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前往一個小講座聽關於舞台劇行銷的內容,講者是零售業的資深行銷專員。聽著他講述「對他來說很日常」的觀察數據、埋追蹤碼、小規模測試、調整後大規模投放等等數位行銷的操作方法。
從這個專員講述的投入程度,以及他所說明透過數據可以知道什麼,知道了之後可以做什麼,我想到我最近在想著要推動的計畫,然後想到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不同的人正在做著不同的事。雖說不同,卻又好像可以分成三種,標題的那三種。
我們都是用著不同的裝備武器,來對抗這個殘酷的世界,並努力生存下來
有固定的地方住、有工作、照正常時間吃三餐等等,讓世界可以正常運轉,維持著社會的秩序從遠處來看是日復一日的累積著生活。每個人都會有部份這種面向,我想應該也是在現代社會中佔最大多數的組成。
這樣的情況穩定,可預測,令人安心。
觀察並找出世界運轉的邏輯,試著攪和在其中撥弄一二,以期完成自己的目標。通常也會牽引著部份人的生活,可能引起的改變不大,但很明顯。要想例子的話立刻想到的,是政治人物大概是這個路線;再來可能就是我最開始提到的數位行銷專員。
這樣的人通常在中度風險中,試圖用槓桿換取中高度報酬,是大多數人會試著去朝向的目標,在工作上應該至少是主管或是能獨立處理一個專案的程度。
對現況有不滿且有一套自己想解決問題的辦法,且有做出具體行動。無論具體的行動是否成功,對我來說都算是在這種範圍中。這樣的人在世界中算是較少數,大多數是失敗收場,如果成功了,通常是那種會被拿來當例子的經典,例如川普、馬斯克等。他們用極高風險,換來(對他們自己來說)極高的報酬。
當走在成功與失敗的鋼索中,可想而知會是很不穩定的狀態,可能可以號召一群人跟隨,但並無法保證成功。
不管他做得好不好,美國總統應該是最容易動搖世界的人之一了
每個人都有很多面,並不完全是由一種情況組成。可能工作上有人是想改變現況的,但同一個人在生活上卻極好預測極為穩定,直覺想到是某種平衡上的必須。
但這也延伸到我自己開始工作幾年後,慢慢感受到的,屬於我自己的事實:這個世界純粹的事物太少了,尤其是人,所有人都是各種綜合體,有良善的一面也有卑劣的一面,端看他在什麼時候願意把什麼樣子拿出來給別人看。
因此看到一個總是特別好或特別壞的人,冷靜下來後就會心生警惕,覺得是不是有什麼他很刻意不想被別人知道看到的,也許總有一天會爆出來。
小時候總是想當改變世界的人,但長大後才發現,能當個順勢而為的衝浪者,其實已經是極其珍貴的事情了。
就我自己目前想要進行的計畫來說,很多都被當成是理想性太高,在實務上也有太多需要解決跟協調,並建構出實際可行方案來說服別人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太難了,可能是曲高和寡、眼高手低的情況。
雖然有想試著改變什麼,但也會覺得做個符合世界的人,或是順應世界的人應該會比較有一條既成的路可以照著走看看。即使是這樣,都已經有很多困難的關卡,也不一定可以克服得了,何況是想要挑戰現有的情況。
但想做的事就擺在那裡。
在能活下來的前提下,一直重新組合自己的想法,維持能繼續試錯的心態,好像才能繼續當一個挑戰者。很害怕,但也只能一邊抵擋著害怕,一邊試著再往前走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