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無力、夜間痛到睡不著?—給認真想了解「旋轉肌損傷」的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不是孤單的。在你之前,有成千上萬的人和你一樣,為了舉不起手、夜間翻身時的肩膀刺痛、拿東西會掉落而困擾不已。這不是老化而已,也不是你太懶得動。這可能是「旋轉肌撕裂」(rotator cuff tear)的開始。

一、認識旋轉肌—這不是一條肌肉,而是一個團隊

我們的肩膀能靈活轉動、上下抬舉,是因為肩胛骨與肱骨間有一組「旋轉肌群」,它們像肩關節的守門員,分別是:

  • 棘上肌(supraspinatus):最常受傷的肌肉,負責把手從身體側邊抬起;
  • 棘下肌、肩胛下肌、小圓肌:分別幫助外轉、內轉、穩定肩關節。

這些肌肉附著在一條條像韌帶一樣的肌腱上,當這些肌腱出現撕裂或退化時,我們就稱它為「旋轉肌撕裂」。

🔍 根據統計,60歲以上的人口中,幾乎有超過一半有旋轉肌損傷;但其中不少人是無症狀的。

二、你肩膀的痛,是怎麼開始的?

病人常說:「我不記得有受傷耶,就是漸漸抬不起來,晚上特別痛。」這很典型。旋轉肌的損傷有兩大類:

  1. 退化性撕裂:長期使用後的磨損,像是日積月累的小破洞;
  2. 創傷性撕裂:突然舉重、跌倒或搬重物造成的拉傷。

無論是哪種,我們最在意的是:

  • 你的功能受限了嗎?(例:穿衣、抓後背困難)
  • 你的生活品質下降了嗎?(例:睡不好、洗頭痛)
  • 你的肌力還留得住嗎?

🧪 臨床指引指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能減少撕裂進一步擴大、減緩肌肉萎縮。

三、該開刀嗎?還是保守治療就好?

這是最多人問的問題。

📌 臨床上,醫師會根據以下幾個條件來判斷:

  • 年齡與活動量(年輕、勞力工作者傾向手術);
  • 撕裂大小與肌腱退化程度(大片撕裂或肌肉已萎縮者手術較佳);
  • 其他慢性病(糖尿病、心臟病等可能影響復原);
  • 是否經過復健但無效。

🗣️ 以你為主!CPG 強調「shared decision-making」,也就是「醫病共同決策」。你有權利知道各種選項的風險與好處,然後和醫療團隊一起決定。

四、復健不是按摩,是策略性的訓練

很多人以為物理治療就是熱敷、電療、按摩。但在旋轉肌撕裂的處理上,真正的重點是「動作控制」與「肌力訓練」。

👣 初期(疼痛控制期):

  • 目標是減輕發炎、找回日常活動;
  • 使用運動治療、震波、超音波等物理因子治療;
  • 針對肩胛骨動作進行訓練,讓肩膀不再「卡卡的」。

💪 中期(功能恢復期):

  • 進入有目標的肌力訓練,如等長收縮、漸進阻力訓練;
  • 重建前鋸肌、下斜方肌等深層穩定肌群;
  • 像是推牆、伸手拿水瓶、彈力帶外展運動,會是你每天的功課。

🏃‍♂️ 後期(重返生活期):

  • 若是手術後病人,復健更需嚴謹規劃,從被動活動→主動活動→抗阻力訓練;
  • 最終目標是讓你能自由抬手、搬物、打球。

🧠 根據CPG等級A建議:「針對非手術患者,結構性、個別化的運動計畫,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五、手術不是結束,是另一段復原的開始

「開完刀不就好了嗎?」這句話,是很多患者開刀前的想法。但手術只是解決解剖上的問題,功能的恢復,需要復健一步步重建。

📅 手術後的前三個月,是最關鍵的黃金期:

  • 第1-4週:完全保護期,使用吊帶,避免拉扯修補處;
  • 第5-8週:開始被動活動,物理治療師協助你動作;
  • 第9-12週:逐漸進入主動運動,建立肌力與穩定度。

🗓️ 手術後6個月,大部分人可以回到日常工作;

🗓️ 9到12個月,才能慢慢恢復運動強度。

🎯 成功的關鍵不是開刀,而是你願不願意全心投入復健!

六、問對問題,比急著找答案更重要

想了解自己病情,是非常珍貴的態度。但也請記得,網路搜尋再多,也無法取代你身體的回饋。

🔹 你可以這樣做:

  • 記錄下每天肩膀的疼痛強度與限制動作;
  • 試著描述痛的位置與性質(如:刺痛、悶痛、晚上加劇);
  • 與治療師討論你的職業、運動習慣與生活目標。

🧭 真正幫助你的,往往不是標準答案,而是那位願意聽你說、和你一起制定計畫的醫療人員。


💬 結語:

如果你讀到這裡,我相信你對自己的病情真的很有責任感。

「身體不再是單純的器官結構,而是你生活的一部分。」

無論你是正在考慮治療的階段,還是手術後正努力復健的路上,請相信自己,與專業團隊並肩而行,一步步找回你肩膀的自由與信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ZW LIU的沙龍
3會員
25內容數
這裡是由物理治療師經營的健康沙龍,一個專屬於運動愛好者、痠痛困擾者與術後復健者的知識基地。我用淺白的語言談專業,從運動傷害預防、術後照護到日常保健,分享最實用的觀點與真實的臨床經驗。讓你更理解身體,也更安心地照顧它。健康,從認識自己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久坐辦公室還是進行高強度的體能訓練,我們常常會感到肌肉痠痛。這種不適感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嚴重的話還會影響身體健康。為了有效緩解肌肉痠痛,建議找尋專業的運動按摩師,由他們提供針對性的治療和建議,幫助您恢復肌肉的健康和活力。本文會提到不同部位的肌肉痠痛狀況,也讓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久坐辦公室還是進行高強度的體能訓練,我們常常會感到肌肉痠痛。這種不適感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嚴重的話還會影響身體健康。為了有效緩解肌肉痠痛,建議找尋專業的運動按摩師,由他們提供針對性的治療和建議,幫助您恢復肌肉的健康和活力。本文會提到不同部位的肌肉痠痛狀況,也讓
Thumbnail
肩頸緊繃、下背及腰臀痠痛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下是我從身體中學到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肩頸緊繃、下背及腰臀痠痛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下是我從身體中學到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案例,是一位長期肩膀卡卡舉不高、伴隨胸口悶痛、呼吸不順暢的病友,經過一次乾針治療,她主動來訊分享:『真的舒服很多,連呼吸都比較順暢!』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案例,是一位長期肩膀卡卡舉不高、伴隨胸口悶痛、呼吸不順暢的病友,經過一次乾針治療,她主動來訊分享:『真的舒服很多,連呼吸都比較順暢!』
Thumbnail
目前狀態已能持助行器走動,走的並不遠,因爲左手骨裂沒好全,負重仍會痛,得量力而為,別為了練走而加劇手肘傷害。坐在輪椅上推行移動也不如想像快速,自己推還蠻吃重的,看護阿姨幫忙推的話就能移動到較遠地方,到醫院門口外吹吹風,到地下便利店美食街逛逛。 這幾天的早班護理師總在56點交班時,ㄧ邊搖醒睡夢中的我
Thumbnail
目前狀態已能持助行器走動,走的並不遠,因爲左手骨裂沒好全,負重仍會痛,得量力而為,別為了練走而加劇手肘傷害。坐在輪椅上推行移動也不如想像快速,自己推還蠻吃重的,看護阿姨幫忙推的話就能移動到較遠地方,到醫院門口外吹吹風,到地下便利店美食街逛逛。 這幾天的早班護理師總在56點交班時,ㄧ邊搖醒睡夢中的我
Thumbnail
自兩年前以來都有肌力功能訓練的習慣, 主要緣由是不做事的肌肉讓其他肌肉做太多事情, 代償到受傷, 所以藉由專家的領導幫助我找回該做事的肌肉, 喚醒他給我起來做事! 初期訓練一年左右, 大致的身體狀況改變, 就是左肩訓練三週後疼痛就消失了! 然後每次訓練後的痠痛值會延伸1~2天, 剛練完當天跟隔天都
Thumbnail
自兩年前以來都有肌力功能訓練的習慣, 主要緣由是不做事的肌肉讓其他肌肉做太多事情, 代償到受傷, 所以藉由專家的領導幫助我找回該做事的肌肉, 喚醒他給我起來做事! 初期訓練一年左右, 大致的身體狀況改變, 就是左肩訓練三週後疼痛就消失了! 然後每次訓練後的痠痛值會延伸1~2天, 剛練完當天跟隔天都
Thumbnail
你曾經有駕駛無動力方向盤或是輪胎有問題的汽車後,就開始發生肩膀痠痛的問題嗎?在之後的生活歲月裡,發現不管做什麼運動,肩膀都容易產生不舒服 到醫院檢查時,通常會做一些肩膀動作的檢查,你會發現你疼痛的手在雙手抬高時,疼痛的那一邊手臂無法碰到耳朵。 有時候肩膀痛的人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50肩,特
Thumbnail
你曾經有駕駛無動力方向盤或是輪胎有問題的汽車後,就開始發生肩膀痠痛的問題嗎?在之後的生活歲月裡,發現不管做什麼運動,肩膀都容易產生不舒服 到醫院檢查時,通常會做一些肩膀動作的檢查,你會發現你疼痛的手在雙手抬高時,疼痛的那一邊手臂無法碰到耳朵。 有時候肩膀痛的人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50肩,特
Thumbnail
曾經因為胸腔伴隨著呼吸疼痛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問題,而做了很多胸腔檢查,卻被醫院告知你沒事的狀況嗎?又或是你曾經左胸腔跟手臂內側疼痛,懷疑自己是心臟有問題,而去做心臟檢查也沒問題?懷著自己會不會突然要躺進醫院的心,長時間下來卻也健康生活嗎? 以肌肉來看,闊背肌問題可能會
Thumbnail
曾經因為胸腔伴隨著呼吸疼痛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問題,而做了很多胸腔檢查,卻被醫院告知你沒事的狀況嗎?又或是你曾經左胸腔跟手臂內側疼痛,懷疑自己是心臟有問題,而去做心臟檢查也沒問題?懷著自己會不會突然要躺進醫院的心,長時間下來卻也健康生活嗎? 以肌肉來看,闊背肌問題可能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