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與職場:等待、專業與格局》一段職場故事的啟示
她用一年多的時間,從零開始經營一個零售品牌。
沒有龐大預算,沒有完善制度,她以內容與品牌價值取代低價競爭,逐步累積回購客群與穩定營收。
就在品牌開始成長之際,一個決定,讓所有努力被按下了「暫停鍵」。
品牌的經營方向出現了不同觀點,握有決定權者,對於價格策略與市場切入的看法分歧,導致品牌發展被暫時擱置。
之後,她發現了別的通路,販賣幾乎相同的品項,
並以低價策略切入,讓她必須面對內外競爭夾雜的挑戰。
這不只是對專業的否定,更是「網內互打不手軟」。
最終,品牌因策略調整而暫時停擺,
她只能在遺憾與不捨中,暫時放下這段心血。
那一刻,她徹底看清——
經營者的格局,決定了專業的生存空間。
當決策過於著眼於眼前回報,而忽略長期價值的累積時,
再穩固的成果也可能被重新分配或暫緩推進。
站在經營者的角度,她選擇理解決策者當下的決定,不爭不吵;但也因為心疼與珍惜自己的付出,勇敢選擇轉身離去。
以長久經營的角度來看,真正能讓事業持續成長的,不是壓低成本或壓榨資源,而是打造一個讓專業能安心生根、價值能持續累積的環境。
在《易經》〈水天需〉中說,等待並非消極,而是蓄勢的過程。
初九提醒人們在等待時要守住安全距離,不妄動;
九二教我們在流言與壓力中保持定力;
九三告訴我們,越接近危險,越要穩住心;
九五則警示,即便環境安全,也不可掉以輕心;
上六強調,以柔和誠意面對,方能減少損失。
她的故事,正是〈需卦〉在職場的寫照——
她守住了專業,不急於以短期利益交換長期信任;
她調整策略,選擇在格局不再匹配時離開,等待下一個合適的舞台。
即使回頭看,那段歷程雖然結束了,但帶給她的啟發與技能,會在下一個舞台繼續發光。
因為價值,不該只活在一個人的決策裡,而是能被長久累積與放大。
對團隊經營者來說,這是一個再清楚不過的提醒:
價值——不只是營收數字,更是長期累積的信任與品牌資產。
尊重專業——授權與信任,才能讓專業發揮最大影響力。
格局——決定團隊能走多遠,並願意為長遠利益暫緩眼前的收穫。
等待,不代表什麼都不做;
真正的等待,是在看不見結果時,仍能守住方向。
因為一旦價值被看低,專業便無法生根;
而有格局的等待,才能換來長久的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