館,都是設置在滯洪池當中😅😅。
看完防洪遺構,走下階梯步道來到清水區街市,首先遇到的是當地的信仰中心,主祀觀世音菩薩的紫雲巖。進去上柱香(實際上是七柱),在廟旁小店吃了碗鴨肉湯麵,清甜的湯頭,滿碗軟嫩的無骨鴨肉片,一碗才80元,午餐大滿足。
接下來驅車經過清水鬼洞,小時候進去時稱之為黑洞,繼續騎行於山道上往大楊前去。我想去另一個軍事遺構:大楊油庫。那裡,我還沒去過。往油庫的山道,沿途雖然經過不少墓地,但穿梭林蔭的山徑景色優美,落葉喬木的枝枒間隙中,有著藍天底下的閒適蕭瑟,且美且舒服。
大楊油庫,是越戰期間的美軍軍事構築,主要功能在於儲存B29轟炸機的龐大油料。戰後因失去功能,於1999年陸續拆除。原本七座油庫拆掉兩座時,當地民眾趕緊求援牛罵頭文化協進會介入干預,最後終於募資60萬元,向軍方買下一座保存至今。然這最後一座不知是因為自然毀損,還是當時已進入拆除進度被搶救下來,庫頂與西南庫體一部分已被拆除,相當可惜。不過還好有留下這座油庫,為那段美軍在台灣的軍事歷史留下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