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最珍貴的寶藏】

【生命中最珍貴的寶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不知道大家如何定位自己?通常會如何形容自己?

      我們每個人習慣性的表達模式,就表現出我們平時如何定位自己。

      最近看了一本書,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和大師兄有了這樣一段對話:「大師兄,其實大多數的人多少都會有一、兩件事是自己看了、做了會感到激動、開心的事。這些事有可能就是我們的天份。但是除了這一、兩件事之外,老天爺還給了我們很多寶藏,只是這些寶藏被藏起來了,要靠我們自己發現,老天爺不會告訴我們。有些事在一開始出處時,我們可能沒什麼特別的感受,這時需要我們花點時間去體驗。但是這些寶藏對我們很重要,如果我們可以結合那些已經發現的寶藏,我們就可以創造出自己的特色。所以,你是一座寶藏,要好好去發掘。」

      是的,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改用尋寶、挖寶的方式看待自己,也用這樣的方式告訴大師兄,希望他也用自己是一座寶山的角度看自己。

raw-image

      這本帶著我開始去發現寶藏的書,書名是《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作者是曾寶儀。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是雞湯嗎?也算吧!是身心靈嗎?也是吧!不過,我覺得這本書更像一本幫助我們扎馬步的武功功法。

      怎麼說呢?

      作者在書中寫了很多的故事,每一則故事都有她自己的體悟,而這些體悟呢,看起來都不陌生,因為有很多書,也提過相同的論點,但是平心而論,坊主大多是看歸看,很少落地實踐。沒有實踐的原因有很多,很大的一個因素是受到慣性影響。也就是說,雖然看書的時候,都覺得很有道理,但是遇事的時候,還是忘得一乾二淨,繼續做相同的反應,繼續看著事情的結局和過去一樣。榮格阿貝說的:「倘若無法意識到無意識,他就會指揮你的生活,然後你會稱之為命運。」

      而這本書除了說故事之外,還有「與寶藏同在」的13種練習,這些練習做起來簡單容易且實際。做練習的好處是,我們可以透過實際的小行動,慢慢養成習慣,再讓習慣帶領著我們,改變過往的模式,然後轉變命運的方向。如同我最近看到的一句話:「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前一步。當你懂得真正需要控制的是習慣,而非意志,你想要的結果就不會太遠。」By啟點文化。

      其實,這本書躺在書櫃上有幾個月了,一直都沒想到要拿下來閱讀。可能是時間還沒到來,有時候與某本書相遇,並打開來閱讀也是一種緣分。當緣分具足時,自然就會閱讀。

      看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正好是坊主狀態很不好的時候。

raw-image

    人就是這樣,有些事情明明過去很久,以為那些情緒已經過,自己不會再受到影響。但沒有想到的是,這些以為早已過去的事,會被現在發生的事情勾起了情緒,而且難受不已。但是如果停留在難受裡夠久,會發現其實難受的起因都不是因為現在,而是因為過去那件遙遠的事。

      這樣的狀態並不好受,但是卻是好事。因為,只有讓傷懷出來,心裡才能挪出一點空間裝進其他的,不然內心會堵得發慌。

      這本書就是在這個狀態下看的。

      狀態不好時,如果一直陷落在情緒之中,腦袋會編出很多狗血劇情,這些劇情完全無法改善現況,充其量只證明了自己的編劇想像力不錯而已。這時候確實需要一點外力的幫助。

      對我而言,幫助自己的方式有很多,有時候會寫下來,有時候是找人說話,有時候做手作……,看書也是其中的一種方式。      而且救這麼剛好,在書的自序中,作者寫到:「這裡記錄的都是這些年我一步一步更靠近自己的體悟與練習,可能不是每一個啟發對你來說都是對症下藥,但即使只有一句話,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你一點支持、一點鼓勵,讓你知道有人跟你一樣會遲疑、猶豫、懷疑、甚是會指責自己,但是依然義務反顧地朝自己的中心走去,這樣我的分享也就值得了。」

raw-image

      是的,就是因為這段話,我將書看下去,看進去,停在自己難受的點,一點一點地刨挖後,才看見早在多年前就該出來的情緒,現在才慢慢出來。現在,這些難受出來了,出來之後人輕鬆了一些,腦袋也清明了一些,原本的困擾漸漸地也不再困住自己。然後,我也開始以挖寶藏的觀點看自己,看他人。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自己?不管用什麼角度看自己都好,但是如果可以對自己好奇一點、溫柔一點,或許我們就會慢慢找到愛自己的方式,然後呢?然後就把自己當成嬰兒,給予自己完全且完整的愛。如同書的最後,作者所寫:「願我們都能在變化萬千的世界裡,篤定地活在自己的中心,成為那個堅定不移地站在自己身邊的堅實夥伴,並明白,你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

avatar-img
寧閱療癒工作坊
21會員
311內容數
生活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發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寧閱療癒工作坊 的其他內容
《沒有門檻的幸福》讀後感:文字的力量,平凡故事中的深刻體悟。本書作者楊士毅透過日記,深入探索自身的情緒與成長,以真誠動人的文字,分享其生命旅程中點滴的感動與領悟。書中充滿力量,溫暖人心,帶給讀者滿滿的能量,並提醒我們珍惜生活中的幸福。
 讀了《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一書後,分享睡眠帶來的眾多好處,包括提升創意、解決問題、瘦身、提高情緒管理和工作效率等。文章強調,現代人應該重視睡眠,不要忽略其對身體和情緒的平衡作用。最終,作者呼籲大家關注自己的睡眠,讓充足的睡眠幫助我們實現生活中的各種願望。
      李白的《療傷似顏繪》,作者花了五年為2000位陌生人畫似顏繪,並聆聽他們的故事。透過這個過程,作者克服了與人互動的恐懼,傳遞了溫暖與療癒。書中雖然有傷感故事,但分享過程中帶來的共同體驗讓人感受到救贖。這本書鼓勵讀者學會同理和善待自己,並從他人的故事中找到力量和美好。
     坊主最近反思了自己對獨立與依賴的矛盾認識。雖然表現得獨立,但內心深處渴望依賴他人,這導致兩者間的衝突。獨立的一面厭惡依賴,依賴的一面也不滿獨立,讓坊主感到疲憊。在閱讀《遇見完形的我》後,坊主開始理解完形心理學的自我覺察理念,意識到接受自身的獨立與依賴才能找到內心的平衡。
    社會規則的形成,包括法律、校規及約定俗成的行為習慣,並指出這些規則通常透過教育、組織默契及社會事件建立。林孟皇的《法官的15堂法律解說課》,透過戲劇幫助讀者理解法律的演變,強調法律是社會進步的反映,並鼓勵大家思考未來的可能性。
  《身為守護者的少年們》來自日本《每日新聞》的報導集,聚焦於「兒少照顧者」的現況。透過第一線記者的視角,探討未滿十八歲的孩子們如何承擔起本應由成人負責的照顧工作。主人翁的故事展現家庭結構的變遷與孩子們所面臨的壓力。呼籲社會對「兒少照顧者」提供更多支援,減輕他們的負擔,並鼓勵平等對待他們的需求。
《沒有門檻的幸福》讀後感:文字的力量,平凡故事中的深刻體悟。本書作者楊士毅透過日記,深入探索自身的情緒與成長,以真誠動人的文字,分享其生命旅程中點滴的感動與領悟。書中充滿力量,溫暖人心,帶給讀者滿滿的能量,並提醒我們珍惜生活中的幸福。
 讀了《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一書後,分享睡眠帶來的眾多好處,包括提升創意、解決問題、瘦身、提高情緒管理和工作效率等。文章強調,現代人應該重視睡眠,不要忽略其對身體和情緒的平衡作用。最終,作者呼籲大家關注自己的睡眠,讓充足的睡眠幫助我們實現生活中的各種願望。
      李白的《療傷似顏繪》,作者花了五年為2000位陌生人畫似顏繪,並聆聽他們的故事。透過這個過程,作者克服了與人互動的恐懼,傳遞了溫暖與療癒。書中雖然有傷感故事,但分享過程中帶來的共同體驗讓人感受到救贖。這本書鼓勵讀者學會同理和善待自己,並從他人的故事中找到力量和美好。
     坊主最近反思了自己對獨立與依賴的矛盾認識。雖然表現得獨立,但內心深處渴望依賴他人,這導致兩者間的衝突。獨立的一面厭惡依賴,依賴的一面也不滿獨立,讓坊主感到疲憊。在閱讀《遇見完形的我》後,坊主開始理解完形心理學的自我覺察理念,意識到接受自身的獨立與依賴才能找到內心的平衡。
    社會規則的形成,包括法律、校規及約定俗成的行為習慣,並指出這些規則通常透過教育、組織默契及社會事件建立。林孟皇的《法官的15堂法律解說課》,透過戲劇幫助讀者理解法律的演變,強調法律是社會進步的反映,並鼓勵大家思考未來的可能性。
  《身為守護者的少年們》來自日本《每日新聞》的報導集,聚焦於「兒少照顧者」的現況。透過第一線記者的視角,探討未滿十八歲的孩子們如何承擔起本應由成人負責的照顧工作。主人翁的故事展現家庭結構的變遷與孩子們所面臨的壓力。呼籲社會對「兒少照顧者」提供更多支援,減輕他們的負擔,並鼓勵平等對待他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