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詰句的唯一功能是讓對方不爽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反問句,又稱反詰句,是疑問句的一種,也是無疑而問、明知故問,把答案寓於問話中並加以強調,對方從問話中思考出答案的句式。 並增強語氣和說服力。 為了加強語氣而轉化成反問時,為了不削弱所表達的強烈感情,必須使用能夠表達這種強烈感情的感嘆號來維持。ー維基百科

上面是反詰句的解釋,相信很多人日常生活中對這個句型一點也不陌生,我這兩天在滑手機時隨便都可以從留言中看到,例如: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但除了最後這個之外,其它的語句通常都是明知故問,如果真的是以惇惇善誘的態度,希望聽的人能夠自己想到答案,那也就罷了,但大多不是。

大多人丟出反詰句時的態度,隱藏著的台詞是「連這都不知道,你也太蠢了吧。」在這個情況下,並不會成功造成你跟對方溝通的進展,只會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惡意,變得害怕或是憤怒,讓溝通無效。

這樣的話語是一種攻擊,並不是用問句隱藏起你的不滿,對方就感受不到。而當人們遇到攻擊,被激起戰逃反應時,大多會有兩個情況:

針對提出的問句,給了一個不是提問者心中答案的答案,這個答案是否正確依情況而定,但很多時候不是提問者佂住不知道該怎麼回,就是兩邊「不是」來「不是」去,然後吵得更兇。

由於感受到提問者的不滿,因此只好順著提問者的問題,選出答案,但根本也不知道答案的原因,只會留下一個吵架、好兇的印象。



就我自己來說,若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有具體事情的情況,被對方丟出反詰句,我會儘可能依我所知道的事實,將反詰句當成一個正常的問句來回答,無視對方心中是否有正確答案。

但若是較抽象,或是跟情感有關,或是跟親近的人,那大多都只能用逃的方式來應對。

因此我非常討厭反詰句,我認為這個句型除了教學外,在現代沒有任何適合應用的場合,除非你想讓對方不爽,那這個句型用下去通常就可以吵起來了


所以,如果想吵架,或是想在話頭上壓過對方,那用反詰句就是一個選擇。不然其實如果已經有答案了,更有效率的溝通,應該是直接把你想的答案說出來,讓彼此有討論對答的空間。

「永和塞得要死,為何不直接買北市?」
「永和塞得要死,我建議直接買北市。」

兩句都有表明立場的意思,但上句挑戰意味濃厚,下句則顯得平和許多,如果有不同看法的人,也比較容易在這個氣氛下提出自己的論述。


「我不是說過了嗎?你怎麼會忘記?」
「我記得我有說過啊,你是不是忘記了?」

「怎麼」是一個需要對方解釋的提問,但語境下,其實提問者只是想指責對方竟然忘記了,對回應者來說,大部份都很難解釋。那不如用「是不是」來創造一個對方好回答的語境,仍然可以維持不滿的情緒,但要生氣或聽對方的解釋,都還有空間。



我認為問句,就只是提問你想知道答案的問題,比較直接單純。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個人的資訊來源、價值判斷、過往經驗都有許多不同,即使是再親密的人,也會有你沒有問過的想法。

因此除非在教學的情境下,有專業的事項要討論,不然無論是非正義、喜好標準,甚至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對不同人可能都有不同解讀。用反詰句來要求對方順著提問者的答案回應,是縮限了可能被打開的視野。

這是需要練習的,但不需要練習太久,就可以熟悉地運用在生活中了。我相信這樣說話的人,也會比較受歡迎。

因為習慣,所以我們丟出反詰句是最直覺的,也最容易以「我只是問你」或「我這個人講話比較直接」來掩飾說者講話並沒有試著體諒對方。因為幾乎所有內容,同樣一個意思,都會有比較善意的說法。而通常說「我只是講話比較直接」的人,也都知道他說出來的話會傷人,但他並不在意對方受傷,所以沒有打算練習「讓對方不受傷」的說話方式。

而我之所以說「幾乎」,是因為至少我想到「分手」這個內容,很難有比較善意的說法…


raw-image

好,最後這個比較特別,一般的哏句型應該是「善良在哪裡?美德在哪裡?番號又在哪裡?」說出這句話的人,應該會真的期待對方給出番號,但又不便明說,所以用開玩笑的方式遣責對方應該要給出番號。在理解的同溫層中,這倒不像是譴責,而是取暖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討厭到會對它生氣的事好像這十幾二十年來的前三名沒有變過:1)下雨,2)等紅綠燈,3)排隊。第三點在這十年手機變得更好消磨時間後有好一點,但依舊很討厭;而第一點跟第二點很常同時出現毒打我的生活。 但我不想因為這些事讓我的情緒常常很差,所以我開始思考怎麼會這樣,我可以怎麼辦?
討厭到會對它生氣的事好像這十幾二十年來的前三名沒有變過:1)下雨,2)等紅綠燈,3)排隊。第三點在這十年手機變得更好消磨時間後有好一點,但依舊很討厭;而第一點跟第二點很常同時出現毒打我的生活。 但我不想因為這些事讓我的情緒常常很差,所以我開始思考怎麼會這樣,我可以怎麼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好的溝通 清楚 表述完整 快狠準 沒有情緒 讓人聽的懂 直接 同理 不能只有情緒發洩 開放 尊重 直來直往 互相傾聽確認彼此意思 信任 平等對談 互相感到善意的氛圍 壞的溝通 語速 對方表情不對 沒有共識 無言 聽不懂彼此的話 一直重複沒有共識的詰問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Thumbnail
趁著有點小空檔,一定要在我記憶猶新時,趕快把這場辯論寫下來。耽誤我下班者,殺無赦。絕對值得寫一篇文罵。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你有遇過這種情況嗎,當你與對方溝通時,不管你說了甚麼,對方都聽不進去,還會一直反駁你,而對方反駁點在你聽來,都是一些荒謬難以置信的事,甚至會認為對方是在故意找碴。
Thumbnail
好好說話有人說是藝術,也有人認為是學問,都對,但也可以更簡單,不矛盾說話就不傷自己與別人的心。 說話是表達、溝通的工具 善用是加分,如果用不好不止扣分,可能還會負分,這樣說話變的需要更加注意,確實是如此需要謹慎,因為說話也代表自己的人格、個性、涵養,所給人的印象及感受。 最常聽到〈
Thumbnail
對方願意聽你把話說完,覺得你說的有道理也合乎邏輯,但沒有選擇認同,如果是因為立場不同,你就需要尋求新的共同利益再開啟對話,如果是價值觀不同,就尋找共同點並尊重差異。 有時候是對方假裝沒有認同,需要你給個台階下,讓對方好順著你的話結束這對話,要仔細觀察神情。 邏輯、認同與立場的複雜交織 在我
Thumbnail
假設對方真的理解你說的內容與影響效果,但覺得哪裡怪怪的,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對方無法自行照著你的說法,邏輯推導出這樣的結論,因為對方缺乏某些關鍵知識或經驗。 這時才會拿出各種數字、數據圖表、專業人士研究、第三方認證,用故事或比喻的方式幫助對方理解。 另外一個原因,對方擁有與我們不同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問題分析與解決」是經典不敗的職場暢銷課程 但仔細想想有時候「別去解決別人的問題」說不定比解決問題 還要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好的溝通 清楚 表述完整 快狠準 沒有情緒 讓人聽的懂 直接 同理 不能只有情緒發洩 開放 尊重 直來直往 互相傾聽確認彼此意思 信任 平等對談 互相感到善意的氛圍 壞的溝通 語速 對方表情不對 沒有共識 無言 聽不懂彼此的話 一直重複沒有共識的詰問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Thumbnail
趁著有點小空檔,一定要在我記憶猶新時,趕快把這場辯論寫下來。耽誤我下班者,殺無赦。絕對值得寫一篇文罵。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你有遇過這種情況嗎,當你與對方溝通時,不管你說了甚麼,對方都聽不進去,還會一直反駁你,而對方反駁點在你聽來,都是一些荒謬難以置信的事,甚至會認為對方是在故意找碴。
Thumbnail
好好說話有人說是藝術,也有人認為是學問,都對,但也可以更簡單,不矛盾說話就不傷自己與別人的心。 說話是表達、溝通的工具 善用是加分,如果用不好不止扣分,可能還會負分,這樣說話變的需要更加注意,確實是如此需要謹慎,因為說話也代表自己的人格、個性、涵養,所給人的印象及感受。 最常聽到〈
Thumbnail
對方願意聽你把話說完,覺得你說的有道理也合乎邏輯,但沒有選擇認同,如果是因為立場不同,你就需要尋求新的共同利益再開啟對話,如果是價值觀不同,就尋找共同點並尊重差異。 有時候是對方假裝沒有認同,需要你給個台階下,讓對方好順著你的話結束這對話,要仔細觀察神情。 邏輯、認同與立場的複雜交織 在我
Thumbnail
假設對方真的理解你說的內容與影響效果,但覺得哪裡怪怪的,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對方無法自行照著你的說法,邏輯推導出這樣的結論,因為對方缺乏某些關鍵知識或經驗。 這時才會拿出各種數字、數據圖表、專業人士研究、第三方認證,用故事或比喻的方式幫助對方理解。 另外一個原因,對方擁有與我們不同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問題分析與解決」是經典不敗的職場暢銷課程 但仔細想想有時候「別去解決別人的問題」說不定比解決問題 還要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