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還小的時候,我房裡有個書櫃,在整個家最小的房間裡放了一個最大書櫃,每天晚上他會自己挑一本或是一小套書,然後坐在我的腿上,等媽媽唸書給他聽,他選的書多半是英文的,有的是遊戲書有的是我莫名其妙的小說,或是其他。
唸完了就開food超人,放著音樂和柔和的燈睡去,有時候說著媽媽不理解的外星話,或是唱唱兒歌,很想念那時候的他。
後來,隨著年紀的增長,變成了一起看好笑好笑的,其實就是一起划IG的短影音十分鐘,然後再一起放鬆的開心睡去。我覺得奇妙的是跟兒子一起划的時候,影片都是桌遊、卡通、玩具或是一些復古的卡通,可以讓他知道媽媽的小時候迪士尼有多厲害。IG似乎有記著不同時間的閱聽人所尋求的資訊不太相同,因為一大早我划的時候,都會是旅遊、美食或是行銷、攝影還有親子教養相關的影音居多。
後來,可能是除了學校課程、安親班之外還上了很多語言課及職能課,很多老師都是以繪本為主,導致後來要跟兒子共讀的時候,他都會不耐煩地說他有看過了(意指他今天有看過書了,不表示是同一本),導致共讀時間減少,但兒子目不識丁的狀況讓媽媽有些焦慮。
最近,發現了一個妙招,外人可能覺得有點噁心,兒子每天晚上都會有固定廁所的流程,媽媽發現這個時段他多不耐煩,他都得乖乖坐著,所以媽媽我搬了一張板凳,坐在他旁邊拿著不一樣的繪本,唸著唸著,企圖以繪本的內容和有趣的畫面吸引他。
第一次測試成功那天我們是看了「媽媽會永遠跟你在一起」和「鯨魚向我們走來」,第一本是北極熊的故事「媽媽會永遠跟你在一起」概念是陪伴,但是整本書都只有看到北極熊母子,導致兒子非常焦慮地問他的爸爸哩?搭配著他爸爸那天比較晚回家,他更心慌,我們變成一直在找尋書中熊爸爸的蹤跡,完全感受不了書中北極熊母子倆的陪伴與溫馨,彷彿世界上若只剩下媽媽跟兒子會變成一部極度恐怖的恐怖片,他一直處在他爸爸也還沒回家的焦慮。
然後,媽媽趕緊打開第二本「鯨魚向我們走來」,裡面的鯨魚用尾鰭走路,可以做任何人類做的事情,果然吸引了兒子的注意力,書中人類指責鯨魚破壞了原本的生活環境,要求鯨魚回去海洋中,跟兒子討論了一下是誰先破壞了誰的環境,還有鯨魚原本是過著怎樣的生活,就這樣一下看玩了兩本書,不怕臭的家長,也可以試試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