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不到」很挫折!你無法為過去的失敗負責

「我做不到」很挫折!你無法為過去的失敗負責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糾結迷惘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做不到。」

你低著頭,語氣裡混著疲憊和委屈。像是用盡最後的氣力說出這句話。

那瞬間,我沒有急著說「你再試試看」,也沒有說「怎麼會做不到」。


我只靜靜地看著你,看著那種挫折深深壓在你肩上。你不是不願意努力,而是努力過後,發現還是不行。那一刻的你,是全身都在說「我真的很想,但我真的好累」。


我懂那種感覺。

不是逃避,不是放棄,是心裡某個角落開始動搖了。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怎麼做都無法成功?是不是,根本就不是那種「會成功的人」?

raw-image

我們都曾以為,失敗是「我們的錯」


從小,我們就被教導要對結果負責。做錯題目,是你不夠細心;考不好,是你準備不夠;事情沒完成,是你效率不佳。彷彿每一次錯誤、每一次挫敗,都貼著一張標籤:「你不夠好。」

久而久之,我們學會了把所有失敗,都歸咎於自己。即使過程中有再多限制、再多客觀的困難,我們還是習慣性地認為:「如果我夠厲害,這些就不會是問題。」

可是,這真的公平嗎?


你能為昨天的能力不足負責嗎?你能為過去那個還在摸索、跌跌撞撞學習的自己負責嗎?

不能。你能做的,從來就只有一件事——為下一次的成果負責。


成長不是清算過去,而是投資未來


這句話,是我自己在很多年後才明白的。

「你做不到」這件事,也許是真實的——今天你就是還不會,這不是否定,而是事實。但你「做不到」的那一刻,只屬於過去。你無法改寫它、也無法刪除它。但你可以選擇,從這裡開始往哪裡走。

很多時候,我們的痛苦,不是來自事情真的太難,而是來自一種無力感——我們太想「現在就做得好」,以至於沒耐心陪自己變好。

如果把這一刻當成分水嶺——一邊是「還做不到的你」,另一邊是「還會繼續學的你」,那你會選擇站在哪邊呢?


孩子,沒有一種進步,是一次就完成的


「你做不到」,不是句終點語,而是起點語。

我想讓你知道,那些你以為的失敗、那些讓你丟臉又挫折的經歷,不需要你負責。你只需要對下一次的嘗試負責、對一次次的練習負責、對終將到來的成果負責。

你可以慢慢來,你可以累的時候先休息;你可以想不通時停下來哭一場;你甚至可以說:「我不想再試了。」這些我都會聽見,也都會陪著你。

但等你準備好了,我希望你還願意相信:下一次,或許會不一樣。


給每個覺得「做不到」的大人與小孩


我們常常太急,急著想證明自己可以,急著想趕走「失敗者」的標籤。

但人生不是一場單回合的比賽。沒有人只靠一次機會就抵達終點,也沒有人能一直不跌倒。

「我做不到」,只是提醒你:你還沒做完而已。

別為已經過去的挫折負責,那不是你的罪。你要負責的,是從現在開始,怎麼走向更有力量的自己。

我們都一樣,只能一點一點,去做出那個想要的未來。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79會員
340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刻意微挑戰 的其他內容
當你說「我不知道我的卡點」,不代表你不努力、不認真,而是你還沒找到能安心說出混亂的空間。你不是沒想法,而是想法太多、說不清楚。這不是無能,而是正在理解自己的過程。卡住沒關係,重要的是你願意停下來,慢慢看清楚,慢慢走出去。
人不是怕黑,而是怕黑裡會藏什麼。挫折也是。真正讓我們焦慮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腦中那齣「預演失敗」的內心劇。你不是懦弱,是大腦保護機制太過用力。學會辨識想像與事實,你會看見:你還能選擇,還能前進。
我們常以為自己太情緒化,其實只是想法和感覺卡在一起沒被分清楚。這篇文章提醒我們:不是每個念頭都是真的,也不是每個情緒都該被壓下。透過簡單的三步驟,把混亂攤開、陪自己釐清,你會發現:你不是被情緒困住的人,而是正在學會好好理解自己的大人。
當你說「我不知道我的卡點」,不代表你不努力、不認真,而是你還沒找到能安心說出混亂的空間。你不是沒想法,而是想法太多、說不清楚。這不是無能,而是正在理解自己的過程。卡住沒關係,重要的是你願意停下來,慢慢看清楚,慢慢走出去。
人不是怕黑,而是怕黑裡會藏什麼。挫折也是。真正讓我們焦慮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腦中那齣「預演失敗」的內心劇。你不是懦弱,是大腦保護機制太過用力。學會辨識想像與事實,你會看見:你還能選擇,還能前進。
我們常以為自己太情緒化,其實只是想法和感覺卡在一起沒被分清楚。這篇文章提醒我們:不是每個念頭都是真的,也不是每個情緒都該被壓下。透過簡單的三步驟,把混亂攤開、陪自己釐清,你會發現:你不是被情緒困住的人,而是正在學會好好理解自己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