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犀利的南宗禪:開悟與知見無關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佛無一定的形象,禪也非坐非臥,開悟見性需要真參實究,並找善知識印證。

明白地說,「佛法知見」真的無法幫助學人解脫生死苦海。「佛法知見」可以讓我們產生信心,以及大道的方向和輪廓,但我們要的是「真正走上大道」,所以需要參究。古今皆如此,飽讀詩書、很能分析比較、詮釋書寫的佛學教授、佛學博士,不一定被印可開悟見性;不識字或不懂佛學名相的小孩子,有可能就被印可開悟見性。就解脫與佛法真義而言,佛學教授反而得趕緊請益開悟的小孩,否則都尚未開悟,空有大量佛法知見,當生死病苦、無常現前,到底撐不撐得住?還是就驢胎馬腹受生了?

古代神贊禪師也提醒他的師父,不要像蜜蜂鑽不過(只鑽研經書上的知見):

福州古靈神贊禪師。本州大中寺受業後。行脚遇百丈開悟。却迴本寺。受業師問曰。汝離吾在外得何事業。曰並無事業。遂遣執役。一日因澡身。命師去垢。師乃拊背曰。好所佛殿而佛不聖。其師。迴首視之師曰。佛雖不聖且能放光。其師又一日在窓下看經。蜂子投窓紙求出。師覩之曰。世界如許廣闊不肯出。鑽他故紙驢年去得。其師置經問曰。汝行脚遇何人。吾前後見汝發言異常。師曰。某甲蒙百丈和尚指箇歇處。今欲報慈德耳。其師於是告眾致齋。請師說法。師登座舉唱百丈門風。乃曰。靈光獨耀逈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其師於言下感悟曰。何期垂老得聞極則事。

真實的佛法很活,惠忠禪師說過:「山河大地皆是如來身。」一切花草樹木,人事物等在禪師眼中都是現成公案,而學人開悟的角度與時機也是很多元的,如同佛陀可以在菩提樹下開悟,我們也能在馬桶上、床上甚至正在清理廚餘時開悟。

當你開悟時,你所說的,會切合佛法智慧,到時你要隨緣開示、寫書都可以。最擔心的就是尚未開悟(還不認識佛),只有吸收很多佛法知見、重新排列組合、自我詮釋或拾人牙慧,就開始說法如雨。試問這樣對於眾生的法身慧命有何益處?

溈山禪師問仰山禪師:「涅槃經四十卷,多少是佛說?多少是魔說?」仰山禪師答:「總是魔說。」溈山禪師說:「已後無人奈子何。」這則公案的意旨是什麼呢?

另外在《海底生煙》中紀錄:

一個僧人在安居解制後,拜見惠菴禪師。惠菴禪師問:「你從何處來?」僧人答:「我從海印寺來。」惠菴禪師問:「方丈性照法師說些什麼?」僧人答:「在法床上,他說:『佛的八萬四千經典全是妄念。』」惠菴禪師立刻問:「你要怎麼做,才能離開由你口中來的妄想?」這兩則公案需要我們好好參究琢磨。

禪宗六祖惠能傳承下的南宗禪,犀利直截、一針見血。例如本文其實都只是葛藤、閒家具,也都是「知見」,即使深入研究此文是無法開悟的,除非參究其中的公案。我們並非說「佛法知見」不好,只是跟真正的開悟見性無關,當你參究到究極處的末後句,三藏十二部經是找不到答案的。禪師只是慈悲懇切眾生都趕緊開悟,認識自己這尊佛,與三世諸佛手把手同行!如果你因為「佛法知見」獲益,隨喜讚嘆,你因此增加了信心、道心及菩提心,這樣你更應該百尺竿頭,透過參究真正體證佛法,成為一尊初生佛,才是報答佛恩的最好方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圓曉小參室
1會員
85內容數
鏡虛圓曉禪師的沙龍,旨在分享韓國臨濟宗祖師禪的學習歷程,歡迎支持。
圓曉小參室的其他內容
2025/09/16
遇到別人欺負我們,我們自認「本來無一物」;天災來了財產損失慘重,我們自認「本來無一物」;親友遇到意外突然過世了,我們自認「本來無一物」......等,這是壓抑,不是解脫,真正的禪修不需要「自己騙自己」。
2025/09/16
遇到別人欺負我們,我們自認「本來無一物」;天災來了財產損失慘重,我們自認「本來無一物」;親友遇到意外突然過世了,我們自認「本來無一物」......等,這是壓抑,不是解脫,真正的禪修不需要「自己騙自己」。
2025/09/16
高僧大德對學人們的叮嚀「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本意是非常慈悲的,就是要學人能夠有最大的機會解脫生死,這是我們要瞭解的重點!此外,我們必須仔細觀察自己的心念,當我們又修禪又修淨土,這是出自什麼樣的一個念頭(動機)呢?
2025/09/16
高僧大德對學人們的叮嚀「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本意是非常慈悲的,就是要學人能夠有最大的機會解脫生死,這是我們要瞭解的重點!此外,我們必須仔細觀察自己的心念,當我們又修禪又修淨土,這是出自什麼樣的一個念頭(動機)呢?
2025/09/15
參禪請勿淪於口舌之辯,例如你可能自認對佛法很瞭解,或是在其他處被法師認可開悟,你還是可以來參究公案。當然,希望參究的過程中,如果被禪師回覆要續參,千萬不要升起憎恨心。這樣的話,寧可先暫緩參究,畢竟起憎恨心以及辯論,並非祖師禪法門的本意。
2025/09/15
參禪請勿淪於口舌之辯,例如你可能自認對佛法很瞭解,或是在其他處被法師認可開悟,你還是可以來參究公案。當然,希望參究的過程中,如果被禪師回覆要續參,千萬不要升起憎恨心。這樣的話,寧可先暫緩參究,畢竟起憎恨心以及辯論,並非祖師禪法門的本意。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本文將分享有關禪修對世俗生活的好處、禪修在科學上的作用,以及一些建立理性或感性認知的可能方法。文章還會討論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關於禪修的問題,以及禪修對解決情緒問題和壓力的重要意義。
Thumbnail
本文將分享有關禪修對世俗生活的好處、禪修在科學上的作用,以及一些建立理性或感性認知的可能方法。文章還會討論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關於禪修的問題,以及禪修對解決情緒問題和壓力的重要意義。
Thumbnail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Thumbnail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