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親密的人創作無需防備的說話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想過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我可以自由自在地發言說話,我得到的答案是:一個有來有回的對話,一個說錯了話會被指正,但不會感覺自己需要趴到地上五體投地認錯的環境。當然如果何時何地都可以有這樣的環境最好了,但若一定要排名,最想要這個環境發生的場合,我選擇是在與親密的人一起的空間。

因為害怕/避免/防備,所以縮減了溝通

若是工作的環境,彼此為了完成任務,再怎樣都會試著把進度推前,讓工作完成。也因為是工作,所以可以讓自己把焦點放在「事情」上,儘可能無視讓人不舒服的話;同時也因為是工作上的同事,在私交上可能不會有所期待,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就算有傷害也有機會一起受傷。

但在親密關係中,無論是情人、家人、摰友,我都會想維持在讓對方儘可能開心或至少保持平靜的情況。在這樣的關係中所要面對的日常更多是來自於「人」本身,與工作上要完成的任務比較不同,因此當被對方指責、質疑、抱怨、貶低、潑灑負面情緒時,很容易連結到自身,也比較容易受傷。

因為害怕、避免、防備受傷,因此當出現可能會導致接下來的討論出現讓人不舒服的對話時,就會變得容易縮減溝通,例如不反駁、停止說出自己的想法等。

我也想過是不是自己玻璃心、自尊心太高之類的,在經過幾次試著儘可能平靜且不帶攻擊性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或是單純講述自己的感受,卻沒有進入到好的循環後,我想應該可以排除這個可能性。

raw-image

讓你可以暢所欲言的氛圍

我想所謂可以暢所欲言的氛圍,是任何想說的想法都能說,但會考慮到這個話語是否會讓對方有戰逃感。但不代表不能說任何評價對方的話,也不代表指出對方的缺失與不足,而是在說話時,會去思考說話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只是簡單聊天開玩笑,那讓對方覺得被貶低或是自討沒趣,就顯得沒有意義,也沒有達到目的。若是真心希望對方改進,那我會選擇用比較明確認真的方式,即使對方覺得受挫,我也希望能讓對方感受到我的真實想法。

卡在中間帶有玩笑性質的感覺,但暗地裡卻希望對方改變的話語,就會比較讓人無所適從,太認真看待好像笨蛋,完全不理會當玩笑也好像笨蛋。如果停止這些讓人會有戰逃感的話語後,發現不知道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了,這表示在思考後說出來的話,無論做到什麼都是一種進步。

raw-image

因為是親密的人

為什麼講個話要這麼累想這麼多?我給自己的答案是:正是因為是親密的人,所以我想多花一些力氣在與他的相處之上。如果耐心體力有限的話,我想選擇把這些心力用在親密的人身上,而不是碰面時間只有三十秒陌生人。

當然一定也會有需要調整磨合的地方,畢竟沒有人是一模一樣的,就算是自己都會對某些時刻的自己產生厭惡的想法。無論是家人、情人、朋友,既然想要長久地維持著良好的關係,那試著彼此調整看看,就是磨合的過程吧。

raw-image

最後放上在寫這篇文字時剛好看到的一段影片,希望大家在親密的人相處時,雙方都能舒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沒想到原本只是看展,卻從展覽、快閃店,一路想到了文化藝術娛樂補助。 文化為什麼重要?因為文化能成為我們營利的媒介,還有向外插旗的武器!
這個時期,我們的選擇將會決定台灣未來的模樣,這個選擇題是:台灣與中國是不同的國家嗎?
我很討厭反詰句,因為這是一種無效的溝通,只會讓人生氣。如果你想讓對方生氣,這不失為一個方式,但其實有更善待對方的說話方式,也更明確表達你的意見。
討厭到會對它生氣的事好像這十幾二十年來的前三名沒有變過:1)下雨,2)等紅綠燈,3)排隊。第三點在這十年手機變得更好消磨時間後有好一點,但依舊很討厭;而第一點跟第二點很常同時出現毒打我的生活。 但我不想因為這些事讓我的情緒常常很差,所以我開始思考怎麼會這樣,我可以怎麼辦?
沒想到原本只是看展,卻從展覽、快閃店,一路想到了文化藝術娛樂補助。 文化為什麼重要?因為文化能成為我們營利的媒介,還有向外插旗的武器!
這個時期,我們的選擇將會決定台灣未來的模樣,這個選擇題是:台灣與中國是不同的國家嗎?
我很討厭反詰句,因為這是一種無效的溝通,只會讓人生氣。如果你想讓對方生氣,這不失為一個方式,但其實有更善待對方的說話方式,也更明確表達你的意見。
討厭到會對它生氣的事好像這十幾二十年來的前三名沒有變過:1)下雨,2)等紅綠燈,3)排隊。第三點在這十年手機變得更好消磨時間後有好一點,但依舊很討厭;而第一點跟第二點很常同時出現毒打我的生活。 但我不想因為這些事讓我的情緒常常很差,所以我開始思考怎麼會這樣,我可以怎麼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自從沒有真正的摯友後,一些私人的想法只能與自己對話。起初,這種內心的對話確實會讓人感到內耗,那些雜亂的想法不斷地在腦中亂竄。
Thumbnail
提到「陌生人」你下意識的反應是? 1、警惕提防,保持距離 2、沒啥感覺,默默飄過 3、喜歡跟陌生人嘮嗑 4、被陌生人的善意溫暖過 請投票!!!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情感和感受,以及作者從中所得到的一些領悟。在交往過程中,作者發現人和人之間提供了不同的情感價值,並且強調了與每個人都從朋友開始,因為沒有足夠的話題,便無法開啟情愛之外的話題。文中反映了作者對於與人交往的悟性和成長。
人們常說每當自己到了一個環境
Thumbnail
在家待著的一大好處就是,可以隔絕很多不相干的資訊。這也是一個距離帶來的好處。 最近不曉得是怎麼回事,同事紛紛line我說了他們的煩心事,或是針對時事表達很多意見。說完都會補上一句「也還好啦,妳不要太在意,只是找個人說說」我真的是哭笑不得。
Thumbnail
獨處可以安靜地關照內在自我、認識自己 交朋友,可以進行各種交流互動、認識世界,哪個更適合你? 不知道的話就都嘗試看看吧~ 😊
Thumbnail
人終究是寂寞的,所以在你身邊的人請一定要是你喜歡的,也喜歡你的。表裡一致能夠減少內耗和自我批評,讓你活得真實、不需要委屈自己、討好的關係。害怕表達真實是因為沒有建立有效的表達。真實不代表冒犯和不禮貌,直接的回答也可以有溫柔的詮釋。
人的習慣性選擇,會往舒適地方靠攏,舒適的人、舒適的環境 .. 用在生活、在工作、在寫作(互動)⋯
Thumbnail
由於社交軟體和社群媒體的發達,人們開始了不用說話的交談,尤其特別適合社恐內向的人,例如在下我。不用面對面、不用擔心聲音不動人、可以延長思考時間、還可以修改甚至收回(來得及的話)。社交好像變得容易了,距離好像更加緊密了,但是關係卻可能疏遠了?為何?因為少了聲音的溫度。
比如你跟你的朋友,兩人遇到另一個朋友來跟你們聊天,結果對方都只跟你朋友聊,聊的內容有些也聽不懂,所以就只能無聊在旁邊想什麼時候結束聊天,想離開了,你有被冷落的感覺。 被冷落心情會影響現場氣氛,容易中斷對話或離開,所以當你們多人聊天,可觀察是否有人跟不上話題。 並非所有人都有能力或興趣追趕自己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自從沒有真正的摯友後,一些私人的想法只能與自己對話。起初,這種內心的對話確實會讓人感到內耗,那些雜亂的想法不斷地在腦中亂竄。
Thumbnail
提到「陌生人」你下意識的反應是? 1、警惕提防,保持距離 2、沒啥感覺,默默飄過 3、喜歡跟陌生人嘮嗑 4、被陌生人的善意溫暖過 請投票!!!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情感和感受,以及作者從中所得到的一些領悟。在交往過程中,作者發現人和人之間提供了不同的情感價值,並且強調了與每個人都從朋友開始,因為沒有足夠的話題,便無法開啟情愛之外的話題。文中反映了作者對於與人交往的悟性和成長。
人們常說每當自己到了一個環境
Thumbnail
在家待著的一大好處就是,可以隔絕很多不相干的資訊。這也是一個距離帶來的好處。 最近不曉得是怎麼回事,同事紛紛line我說了他們的煩心事,或是針對時事表達很多意見。說完都會補上一句「也還好啦,妳不要太在意,只是找個人說說」我真的是哭笑不得。
Thumbnail
獨處可以安靜地關照內在自我、認識自己 交朋友,可以進行各種交流互動、認識世界,哪個更適合你? 不知道的話就都嘗試看看吧~ 😊
Thumbnail
人終究是寂寞的,所以在你身邊的人請一定要是你喜歡的,也喜歡你的。表裡一致能夠減少內耗和自我批評,讓你活得真實、不需要委屈自己、討好的關係。害怕表達真實是因為沒有建立有效的表達。真實不代表冒犯和不禮貌,直接的回答也可以有溫柔的詮釋。
人的習慣性選擇,會往舒適地方靠攏,舒適的人、舒適的環境 .. 用在生活、在工作、在寫作(互動)⋯
Thumbnail
由於社交軟體和社群媒體的發達,人們開始了不用說話的交談,尤其特別適合社恐內向的人,例如在下我。不用面對面、不用擔心聲音不動人、可以延長思考時間、還可以修改甚至收回(來得及的話)。社交好像變得容易了,距離好像更加緊密了,但是關係卻可能疏遠了?為何?因為少了聲音的溫度。
比如你跟你的朋友,兩人遇到另一個朋友來跟你們聊天,結果對方都只跟你朋友聊,聊的內容有些也聽不懂,所以就只能無聊在旁邊想什麼時候結束聊天,想離開了,你有被冷落的感覺。 被冷落心情會影響現場氣氛,容易中斷對話或離開,所以當你們多人聊天,可觀察是否有人跟不上話題。 並非所有人都有能力或興趣追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