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何練習臨終一念?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死亡是人生唯一的確定事件,但大多數人卻對臨終時刻毫無準備。我們每天都在練習「小死亡」——睡眠,卻從未留意自己在失去意識前的最後一念。這個看似平常的觀察,實際上揭示了修行中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

每個人每天都會經歷這個過程,但很少有人意識到睡眠其實是死亡的預演:

  • 意識的漸漸模糊:如同臨終時的意識衰退
  • 控制力的喪失:無法主宰自己的精神狀態
  • 從清醒到無知覺:完全失去對外界的感知

缺乏覺察的現實

最後在睡著前的最後一念是什麼?你不知道,對不對?所以證明你沒有鍛鍊到你能掌握你的臨終一念。

死亡是人生最大的考試,而睡眠就是每天的小考。如果我們連每晚的小考都無法掌握,又怎能期望在最終的大考中取得好成績?

我們又可以怎麼練習呢?

🎧 前往恭聽▸ https://youtube.com/shorts/dA5oobed0js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何練習臨終一念?

raw-image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觀音山吉祥洲的沙龍
42會員
4.2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2025/10/08
在日常生活中,飲食是不可避免的需求,但如何在進食時保持正確的心態和觀念,卻是修行路上的重要課題。佛教的「食存五觀」為我們提供了將日常飲食轉化為修行功課的智慧指引。食存五觀不僅是用餐時的修行方法,更是一種生活哲學和修行態度。
Thumbnail
2025/10/08
在日常生活中,飲食是不可避免的需求,但如何在進食時保持正確的心態和觀念,卻是修行路上的重要課題。佛教的「食存五觀」為我們提供了將日常飲食轉化為修行功課的智慧指引。食存五觀不僅是用餐時的修行方法,更是一種生活哲學和修行態度。
Thumbnail
2025/10/07
🎧Podcast 生死思辨 EP75|龍德上師:到西方極樂世界,真的,永遠在一起 《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Thumbnail
2025/10/07
🎧Podcast 生死思辨 EP75|龍德上師:到西方極樂世界,真的,永遠在一起 《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Thumbnail
2025/10/07
的中陰期可能帶來更大的煎熬。這些亡魂因為無法放下對身體和親人的執著,反而讓自己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這些關於死後執著的教導,不是要讓我們恐懼死亡,而是要幫助我們理解執著的害處,激勵我們在有生之年就開始修行。只有培養了真正的智慧,學會了看破放下,我們才能在死亡來臨時保持清明,不因執著而受苦
Thumbnail
2025/10/07
的中陰期可能帶來更大的煎熬。這些亡魂因為無法放下對身體和親人的執著,反而讓自己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這些關於死後執著的教導,不是要讓我們恐懼死亡,而是要幫助我們理解執著的害處,激勵我們在有生之年就開始修行。只有培養了真正的智慧,學會了看破放下,我們才能在死亡來臨時保持清明,不因執著而受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生命其實每天都在訓練我們面對死亡,如果我們可以意識到自己就活在中陰之中,無時無刻不在無常當中,我們就有機會學會面對實相,但這得訓練,每天的練習,慢慢增長..終究我們就是得面對生死,如何優雅的在生死之中穿梭,才是生命真正的課題。
Thumbnail
生命其實每天都在訓練我們面對死亡,如果我們可以意識到自己就活在中陰之中,無時無刻不在無常當中,我們就有機會學會面對實相,但這得訓練,每天的練習,慢慢增長..終究我們就是得面對生死,如何優雅的在生死之中穿梭,才是生命真正的課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的真實與平衡,提到了物質與精神生活的需求,以及追求圓滿生活的目標,對於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提出了考驗。文章中對生命的掙扎和迷失作出了深刻的反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的真實與平衡,提到了物質與精神生活的需求,以及追求圓滿生活的目標,對於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提出了考驗。文章中對生命的掙扎和迷失作出了深刻的反思。
Thumbnail
如何知道往生去處? 一個人死亡後,他的神識會脫離肉體,在還沒有投生到六道前,會經歷中陰身的階段,這在《西藏度亡經》中有詳細介紹,大約四十九天,此時期,佛經稱為中陰期 若生前沒有修行或是修行不認真者,都必須經過此中陰期,這期間是決定往生到哪一道的關鍵。 本文摘要 如何知道往生
Thumbnail
如何知道往生去處? 一個人死亡後,他的神識會脫離肉體,在還沒有投生到六道前,會經歷中陰身的階段,這在《西藏度亡經》中有詳細介紹,大約四十九天,此時期,佛經稱為中陰期 若生前沒有修行或是修行不認真者,都必須經過此中陰期,這期間是決定往生到哪一道的關鍵。 本文摘要 如何知道往生
Thumbnail
死,從來就不是結束,卻永遠都是開始。死,是打開門,而不是關起來。 當你了解生命是永恆的,你就了解死是你的幻象,是為了讓你非常關切你的肉體,因而幫助你相信你是你的肉體。然而你不是你的肉體,因此,肉體的毀滅對你沒有關係。 死應該教你的是,生命才是真的;而生命應當教你的是,不可避免的不是死,而是無常(
Thumbnail
死,從來就不是結束,卻永遠都是開始。死,是打開門,而不是關起來。 當你了解生命是永恆的,你就了解死是你的幻象,是為了讓你非常關切你的肉體,因而幫助你相信你是你的肉體。然而你不是你的肉體,因此,肉體的毀滅對你沒有關係。 死應該教你的是,生命才是真的;而生命應當教你的是,不可避免的不是死,而是無常(
Thumbnail
按「歸空」之義,指人死後當歸於虛空。歸空之法,教人於臨死之際把定玄關,識破幻緣,拋卻塵俗慾念業習,以免淪入諸趣。
Thumbnail
按「歸空」之義,指人死後當歸於虛空。歸空之法,教人於臨死之際把定玄關,識破幻緣,拋卻塵俗慾念業習,以免淪入諸趣。
Thumbnail
「大限一到的時候,一分鐘都不讓你多留,說走就走了。」當我們的陽壽已盡的時候,我們另一個來世緊接著展開。我們現在研究將來投生的地方「西方極樂世界」,立刻就要顯現出來。這是無比重要的事情,這是非常務實、非常實際的做法,一點也不虛幻、一點也不抽象,因為很有可能任何一個人,不久他就要面臨這個問題。
Thumbnail
「大限一到的時候,一分鐘都不讓你多留,說走就走了。」當我們的陽壽已盡的時候,我們另一個來世緊接著展開。我們現在研究將來投生的地方「西方極樂世界」,立刻就要顯現出來。這是無比重要的事情,這是非常務實、非常實際的做法,一點也不虛幻、一點也不抽象,因為很有可能任何一個人,不久他就要面臨這個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