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進到股市裡追求報酬,除了部分以企業價值的邏輯而長期持有的資金之外,多半是隨著外在情勢變化而轉換持有標的,追逐最具有表現機會的類股族群,投資機構才能避免績效落後而被淘汰,當市場流行高股息ETF,大家都一窩蜂把資金集中追逐相關類股,發行更多同類型基金,當市場流行AI科技,又吸納了所有資金推高各相關企業股價,這樣的群眾效應使流行類股超漲,其他類股則乏人問津而超跌。
對於追求報酬績效的資金,當熱門流行類股達到相對高價,考慮續漲空間有限而使未來報酬績效可能降低時,得適當轉移資金的配置,找尋其他相對安全或低價,有機會提供報酬績效的類股,或說是換股,隨著情勢變化而賣出相對高價的股票,將資金轉往相對低價個股,例如高股息類的ETF換股也概略是類似的邏輯,當股價漲多使殖利率降低,不符合高殖利率條件時就會換股。
換股條件未必是股價,不是過去漲得多、價位偏高就會被換掉,未來還有沒有持續上漲的機會才是關鍵,這牽涉到對於產業發展的判斷,是否有關鍵力量或事件會影響產業發展?除了可見的利率情勢之外,產業競爭及政策方向也具有重要影響力,例如AI模型的Deepseek影響了產業競爭狀況,川普的政策改變貿易條件,也改變對於綠能與傳統能源的觀點,或是利率、通膨、景氣循環會改變整體需求,這些都可能使資金調整或轉移到新的方向。
投資過程需隨時注意市場的方向是否可能轉變,投資者的危機是沒有察覺市場方向轉變,外在環境的路轉彎了,投資人卻還維持直行方向,就到不了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