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邦電子(3023)於2025年9月4日舉行Q2法說會,分享其全球布局與產業轉型策略。公司憑藉36年經驗,專注客製化線材與連接器解決方案,涵蓋醫療、工業、通訊、汽車及綠能五大領域。2024年營收達10.3億美元,雖受綠能需求放緩影響,通訊與汽車領域成長顯著。墨西哥新廠即將投產,半導體與AI人形機器人業務拓展迅速,未來成長動能強勁。
會議摘要
公司概況與全球布局
信邦電子成立於1989年,總部位於臺灣,經過36年發展,已成為全球領先的客製化線材與連接器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注於醫療健康、工業應用、通訊、汽車與航太及綠色能源五大領域(M.A.G.I.C.)。公司全球員工約6,500人,擁有8個跨國工廠(歐洲、亞洲、北美),包括新近落成的墨西哥工廠(預計2025年Q4投產)及美國擴廠項目。此外,信邦在全球設有30多個服務據點,與超過100家國際知名品牌合作,客戶滲透率高,其中前100大客戶平均合作年限達9.49年,44%客戶合作超過10年,顯示強大的客戶黏性。
信邦以設計服務為核心,強調客製化、少量多樣的製造模式,區別於傳統大規模製造商。透過三大研發中心(中國大陸、臺灣、美國),公司專注於產品設計與技術創新,並以亞洲為核心的供應鏈管理確保成本優勢與快速交貨能力。2024年,信邦營收達10.3億美元(約新臺幣330.88億元),儘管受綠能市場需求下滑影響,通訊(23%)與汽車(15%)領域表現強勁。
業務模式與核心競爭力
信邦的業務模式以客製化設計與模組化製造為核心,產品涵蓋線材、電路板、整機組裝及感測器整合,應用於AI半導體、人形機器人、無人商店等高成長領域。公司強調品質第一,結合靈活的供應鏈管理與全球物流能力,提供端對端的解決方案。信邦不直接生產原物料,而是透過建構亞洲供應鏈,與中小企業合作開發客製化材料,確保技術含量與成本優勢。
在競爭策略上,信邦聚焦於高附加價值的非消費性產業,與國際大廠競爭時,憑藉快速響應與客製化能力脫穎而出。特別是在AI半導體與人形機器人領域,信邦提供輕量化、高傳輸、耐用的線材與連接器解決方案,滿足小型化與多功能趨勢。此外,公司在材料研發上投入資源,開發複合材料以因應不同產業需求,例如工業與醫療領域的高速輕量化線材。
財務表現與產業分析
根據2025 Q2法說會投影片,信邦2024年營收為新臺幣330.88億元(約10.3億美元),年增0.99%。五大產業營收占比為:綠色能源(25%)、工業應用(29%)、醫療照護(8%)、汽車(15%)、通訊(23%)。受太陽能市場需求下滑影響,綠能營收年減15%,但通訊與汽車分別成長24%與6%。2025年上半年(H1)營收為新臺幣158.95億元,較2024年同期下降3%,主要因綠能營收減少28%。
毛利率方面,2024年為24.91%,較2023年的25.66%略降,原因在於產品組合變化,消費性代理產品占比提升(毛利13-15%)拉低整體表現。淨利率為10.67%,較2023年的10.02%提升,顯示成本管控能力增強。基本每股盈餘(EPS)為新臺幣14.70元,年增7.46%。公司維持穩定的股利政策,2024年現金股利為新臺幣10.25元,股息支付率約70%。
財務比率顯示,信邦為輕資產公司,負債比率從2023年的54.4%降至2024年的49.6%,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分別提升至173.7%與119.6%,反映財務結構優化。存貨週轉天數改善,金融負債減少,顯示疫情期間高備料壓力已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