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莓派時至今日已經是家喻戶曉的IOT新玩具,今天來詳述我玩這個的一些想法。
當還在前公司的時候,有次專案需要一段機電整合控制。機台測好的板子,要由另一個專門放版的設備去做連接。
上司要我使用一些IOT的接點產品做這兩者的整合操控,讓測試端到輸出端可以一體自動化。
那時我的工作只負責在純軟體設計,對於軟硬體操控這件事可以說完全沒碰過,所幸專案還是靠著不斷摸索以及測試最終完成了。
在這探索期間我玩了很多家產品,像是只做簡單接點操控的微電腦ARDUINO,以及本文所想介紹的樹莓派。尤其是樹莓派,讓我印象深刻。
樹莓派這個小東西很神奇,首先它是一台小電腦,外觀看起來就是一片已經上件的電路板,但是跟PLC上面一樣有2排整齊排列的IO接點。
再來就是價格便宜,台灣通路蝦皮或露天幾乎都有得賣,一片大約1千多到3千多就可以買到。
這個小電腦就像你一般知道的一樣,它需要安裝作業系統。
官方推薦的是自家的桌面型 Linux 作業系統,只要在網路上下載 IMAGE 檔,然後透過軟體燒錄進SD卡以後插進去樹莓派,再插上螢幕、鍵盤、滑鼠,你就可以開機了。
開機以後的畫面是就跟你用WINDOWS有87分相似(87真是個好數字可以到處用)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不熟悉WINDOWS介面的人,可能看到左下角沒有微軟國旗,就開始焦慮不知道程式在哪邊了。
但我們換個方式想想,其實人生也有很多你第一次嘗試的事情,MAC電腦介面也跟微軟不同,甚至它的基底也是類UNIX 系統,只是做出來的畫面你怎麼用都好用。
一般文書作業,上網設定,音效喇叭之類的大致上都能在上面找到圖示程式都可以搞定。
樹莓派與其他電腦相比的強項之一,就是剛剛介紹的兩排IO接點以及可程式控制。
作業系統預設安裝的是NODE-RED的語言開發,也有PYTHON,這兩項你可以任選用來流程控制上面這2排IO接點,讓你可以用來連接各項硬體。
而不只是IOT方式的應用,由於他就是一個小型Linux電腦,只要在負荷不大的情況下,你甚至可以拿它來當小型實驗用伺服器。網路上有各式各樣已經幫你研究改裝好的IMAGE檔案,燒錄進去就可以使用。
我自己就曾經使用NEXTCLOUD這個映像檔裝在樹莓派上,這是一個類似雲端硬碟概念的東西,在它的官方網站上有專屬自己的樹莓派應用映像檔裝上去以後照著步驟設定完畢,你就有一台自己的雲端硬碟伺服器。(它甚至還有自己的APP,讓你手機可以連到自己的伺服器上)
把檔案上傳到自己的伺服器上做存取。
當然如果你只是想要使用一般電腦的功能,文書上網作業,小朋友看看電腦學習一些電子玩具應用,這個也全部都足矣。
畢竟它設計的初衷,就是為了能盡可能降低售價,讓偏鄉區域不易取得電腦的孩子們,也有便宜電腦可以學習使用。
只是它現在變成了更多大人的玩具,甚至有些公司還以此作為自家產品內核心裝置販售,導致當初缺晶片潮的一陣子,樹莓派被狂掃貨。(這不知道算不算背離初衷)
在我玩了一兩年樹莓派,經歷使用過各式各樣的應用與想法後,我認為它有幾個優缺點
首先是優點部分
再來是缺點部分
我想工具總是有好有壞,端看你怎麼應用。
但在現今這個科技萬變的時代,如果能多了解一些科技上的東西以及大家在關注的想法和做法,也許你每天玩的可以不只是PS5或PC GAME。
人生多樂趣,知道越多能玩得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