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孩子》書評|背叛、贖罪與阿富汗的傷痕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卡勒德胡賽尼 追風箏的孩子

卡勒德胡賽尼 追風箏的孩子

📖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on Medium:

👉 [The Kite Runner Book Review | Betrayal, Redemption, and the Wounds of Afghanistan's History]

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自 2003 年出版以來,迅速獲得全球矚目。這本小說不僅是個人成長與親情的故事,更是一部深深烙印阿富汗歷史動盪與文化裂痕的文學作品。它的力量來自於誠實直白的敘事、深刻的人物刻畫,以及一種難以迴避的倫理質問:我們能否真正贖清過去的錯誤?

一、故事概要與主題線索

故事主角阿米爾(Amir)是喀布爾富商之子,童年與僕人哈山(Hassan)一同長大。雖然血緣與階級將兩人區隔,卻有一段純真的友情與共享的童年記憶。然而,決定性的背叛改變了一切:當哈山遭遇性侵時,阿米爾因懦弱選擇袖手旁觀,甚至設計讓哈山父子離開。多年後,阿米爾逃離戰火的阿富汗,在美國過上安穩生活,但內心的愧疚始終如影隨形。直到他被召回故鄉,透過拯救哈山的遺孤索拉博(Sohrab),才找到贖罪的契機。

小說的三大主題清晰而沉重:背叛與贖罪、階級與種族矛盾、阿富汗的動盪歷史。

二、人物分析:懦弱、忠誠與贖罪

1. 阿米爾——懦弱的見證者

阿米爾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英雄。他文弱、嫉妒、懦弱,甚至殘酷。他在哈山最需要幫助時退縮,選擇沉默,並以謊言逼走摯友。這種「道德上的缺席」是小說最震撼人心的部分,也正因為如此,他的人物弧光才更貼近真實。阿米爾的掙扎,映照了人性中的怯懦與自私:我們或許不願承認,但大部分人都可能在壓力下做出類似選擇。更重要的,阿米爾的內心是瞧不起哈山的,因為他只是個哈札拉人。

我跑開,因為我是懦夫。我怕阿塞夫,也怕他可能會用來對付我的手段。我怕受到傷害。我就是這樣告訴自己的,在我轉身離開巷子,離開哈山的時候。我就是讓自己這樣相信的。我還真希望自己是出於懦弱,因為另一個答案,我之所以跑開的真正原因,是阿塞夫說的沒錯:在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東西是免費的。或許哈山就是我必須付出的代價,我必須宰殺的羊,用來贏回爸爸。這個代價公平嗎?在我還來不及阻止之前,答案就已飛進我的意識:他不過是個哈札拉人,不是嗎?

2. 哈山——絕對的忠誠

與阿米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哈山。他貧窮、地位低下,卻展現出幾近聖潔的忠誠與勇氣。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不只是對阿米爾的告白,更是哈山生命的註解。哈山象徵了一種「無條件的愛」:不計回報、不懼犧牲。他的善良與悲劇,使讀者不得不反思:一個社會若因血統與種族而剝奪最純粹的情誼,這樣的社會是否本身就背負著無可挽回的錯誤?

3. 巴巴(Baba)——虛偽與正直的矛盾

阿米爾的父親巴巴同樣充滿矛盾。他外表正直慷慨,卻隱藏了最重大的秘密:哈山其實是他的私生子。這個真相揭示了小說核心的悲劇——整個家族的歷史,都建立在不說出口的背叛之上。 巴巴的行為說明了「沉默」與「隱瞞」也是一種背叛,它同樣會造成長遠的痛苦。

三、象徵與隱喻

  1. 風箏:風箏比賽既是阿富汗傳統遊戲,也成為小說最重要的象徵。風箏代表勝利、夢想與童年,但「追風箏」的人卻常常要付出代價。阿米爾的冠軍風箏以哈山的犧牲為代價,象徵勝利背後的血淚與背叛。
  2. 傷痕與裂唇:哈山的兔唇、索拉博的沉默,都是「創傷」的象徵。外在的傷口與內心的創痛相呼應,提醒我們:某些傷口或許能縫合,但記憶不會真正消失。
  3. 阿富汗的歷史:從君主政權、蘇聯入侵,到塔利班崛起,小說的時代背景層層推進。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歷史交織在一起,阿米爾的背叛與贖罪,不僅是個人心靈的掙扎,更映射了阿富汗這個國家在戰爭與背叛中的無盡循環。

四、倫理與情感的張力

這部小說之所以扣人心弦,在於它迫使讀者面對「道德困境」:

  • 如果你曾在關鍵時刻選擇逃避,是否還有資格尋求寬恕?
  • 贖罪是否真能抵消過往的背叛?
  • 忠誠與背叛,是血緣決定的,還是選擇的結果?

胡賽尼並沒有提供簡單的答案。阿米爾雖然拯救了索拉博,但小說結尾留下的仍是含混與開放——贖罪不是一次性的行動,而是一生的責任。

閱讀《追風箏的孩子》,讓我最難熬的是它毫不留情的真實感。阿米爾的自私令人憤怒,卻也令人不安地熟悉。哈山的善良則既令人感動,又讓人心痛,因為我們清楚知道,這樣的人往往無法在現實中得到保護。

這是一部關於成長的小說,但它所展現的「成長」並不浪漫,而是殘酷的:成長往往意味著失去、背叛,與承受罪惡感。它同時也是一部關於阿富汗的小說,提醒世界:在地緣政治與戰爭的陰影下,無數生命被犧牲,就像哈山一樣默默承受。

五、結語

《追風箏的孩子》並非僅僅是一個感人的故事,而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每個人內心的陰影與掙扎。它提出的問題無法被輕易回答:人是否有可能真正得到原諒?我們能否不被過去所囚禁?

正如小說結尾,阿米爾追逐風箏的身影,既是延續哈山的精神,也是未竟的救贖之旅。或許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至少能夠選擇,從此刻開始,勇敢一次。


準備好面對內心的觸動了嗎?點此購買《追風箏的孩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德國留學仔想靠寫作賺點錢
9會員
32內容數
在德國念碩的台灣仔,不定期更新自己的生活,希望藉此領取微薄的補貼。喜歡旅行、讀書、看電影,不喜歡自己念的專業。
2025/08/13
《精靈之屋》是智利作家伊莎貝拉·阿言德的代表作,以魔幻寫實筆法描寫一個家族四代人在20世紀拉丁美洲政局動盪下的命運糾葛。文章深入解析伊斯坦班·楚巴與克萊拉、布蘭加與特賽羅·加夏、艾爾芭與米格爾等角色的關係,揭示階級、性別與政治壓迫如何在愛情與家庭中延續與轉化。
Thumbnail
2025/08/13
《精靈之屋》是智利作家伊莎貝拉·阿言德的代表作,以魔幻寫實筆法描寫一個家族四代人在20世紀拉丁美洲政局動盪下的命運糾葛。文章深入解析伊斯坦班·楚巴與克萊拉、布蘭加與特賽羅·加夏、艾爾芭與米格爾等角色的關係,揭示階級、性別與政治壓迫如何在愛情與家庭中延續與轉化。
Thumbnail
2025/08/08
透過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我們看到性暴力如何在社會默許下發生。從家庭缺席、教育失靈,到大眾觀念的冷漠,我們該反思:為何加害者能逍遙法外,受害者卻難以開口?希望這本書能繼續被閱讀與討論,不讓下一個悲劇重演。
Thumbnail
2025/08/08
透過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我們看到性暴力如何在社會默許下發生。從家庭缺席、教育失靈,到大眾觀念的冷漠,我們該反思:為何加害者能逍遙法外,受害者卻難以開口?希望這本書能繼續被閱讀與討論,不讓下一個悲劇重演。
Thumbnail
2025/08/07
《第五號屠宰場》是美國作家馮內果的作品,是一本意義非凡的反戰小說。1945年,正值二戰尾聲,同盟國對德勒斯登展開大轟炸,有超過兩萬人死亡。而馮內果本人正好在德勒斯登,並在大轟炸時躲在地窖裡,逃過一劫。接著,他的作品《第五號屠宰場》問世,當時美國正值越戰,這本書成了世界最偉大的反戰小說之一。 故
Thumbnail
2025/08/07
《第五號屠宰場》是美國作家馮內果的作品,是一本意義非凡的反戰小說。1945年,正值二戰尾聲,同盟國對德勒斯登展開大轟炸,有超過兩萬人死亡。而馮內果本人正好在德勒斯登,並在大轟炸時躲在地窖裡,逃過一劫。接著,他的作品《第五號屠宰場》問世,當時美國正值越戰,這本書成了世界最偉大的反戰小說之一。 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宮崎吾朗導演的《地海戰記》改編自美國知名小說《地海》系列,敘述主角亞刃跨越父親陰影的成長旅程,同時融合了龍族與人類的故事。本文整理了劇中的多個命題,包括少年的逃亡、光明的恐懼、名字的意義、傷痕的共鳴等,呈現出豐富的象徵隱喻和成長主題。
Thumbnail
宮崎吾朗導演的《地海戰記》改編自美國知名小說《地海》系列,敘述主角亞刃跨越父親陰影的成長旅程,同時融合了龍族與人類的故事。本文整理了劇中的多個命題,包括少年的逃亡、光明的恐懼、名字的意義、傷痕的共鳴等,呈現出豐富的象徵隱喻和成長主題。
Thumbnail
小說推薦:《鏽鐵騎士》 作者:諾蒂西亞
Thumbnail
小說推薦:《鏽鐵騎士》 作者:諾蒂西亞
Thumbnail
根據成吉思汗的命令,哲別、速不台像獵犬咬住自己的獵物不放,即使其躲入山林、海島,也要像疾風閃電般追上去。躲入山林的花剌子模母后被迫投降了,逃往海島的蘇丹也命在旦夕。
Thumbnail
根據成吉思汗的命令,哲別、速不台像獵犬咬住自己的獵物不放,即使其躲入山林、海島,也要像疾風閃電般追上去。躲入山林的花剌子模母后被迫投降了,逃往海島的蘇丹也命在旦夕。
Thumbnail
被稱為「離別的一族」的長壽種伊歐夫人,外表從青少年時期便停止生長。某天,梅薩蒂軍進攻族地,伊歐夫人就此死散流離,而少女瑪琪亞因此開始了無止盡的流浪。她在途中撿到一名襁褓中的孤兒。四季流轉,艾瑞爾抽長為少年,瑪琪亞卻依舊是少女模樣,在動盪的時代與心緒裡,他們相處的時光因而逐漸生變,再度面臨漫長的別離…
Thumbnail
被稱為「離別的一族」的長壽種伊歐夫人,外表從青少年時期便停止生長。某天,梅薩蒂軍進攻族地,伊歐夫人就此死散流離,而少女瑪琪亞因此開始了無止盡的流浪。她在途中撿到一名襁褓中的孤兒。四季流轉,艾瑞爾抽長為少年,瑪琪亞卻依舊是少女模樣,在動盪的時代與心緒裡,他們相處的時光因而逐漸生變,再度面臨漫長的別離…
Thumbnail
作者簡介 | 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 阿富汗裔美籍小說家。1965年生於阿富汗喀布爾,父親為阿富汗外交官,母親在高中教授波斯語與歷史。1967年,由於父親的身分,在外交部協助下,一家遷移至巴黎。1980年,時值蘇聯入侵阿富汗,全家轉而前往美國,隨後獲得政治庇護。
Thumbnail
作者簡介 | 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 阿富汗裔美籍小說家。1965年生於阿富汗喀布爾,父親為阿富汗外交官,母親在高中教授波斯語與歷史。1967年,由於父親的身分,在外交部協助下,一家遷移至巴黎。1980年,時值蘇聯入侵阿富汗,全家轉而前往美國,隨後獲得政治庇護。
Thumbnail
孩童時的憧憬與自由是拉肖恩心中的願望,隨著時間的轉變這個聲音愈來愈小聲,直到消失不見。 在走進黑暗時祂,看見了他們,也看到了名為感情的靈魂。 下集 第十二章  槍口
Thumbnail
孩童時的憧憬與自由是拉肖恩心中的願望,隨著時間的轉變這個聲音愈來愈小聲,直到消失不見。 在走進黑暗時祂,看見了他們,也看到了名為感情的靈魂。 下集 第十二章  槍口
Thumbnail
《異鄉人》書評與摘要:主角莫禾梭,面對母親的去世和自己的一切,演繹出他的冷漠和不在乎態度,反映了悲劇所帶來的強迫性審視,同時也彰顯了死亡作為結束和新的開始。
Thumbnail
《異鄉人》書評與摘要:主角莫禾梭,面對母親的去世和自己的一切,演繹出他的冷漠和不在乎態度,反映了悲劇所帶來的強迫性審視,同時也彰顯了死亡作為結束和新的開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