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名小站的時代,因為同學每個都有一個自己的帳號,還互相連結著,那時候,寫部落格,彷彿就是一種明明放在雲端,但實際上卻是在大家在學校中互動的日常裡,在那隱而不見的世界中在悄悄地、偷偷的展開的一種,無聲卻又存在的連結。
「昨天可能在某人的部落格看到什麼……」又或者更加精準一點的,是自以為隱晦但實際上,卻是公諸於世的放話。
因為大學在花蓮,在那一個,好像大家都是生活在那樣一個趨近於世外桃源的時空裡面,我們的大學生網絡很熱絡,在網路上的互動和連結也很頻繁。甚至不只是在無名小站文字,還有更多,是在那一個名為東方小城的BBS的八卦板或者扛版(抱怨版)公然的、直接又不直接的溝通。
有趣的是,不管你用BBS的帳號,還是無名小站,其實大家都知道你是誰。知道就知道,至少同一個社群、同一個生活圈、同一個班級與社團的人,我都通常都知道在真實世界中,你是誰,是誰在說話。
還有當時最流行的通訊軟體MSN,總會有哪麼些人,在自己的「顯示名稱」上大作文章。可能寫的不只是名字,還有狀態、情緒、宣言,或者,寫詩。
在雲端的世界中,我們依然保有真實世界中的身份,在真實世界與雲端世界中或許各自不同的群體或者團裡面,交錯的呼吸、穿插著,認識各種不同的,也沒有那麼難以觸及的、彷彿就真真實實存在的人。
######
寫到這,突然發現,自己好像一直在強調「真實」。
然而到底什麼是「真的」?什麼是「不真」呢?在那個和我同輩的人,曾經擁有的那一個年代、在那一個,數位科技或許還沒有發達至此的時代,我們在國中高中然後到大學,開始慢慢接觸到網路,我們的日常與生活,真假並陳、虛實交錯,總歸還是有那一種明明白白的「實感」。
而現在,讓我體驗到那許多「不實」的感受,或許是,在現在的台灣都市生活裡面,因為通訊軟體的發達,網絡社群似乎愈來愈大面積的佔領了多數人的網絡空間、雲端互動習慣,乃至於時間和許多的注意力,於是乎「匿名」的社群,好像成為了某一種常態。
你真的要去查,或許還是能夠找到在那個帳號後面的真人,但是,一切以匿名為前提的互動,卻彷彿也讓發言的成本更低了,讓口水量更大了。
也沒有什麼好或壞,就只是最近突然間覺得,我到底為什麼會需要花這許多的時間,讓不認識的人的口水淹沒自己的生活呢?
我是真的時間多到需要找這樣的關係嗎?或者,那些事情真的有那麼的,重要嗎?又或者是說,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際關係。
有時只是那麼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它們佔據了、大量吞食了,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如果注意力是最寶貴的,那,有什麼更值得關注的事情應該被放在首位呢?
但我好懶。
再這麼寫下去,好像就說教了。對誰?對自己。
總之,或許出於對於工作上面,好多匿名群組的,迷惑,或不耐煩,加上,現在資訊好多,多得好像沒有一件事情是重要的。
我還是喜歡那種真實的互動感。
曾經想著,還是可以穩定的在維持還可以的生活狀態的同時,多做一些什麼事情。也想發文,想記錄,想說說話。但是,我的個人帳號,不管是臉書還是IG還是threads,都被追蹤了,被那一些,通常我們在職場環境中不應該有任何跨越同事關係的人給追蹤。
於是,想說話的時候,也不見得那麼能夠放心地說話,即使或許我想分享、想寫的事情,不盡然是公司上的事情。
我定要找機會把那些人都移除。
######
不過啊,最近,不曉得是否又和「到了一個年紀之後」有關。
到了一個年紀之後,好像突然可懂得什麼是「卻道天涼好個秋」了。當你經歷或者體驗的事情多了,好像思考或者經驗更加豐富,對於許多的事情,也有更多的想法了。
但就是在那一個「懂了」的一瞬,突然地,就也是什麼都不想說。不想多說。
體驗很多,但想說的事情卻突然間變得不太多。
「啊~隨便,都可以」是我心裡常常出現的OS,就那一點破事,我懶得浪費自己的時間去想、去回應,也不想浪費別人的時間聽我再說一次。但這是不是也代表,可能對我來說,我此刻的注意力,其實大部分都放在了自己並沒有那麼喜歡的事情上面呢?
雖然說,有時候那種不想說,只是著「一切盡在不言中」的,已經洗練過了一切猙獰表情情的雲淡風輕。
######
也是,想說的事情,沒有那麼多。
同時,想分享的人也不太多。
在這個充斥各種工具的時代,要找個什麼AI幫忙把你不成熟的想法組織成文字,也沒有太高的門檻——只要你有想法的話。
雖然說,於我而言,真心要寫字,要寫下什麼,似乎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也知道,對於所有生命來說,唯一可以掌握的也就只有當下了。
但我好懶。
「到了一個年紀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