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潛意識,像劇中的反派一樣難改?》你知道潛意識的運作關鍵嗎?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你的潛意識,像劇中的反派一樣難改?》你知道潛意識的運作關鍵嗎?

你平常會看劇嗎?

看劇的時候,看到反派角色,是否總是不自覺得入戲,對於反派角色的壞,氣在心裡又罵在嘴裡,但卻還是無計可施,只能被動地接受劇情安排?

看到這裡,你有沒有發現,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有時候就像戲劇裡的反派角色,總是悄悄地使壞、製造亂象,讓主角(也就是你)很難輕鬆過日子。

我們看戲時常常氣得牙癢癢,卻又無能為力,因為反派往往會活到最後一集才被收拾。

而在真實人生中,當你決定改變——變得更健康、更富有、更自在——潛意識就像這個反派,會在你不注意時,把你拉回熟悉的舊習慣。

等你回過神來,可能會對自己很失望,甚至懷疑:「我是不是根本沒辦法改變?」

●為什麼潛意識像反派一樣難改?

1. 角色設定的慣性

戲劇中如果反派突然變好,觀眾不會立刻相信,反而會等著看他「什麼時候露出真面目」。

潛意識也是一樣:它被「你是怎樣的人」這個設定訓練了太久,所以就算行為改變,它還是預期你會演回舊角色。

2. 舊模式的保護機制

潛意識的任務是維持穩定感。

任何新行為對它來說都是風險,所以它會用情緒(焦慮、懷疑、拖延)把你拉回安全的老路。

3. 相信改變,才會穩定改變

很多人努力行動,卻沒有同步更新「我是誰」的自我認同。

就像演員換了台詞,但觀眾(自己)還是拿著舊劇本看戲,於是改變無法持久。

●如何不讓「潛意識反派」搶回劇情主導權?


1. 重寫角色設定

不只是想「變成」某種人,而是直接用「我本來就是」的方式來定義自己。

❌ 舊說法:「我想成為有錢的人。」

✅ 新說法:「我本來就是一個能讓金錢自然流入的人。」

小練習:每天早上起床,先用一句「我是 ________」來提醒自己新的角色,例如「我是健康且充滿活力的人」。

2. 從小勝利開始,建立新劇情的可信度

反派突然變好很難讓觀眾相信,所以要用一連串「小轉變」累積證據。

先設定極小、容易完成的行動(每天設定好鬧鐘定時喝一杯水、每天記錄一筆收入來源)

讓潛意識覺得:「這個新角色也沒那麼可怕,還不錯。」

3. 情緒來襲時,溫柔對話

當舊模式想把你拉回去時,不要用批評,而是用理解去安撫它:

「我知道你是想保護我,但我們現在有更安全、更快樂的方式。」

這能降低潛意識的防衛感,讓它願意嘗試新路線。

4. 在當下就演新劇本

不要等「完全改變後」才行動,而是每一次選擇都用新身份去做。

想成為有自信的人?今天回覆訊息時,就用自信的語氣。

想變健康?今天買菜時,就用健康人的眼光挑選讓身體更輕鬆的食材吧!

●總結

改變不是打敗潛意識,而是更新它的劇本,讓它演你想要的角色。

當你不只是努力行動,還打從心底相信自己就是新的角色,那個「反派」會慢慢退場,甚至成為幫你鋪好舞台的助攻角色。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suting Lin的沙龍
32會員
745內容數
Tsuting 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13
我們常常太忙著模仿別人,卻忘了自己本來就有一種存在的方式。我們不必急著成為多功能的存在,也不需羨慕別人的容量與速度。接下來的14天,我們一起用生活中最日常的器物作比喻,緩緩談論自我價值、承擔與成長的選擇。願所有正在努力成為「更適合自己樣子」的你,能好好接住原本那個珍貴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8/13
我們常常太忙著模仿別人,卻忘了自己本來就有一種存在的方式。我們不必急著成為多功能的存在,也不需羨慕別人的容量與速度。接下來的14天,我們一起用生活中最日常的器物作比喻,緩緩談論自我價值、承擔與成長的選擇。願所有正在努力成為「更適合自己樣子」的你,能好好接住原本那個珍貴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8/12
人生,不該只是「撐著過」。這是一個關於學會放下、重新生活的故事。他是長子,是努力過活的代表,也是你我身邊那個「總是撐住」的人。從高壓職場到非營利組織,從扛起全家的責任到學會說「我累了」,這不只是他一個人的故事,而是所有在生活裡努力過頭的你,最終願意放下焦慮、擁抱平凡、學會好好呼吸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8/12
人生,不該只是「撐著過」。這是一個關於學會放下、重新生活的故事。他是長子,是努力過活的代表,也是你我身邊那個「總是撐住」的人。從高壓職場到非營利組織,從扛起全家的責任到學會說「我累了」,這不只是他一個人的故事,而是所有在生活裡努力過頭的你,最終願意放下焦慮、擁抱平凡、學會好好呼吸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8/12
從報紙投稿到社群限動,我們的「表達方式」變得越來越容易,卻也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按讚數、觸及率、演算法…它們讓資訊傳播更快,但也悄悄改變了我們的自我價值感。這篇文章,帶你看清演算法的優缺點,並找到在流量焦慮中保持自我價值的方式。
Thumbnail
2025/08/12
從報紙投稿到社群限動,我們的「表達方式」變得越來越容易,卻也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按讚數、觸及率、演算法…它們讓資訊傳播更快,但也悄悄改變了我們的自我價值感。這篇文章,帶你看清演算法的優缺點,並找到在流量焦慮中保持自我價值的方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通過改寫潛意識,塑造積極的自我價值觀, 讓潛意識引導內在、語言和行為更加積極和樂觀。 持續感恩能改寫潛意識,保持高頻率狀態和散發出仁慈的能量。 分享用心理學方法幫助孩子改變負面自我評價, 展示正面的自我暗示和心理影響的案例。
Thumbnail
通過改寫潛意識,塑造積極的自我價值觀, 讓潛意識引導內在、語言和行為更加積極和樂觀。 持續感恩能改寫潛意識,保持高頻率狀態和散發出仁慈的能量。 分享用心理學方法幫助孩子改變負面自我評價, 展示正面的自我暗示和心理影響的案例。
Thumbnail
在追求、和心儀對象相處時明明有機會卻自爆?在承受壓力時會逃避人際、情緒失常?這個心法能讓你立刻減少壓力的累積。
Thumbnail
在追求、和心儀對象相處時明明有機會卻自爆?在承受壓力時會逃避人際、情緒失常?這個心法能讓你立刻減少壓力的累積。
Thumbnail
接納情緒並不是像電影一開始一樣讓他為所欲為,接納是感受這個情緒為我們帶來的益處,讓它在必要時顯現。當某種情緒過於高亢,其他情緒便能成為手煞車,沒有任何一種有絕對的主控權,但他們都有發言的資格
Thumbnail
接納情緒並不是像電影一開始一樣讓他為所欲為,接納是感受這個情緒為我們帶來的益處,讓它在必要時顯現。當某種情緒過於高亢,其他情緒便能成為手煞車,沒有任何一種有絕對的主控權,但他們都有發言的資格
Thumbnail
在與人際關係或團體組織中。我們往往因他人的言行而感到內心波動,甚至會自導自演過多的情緒戲碼,如內疚、焦慮、懊悔等,拉離現實的當下。 許多人習慣性地認同並沉迷於自己的劇本,人生故事成為個人身份的一部分。然而,這些戲碼的長期堆積,不僅造成心理上的負擔,也可能引發衝突、暴力,甚至是集體層面的災難。
Thumbnail
在與人際關係或團體組織中。我們往往因他人的言行而感到內心波動,甚至會自導自演過多的情緒戲碼,如內疚、焦慮、懊悔等,拉離現實的當下。 許多人習慣性地認同並沉迷於自己的劇本,人生故事成為個人身份的一部分。然而,這些戲碼的長期堆積,不僅造成心理上的負擔,也可能引發衝突、暴力,甚至是集體層面的災難。
Thumbnail
潛意識是耳根子很軟的人,但沒幾個人想到要對他說話。
Thumbnail
潛意識是耳根子很軟的人,但沒幾個人想到要對他說話。
Thumbnail
人是有意識的但意識卻分「清醒與不清醒」簡單而言不清醒就是所謂的「潛意識」  https://vocus.cc/article/612b8ff4fd89780001558388 (潛意識)   潛意識是不自覺的,明明知道是錯誤之舉,卻在沒有意識到時做了出來,而做出來之後往往後悔。  人持有慾望
Thumbnail
人是有意識的但意識卻分「清醒與不清醒」簡單而言不清醒就是所謂的「潛意識」  https://vocus.cc/article/612b8ff4fd89780001558388 (潛意識)   潛意識是不自覺的,明明知道是錯誤之舉,卻在沒有意識到時做了出來,而做出來之後往往後悔。  人持有慾望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