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產出,需要透過大量的閱讀。無論是影音平台、社交媒體、書藉。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人際互動,都能帶給我們啟發。
關鍵在於是否開啟我們的感知系統。又或者抱著事不關己、單純的活著,對生活週遭的一切從不關心。
「社交冷漠」是現代社會普遍的現象。拒絕「無效社交」更是許多人推崇的新觀點。
沒有好壞、對錯,就是各自的選擇、疫情後世代的普遍現象。但這都不會影響寫作。因為即便是獨自一人,你獨處的心理狀態、生活方式,也都可以成為文章的內容、素材。
每天預留1~2小時的寫作時間。利用通勤時間,挑選自己有興趣的內容,進行片段式學習、不論是書籍或者是透過影音多媒體。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獲取知識已經不再局限於書本。內化後,再經由自己的體會及領悟,透過文字表達出來。還可以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邏輯思考。
這是用來驗證自己所學的知識是否有真正吸收的最佳方式。將知識轉化成人生的智慧,也是成就自己的養份。
更進一步,可以設定每天書寫的文字量。如果你也是熱愛寫作,透過書寫還可以訓練表達能力及溝通技巧、讓自己的思維更清晰。是一個靜態型的輸出愛好。
我個人也是經由這樣的方式,找到個人興趣及愛好。
學習再多的知識、學問如果沒有發揮出來,那就枉費自己投入大量的時間。如果能透過分享,讓更多人藉由你的文章得到啟發,這樣的學習是不是更有意義?也算是讓自己在這個知識共享的時代佔有一席之地、多了份參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