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奈良美智這個名字,我曾以為是位女藝術家,猶如我以為草間彌生是位男藝術家一般無知。
只是他筆下的世界總以童年為核心,那圓滾滾的頭型、飽滿的雙頰,以及眼神萌中帶邪的「叛逆小女孩」,實在很難與一位中年大叔的形象聯想在一起。我的無知,彷彿也情有可原。
雖然時常在媒體上看見他筆下的叛逆小孩及青森犬,卻一直沒有機會親臨現場。這天,大片天空藍得純淨無比,遠方伴著幾抹拖尾的白雲,絲毫沒有朦朧潮濕的意境。我們從水湳停車場,眺望無際的太平洋、陰陽海,之後穿越濱海公路,漫步林中階梯,抵達四、五十年前以舊時紅磚砌成的台電員工宿舍。
在復古的建物裡,觀賞「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奈良美智特展」,著實是令人難忘的一場反差藝術展。
奈良美智的藝術世界,何嘗不是一種反差萌。
他畫中的小孩,總是斜眼、或帶著叛逆與邪惡,甚至拿著刀子、抽起香菸。有些作品更是直接畫在舊信封背面,乍看之下像塗鴉插畫;但是站在作品前面,卻能感受到他筆下的孩子,像極了兩歲小孩對世界的控訴。
小孩皺著眉、鼓著臉、雙眼直勾勾地盯著你,有時還帶點冷漠或不屑。那是對「被安排」的反抗,小臉蛋甚至透露著一點點孤獨與脆弱。
同時,臉上卻又充滿「童真」----天真、澄澈柔軟,情緒幾近純粹透明。他的生氣、冷眼看世界,是不被理解的孩子,一種悲傷的自我防備。
奈良美智被採訪時說過:「那些眼神不是想攻擊誰,而是為了保護自己。」
而在我看來,這樣的眼神宣示著自我內心孤獨的邊界,一種不被理解又渴望被認同的糾結。他畫中的情感純度、拒絕偽裝的勇氣,與兩歲孩子如出一轍。
我相信,他童年獨處的經驗與內向的性格,讓他從小習慣「在內心生活」,透過繪畫,他與畫中小孩進行對話。同樣的,觀眾也能站在畫作前,從內心觸發自我對話,不再孤獨。
他的敏銳與孤單,得到千百萬人的共鳴,否則,他不會是當代潮流藝術中的佼佼者。
那些神情銳利、大頭小身的孩子形象,在空白而安靜的背景中,蘊藏著巨大的內在力量,讓我們與作品共情,進而得到療癒。
我在畫中,看見了那個不肯服輸、始終倔強的小女孩----那個從不願意被安排、每一步都想走出自己路的孩子。她就站在畫裡,也站在我心裡。
資訊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奈良美智特展
展期:114/6/28-114/9/28
地點: 台灣新北市瑞芳區洞頂路36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