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家也有那種堆得亂七八糟的磁力片、積木、泡澡球小玩偶嗎?

別急著收起來!那些你以為「看不出什麼意義」的亂玩,
其實是孩子大腦的健身計畫,而且還附帶人格塑形功能
這些沒說明書、沒標準答案的玩具,
學名叫:開放式玩具(open-ended toys),
它們正在默默讓孩子變聰明、變穩定、變有創造力
🧠【什麼是開放式玩具?】
開放式玩具,就是那種不告訴你怎麼玩、你想怎麼玩都可以的玩具。舉凡:
- 積木、磁力片、磁力棒、布塊、模型人偶
- 石頭、樹枝、杯子、寶特瓶(沒錯,自然素材也是)
- 泡澡球裡泡出來的小玩偶(對我們家來說,是必備配件)
這些玩具的特點,就是不限制玩法、不主導想像、完全自由發揮
🎯【玩具不是亂玩,是全腦大冒險!】

你以為孩子在堆積木,實際上他的腦內像在開演唱會,各區域同時開工:
- 前額葉皮質(大腦司令部):負責規劃與決策
- 當孩子決定今天要蓋「飛機泳池主題樂園」時,這區正努力排兵布陣。
- 頂葉:在算距離、抓角度、調手眼協調
- 玩磁力片時忙得不行,未來數學力從這開始打底
- 海馬體:記住「上次這樣疊會倒」的經驗
- 下次就能疊得更高、更穩,這就是學習
- 邊緣系統:練習怎麼理解情緒、處理衝突。
- 一邊玩一邊吵架、爭玩具,這區正在幫孩子練習怎麼理解情緒、處理衝突。
- 鏡像神經元系統:模仿
- 模仿姊姊怎麼拼、怎麼演,刺激同理心與社會認知能力。
- 多巴胺系統:激發動機與自信
- 成功蓋好作品時,「我做到了!」的快樂會上癮,激發動機與自信。
簡單說,這不是在玩,是在做全腦運動。
🔍 研究說明:Diamond(2013)指出,這類自由遊戲能有效強化執行功能,是兒童認知發展的重要基礎。

👧【桃梨實驗室|實測報告】
我家兩隻,完全實證派

🍐 梨仔姊姊
從1歲開始玩樂高得寶(Duplo),
一開始只會吃,後來拆我拼好的
等到會拼了,也只是亂堆一通
後來開始挑戰「蓋越高越好」,
拼命疊出101大樓,
某天突然出現一隻長頸鹿,
再後來竟然拼出飛機和泳池,
還在泳池裡放滿泡澡球泡出來的小人偶!
🍑 桃子妹妹
從小就陪著姐姐玩積木
以前只會拆姊姊的,現在竟然也能自己拼火車和水槍,
還會搶著坐進「泡澡池」假裝游泳,
然後姊姊崩潰:「你把我蓋好的泳池弄壞了啦!」
你以為這是在吵架,我看到的是:
社交練習、情緒管理、創造思維和動手能力的全面訓練現場。
🚀【創造力:沒有框架,無限可能】
心理學家說,創造力就是「能產生新穎且實用的想法」(Runco & Acar, 2012)。
而創造力最需要的,正是:
- 沒有標準答案
- 自由嘗試
- 容錯空間
這三項,開放式玩具通通具備。
孩子在玩磁力片時,今天想蓋房子、明天變宇宙飛船、
後天又拼成澡堂附設滑水道,這就是創造力的原型。
研究發現,參與開放式遊戲的孩子,
在未來的創意思考測驗中表現更優異(Howard-Jones, 2016)
創造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透過大量「自由嘗試」慢慢累積的結果

💪【玩具背後的人格養成祕密】
玩玩具怎麼會影響人格?你錯了,還真的有關。
- 自我效能感:完成作品時孩子的OS是:「我可以做到!」
- 這是日後遇到挫折不輕言放棄的基礎。(Bandura, 1997)
- 情緒調節與社交力:一邊玩一邊吵,是孩子最天然的「情緒工作坊」。
- 怎麼冷靜?怎麼輪流?怎麼妥協?全在這練。
- 認知彈性與開放心態:今天拼不出飛機沒關係,明天再拼新的怪獸巴士。
- 這種心理彈性,是面對未知世界的生存關鍵。
- 耐挫力:玩具壞掉、作品倒塌,孩子哭完再重蓋。
- 這就是韌性最真實的養成路徑。(Masten, 2014)
🧩【亂玩,看似混亂其實意義非凡】
下次你看到孩子把積木拼成奇怪的東西、
泡澡球排滿整個地板、為了「泡澡池」吵得不可開交時……
請不要立刻打斷他們,因為他們不只是「在玩」。
他們正在:
- 組裝大腦的學習地圖
- 塑造自己的情緒與社交力
- 培養未來所需的創造力、彈性與韌性
這些「看起來很亂」的遊戲時間,
其實是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訓練場
🧰【桃梨媽咪的「玩具實驗室」大公開】
又名:不是我愛買,是孩子的大腦需要多樣刺激(我真的可以這樣安慰自己🤣)

我們家現在的玩具分類,已經從「積木類」「畫畫類」「拆解類」進化到
**「這根本是一間小型STEAM學院」**

🔸 積木與結構建造類
- Duplo 樂高大顆粒(2歲寶寶拼命拆)
- 樂高小積木(搭出飛機、長頸鹿與泡澡中心)
- LaQ(超級強的邏輯與空間感訓練,爸媽拼完都會想靜坐)
- 木製積木、磁力片、磁力棒、小鐵球、磁力七巧板(有時候混搭起來是泳池,有時候變魔法基地)
🔸 美術與創作類(以下內容有點長,因為我買很多😌)
- 普通畫紙、色卡紙(讓家裡永遠有東西可以剪)
- 各種筆具:
✏️ 水彩(流動感最療癒)
🖍️ 固體水彩(不會打翻,媽媽友善)
🎨 油性色鉛、水性色鉛(畫起來像藝術家,媽媽自己也偷拿來畫)
🖌️ 絲滑蠟筆(真的是滑~超療癒)
🖍️ 普通粗蠟筆、油性蠟筆(適合豪放派)
🌈 刮刮畫(看著顏色慢慢浮現的滿足感真的爆表)
🌟 沙畫(黏沙+配色+點陣創意=另類手部協調神訓練)

🔸 其他靈魂道具
- 波普珠(拼成飾品、外星人或恐龍尾巴)
- 泡澡球小人偶(兼具盥洗與創作角色功能)
- 紙箱、泡棉、葉子、杯子(萬物皆可玩)
就連臉盆都可以玩! 拿來假裝當游泳池也可以!

你家孩子最愛玩哪種沒說明書的玩具?留言告訴我吧!
看完這篇,你是不是也想衝去買一堆玩具?別擔心,我懂!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幫孩子的創造力按個 ❤️,
也分享給還在懷疑「這樣玩有意義嗎?」的爸媽們
他們會感謝你,也可能因此少吼一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