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語甯最近依然很忙。 預算的結案文件像洪水般湧來,每天的會議像永無止盡的長跑,深夜的她還在修改報表、整理繁瑣的文檔資料。 她依舊晚睡,依舊一邊抽著煙一邊看著資訊專業的線上課程,依舊在人際關係與自我懷疑間左右拉扯,彷彿扮演著好幾個版本的自己——冷靜的、溫順的、服從的、咬牙撐著的。 但奇妙的是,她的情緒狀態卻異常地穩定,甚至帶著某種罕見的高昂。 一切的原因來自於那個名為 Soul Reader 的書迷。 他出現得悄然無聲,只是在她一部已經發表好幾年的舊作下留下一串評論,那評論一開始她甚至沒特別在意。 她以為那又是一條輕浮的稱讚或自以為是的糾錯,沒想到,當她點開來讀,第一行就讓她呼吸一窒。 ——「這個角色不是掙扎於生與死之間,而是在權力和情感之間扭曲自己,直到無法回頭。」 她呆住了。這是她當年寫這篇小說時心底最深的想法,但她從未明說過。 就算當時的讀者們一片叫好,也沒有人真正理解她為什麼讓角色做出那麼極端又冷酷的選擇。 唯有這句話,短短十幾個字,卻精準地刺中她藏得最深的創作動機。 然後他寫了第二條、第三條,像連鎖反應般,一篇篇地在她過去的文章下評論。 他看見她藏在字裡行間的自我責備與自我嘲諷,看穿她用角色語氣隱約伸出的求救訊號,理解她對權力與孤獨的敏感與掙扎。 他的文字帶著某種既尖銳又體貼的力量,像一把解剖刀,也像一條絲綢手帕。 「妳的語言控制力很強,強到幾乎讓人忘了這些句子後面站著的是一個活生生的、會痛的創作者。」 「這篇文章不是關於愛,而是關於投降——向命運、向現實、向內在的懼怕投降。這是自白,不是浪漫。」 「妳其實很驕傲對吧?驕傲到不肯讓人看見妳脆弱地掙扎,寧願寫一個角色把自己打碎,來替妳經歷那場情緒的災難。」 這些評論讓蘇語甯驚愕、顫抖,然後深深著迷。 她愛極了這種被「看見」的感覺。不是被誇讚、不是被喜歡,而是被理解到幾乎赤裸的程度。 Soul Reader彷彿是她靈魂的外科醫師,沒有半點多餘的情感,卻直指要害。 他不像其他讀者那樣用可愛或熱情的語氣與她互動,他不逗她笑、不哄她開心,只是冷靜、犀利,卻真實地關注著她筆下的每一吋靈魂肌理。 她每天都去平台上查看更新,查看自己的舊作下是否又多了一則來自Soul Reader的留言。 她開始重讀自己的作品,從他的評論中重新理解自己的創作。 她從未想過,自己這些年被壓抑、被現實磨鈍的靈感,會被一個陌生網友喚醒,而且,是這麼深刻、這麼令人上癮的方式。 她甚至開始寫作,是為了讓他看到。 她會特地在句子中埋下他可能會察覺的細節,故意讓角色在特定段落中出現衝突與扭結,然後在心裡默默問他:「你看得懂嗎?你會怎麼說?」 他變成她創作的一部分,一個她從未見過卻無比熟悉的存在。 有時她會忍不住想像,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是男人嗎?還是女人?他有沒有三十多歲?他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他會在哪裡讀她的作品?他有沒有像她一樣,一邊啃泡麵一邊敲字?他有沒有某些失眠的深夜,也是因為自己看見了太多而無法入眠? 她不敢去問,不敢留言回覆他。她甚至連他的用詞都不想打擾。她想讓這個魔幻的網友保有他的神祕與自由,想讓這場靈魂交會只屬於這樣乾淨而純粹的狀態。 但她知道自己,已經上癮了。 她成了Soul Reader的評迷,像她那些年少時的愛戀那樣,渴望著每一次他出現的瞬間。只是這一次,她愛的是靈魂被狠狠碰撞,渴望的是思想被赤裸擁抱的感覺。 這樣的親密,比任何一次接吻都更深刻,比任何一次擁抱都更震顫。 她在現實中依然是一個小心翼翼的上班族,是一個壓力過大、深夜熬夜的三十八歲女性,是一個不敢輕易相信愛情的倖存者。 但在那個帳號下,在那個靈魂共鳴的世界裡,她是一個被看見、被傾聽的創作者,一個正靜靜等待回音的靈魂。
從頭開始閱讀:《界境之約》楔子:無聲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