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6|學習雷諾曼的階段性整理
6月底,老師課程中的某一番話觸動了我。
一直拖著沒把感覺具體寫下來,回頭又找不到讓我有感觸的那段原文。拖著拖著,濃烈的情感逐漸消散。
這幾天抽牌的歷程又呼應了那時的感觸,靈感和產字進度不想因找不到老師的一席話而一再卡住,決定先寫,原文找到再補充囉。
總之,那段話讓我察覺自己去年的學習狀態&今年的進步。
去年,除了課程要求的作業和每天日運打卡以外,生活中我沒有任何抽牌的想法——不懂得如何將牌卡與生活實境結合,使之成為自我探索與突破困境的助力。
不是要流於迷信或怪力亂神,反之我還蠻抗拒「心生依賴而失去自主判斷和選擇能力」,對牌卡隱隱有著戒備心。
也許因此在課堂外沒有絲毫用牌的念頭和欲望,也不知道生活或生命中有什麼議題是可以牌卡輔助的。
甚至從去年課程結束到今年開課前,明明該是例行公事,卻停止好長一段時間沒有抽日運、沒有使用牌卡。
那番話讓我發覺自己今年在案例演示中,對「生活如何融入雷諾曼」有了新的啟發💡
開始摸索「當自己有困惑或猶疑時,如何使用牌卡釐清問題、整理思緒,幫助自己做下一步的判斷和選擇」。過程中,解牌思路當然也因實戰歷練而更加順暢。
先不說牌卡或占卜背後有著什麼樣的能量運作,單單類比物質界的生活實例,對我來說它好似翻譯,就像英翻中,或任何語系之間的轉換,只是將肉眼不可見或形而上的語言轉換為頭腦的理解、口語的表達。
學習雷諾曼,一樣要認識字母(有幾張牌)、要背單字(每張牌個別的涵義;不同流派像是同一語系中的不同腔調),也要記片語、慣用語等。
去年的我好像學習新的語言,專注於聽、讀的輸入,還不擅長語言的轉化與應用。
在此累積之上,今年接觸的解題像從原本只在理解單字、文法結構,提升能組織成短文,或是輸出為不同情境的口語會話。
我特別享受能感覺和牌卡產生「對話連結」的時刻。
那真的很像意識場的流動於眼前具象化,激勵我勤加練習轉譯「生活情境如何躍於紙面」的功夫。
分享2個讓我決定把這篇好好生出來的有感實例:
遇到一位在業務合作上有煩惱的人,他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又有礙於情面難以拒絕的兩難。
抽牌分析了一下不同局面的發展性,最後詢問可以給什麼建議時,抽到了:狗+床+鐮刀。
我對「床」表達的意思不是很肯定,摸不著頭緒地看著牌面,下意識咕噥了一句:什麼意思??我看不懂!ಠ_ಠ
邊洗牌再抽了一張,補牌給了戒指。
我立刻恍然大悟!!也忍不住笑了出來🤭🤭🤭
狗是朋友、夥伴或支持者,出了鐮刀,是建議拒絕、斬斷。
原先我不懂床的意思,是以為床是針對狗。
直到補牌直接了當給了戒指,除了明確建議就是「整理合作關係」,也明白這張床實則是對鐮刀的修飾。
鐮刀是鋒利的、猝不及防的。床則是慵懶的、輕鬆愉快的。床+鐮刀即是「和緩的拒絕」,牌卡建議用床的輕徐、慢條斯理,中和鐮刀的速度和銳利,向合作對象表達婉拒。
(當然床+鐮刀也可以是躺在床上做手術,但不適用於這個情境)
我必須說這牌面真是一絕,我也學到它「說話的藝術」🤣
時常感覺雷諾曼體系的陳述很簡潔、直白與乾脆。
若化為人形會是什麼樣的性格和口吻,可能的樣貌、形象、表情和語調,總在我腦海裡活靈活現。
又好比前幾天日運抽到鸛+男人+信,當下我錯愕:男人?什麼男人?!
很清楚自己當天不會與人接觸,心想是不是洗牌時雜念沒有清空、要不要重抽啊🥴
結果下午突然靈光一閃!
意識到它是指:我當天必須用掉一張隔日過期的星巴克兌換券(鸛+信),是一位男性很久之前給我的。
天哪……我真是…下巴烙誒骸,驚呆了我🤯,居然可以這樣子呈現 Σ(°Д°;
比起用很玄乎、超自然的視角讀牌,牌更多是讓我學到看事情的不同維度。
那是從大腦片面知道每張牌各別的意思,到用心體會它的敘事風格、傳遞我沒想過可以怎麼看待事物的角度,再細品牌面如何準確共感你生活中體會到的甜苦酸辛鹹。
是從思辨到感受,將我的腦和心連接的管道。
有時選擇障礙,它也不拖泥帶水,直言各種選項可能延伸的情況後,把選擇權交還給我。
我也從中發現自己非黑即白的渴望——只想要好的,要避開痛的、艱難的。
牌面也不諱言:對你有益的選項中也有辛苦、不容易的成分,你會如何決定呢?你願意穿越雲霧去看見太陽,還是選擇待在現況、繼續消磨呢?
你不覺得36張雷諾曼或78張塔羅能用單張或組合形式呈現生命的千變萬化,也是有它的智慧嗎?想想也是蠻神奇的⋯⋯我常常驚嘆它的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