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2019年2月,鏡文學出版
以媒體生態或記者追查真相為主軸的影視很多,而且傑作不少,《郵報:密戰》、《驚爆焦點》、《私人戰爭》全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品,因此最近觀看《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影集時,為了自己曾參與過前期的小說開發感到驕傲。
影集前身是2019年初出版的原名小說。一開始是週刊娛樂組主管段子薇不經意說起的生平,卻高潮跌宕,起伏得令人難受,令我驚訝的是,旁邊向來以鐵石心腸聞名的前主管董成瑜居然拭著淚。不過她下一秒眼睛發亮,認為若結合段子薇的人生故事與女記者職人職場,定能做出一部結合娛樂圈、週刊職場與職人的超級IP。
我的前主管個性急,有了想法便直接拿起手機,聯絡可以寫的作者。可是這案子一開始真不順利。最難的不是業主與田調資源,而是合適的作者不易找。在柯映安執筆之前,已經先與一位資深作者合作了大半年,又經過另一位作者評估後婉拒,實在想不出來還能找哪位線上作家執筆。
當時鏡文學剛成立不久,網羅了許多優秀的新人,乾脆以大綱來試稿,挑選合作對象。這個決定風險高,但當時混沌開墾,大家不怕痛。編輯們從自己的作者中挑選有潛力與意願的作者共三位,從現有的素材綱要中自由發揮,寫一份三千字的稿子。
相較於其他候選者從頭細細鋪陳,柯映安直接切入劇情中段,以一幕火藥味十足的法庭戲而勝出。作者是找到了,可我由於先前經驗,並不抱太大期望。此外,我跟責編老王對於讓既非記者,當時還就讀北藝大電影創作研究所的柯映安執筆,格外忐忑。
這部以娛樂女記者為主角的職人小說,最大的挑戰在於提供故事人物原型的記者段子薇與總編輯董成瑜都有三十年以上的經驗,只要一句話或一幕讓這兩位專業讀者感覺「假」,作品就失敗了。我們甚至擔心到胡思亂想,揣測才二十幾歲的柯映安會不會不知道怎麼田調,或者採訪高層主管會不會太緊張,而想要全程陪訪……事實證明,我們名副其實地想太多了!
柯映安繳交的每一章都讓我們驚喜連連。她採訪幾次後,試著將田調素材揉合入自己嚴格受訓的三幕劇呈現,提煉出原本沒有的各種劇情。慢慢地,作品逐漸以「性、謊言、娛樂圈」為名定調。而後來最大的挑戰,則落在當時的母公司正是人們眼中的八卦雜誌,所以這一部以娛樂記者為主角的作品,不能變成洗白或哄抬記者價值的工具。
小說完成,一條更艱鉅的路再次展開。知名編劇陳昱俐進入公司後,相中這部作品,想要開發成劇,柯映安因此從原著作者成了編劇,跟段子薇與其他優秀編劇一起工作。
經常熬夜討論的編劇團隊(照片提供:柯映安)
寫小說是一回事,將自己的小說改編成劇本,又是另一件事。這段過程,我並未參與,完全無法說些什麼,但完全可以想像其中的艱困挑戰,比起小說難上百倍。劇本完成,戲劇開拍,那又是另一個我未涉足的專業領域了。
《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從開發到戲劇上映,經過六年,柯映安早已從稚嫩的作家與編劇蛻變成熟。我讀了她在小說中新寫的後記,誰能想像她當初接下這部作品寫作之前,已經好久沒寫小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