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D

含有「ASD」共 2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帶孩子去遊樂園玩耍,看似美好的親子時光,卻可能藏著情緒挑戰。孩子在臺茂網狀攀高溜滑梯後情緒爆發,讓我們重新省思用大人的邏輯看待孩子情緒的錯誤。文章分享了我們如何調整與孩子相處之道,以及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自身的心態轉變。
Thumbnail
開學季的室友焦慮 最近大學生開學低卡上面也多了不少室友相關討論文,雖然我沒有住宿過但我也能理解要面對新生活並且和根本還不認識的人住一起心裡會有感到不安是正常的,這時候也會顯現出大家個性的不同,想要大家都可以當好朋友的或是覺得一切隨緣不用刻意和大家打好關係反正時間久了和誰會不會熟都感覺得出來,當然也
透過遊戲,孩子可以學會社交技巧與合作能力。像「鬼抓人」的互動遊戲,能練習等待、分享、遵守規則,也增強自信。結合職能治療與早期療育,遊戲成為學習表達自我與理解他人情緒的工具,家長陪伴可將技能延伸至日常生活,幫助孩子逐步走向自主與自信。
Thumbnail
身為自閉症孩子的爸爸,同時也是網路行銷老師的Ethan 魏訢,分享照顧ASD孩子的心路歷程,以及如何透過自我照顧,在漫長挑戰中維持身心平衡。文章中提及單親媽媽的辛勞,並以籃球之神喬丹為例,鼓勵父母學習在逆境中堅強,並強調照顧好自己才是長期照顧孩子的關鍵。
Thumbnail
一位39歲媽媽分享在孩子八歲後,第一次以媽媽的角度分享教養早療、弱療孩子的經驗,以及給予其他在困境中家長最溫柔的鼓勵。文章內容包含:發展遲緩的迷思、放寬標準的重要性、以及給予自己與孩子的愛與陪伴。
Thumbnail
社會對亞斯伯格症候群存在許多「正面」誤解,認為他們都很聰明,但這其實掩蓋了真實困難。 許多亞斯伯格症候群者透過「演戲」和「模擬」來應對人際關係,建立應對資料庫來融入社會,但這種表面的成功往往掩蓋了深層的孤獨感。 當資料庫不足時會產生「當機」感受,質疑人際關係的真實意義。
當孩子被診斷出自閉症合併過動症(ASD/ADHD),父母的育兒之路充滿獨特挑戰。理解他們的社交、溝通、行為及注意力特徵是第一步。身為母親,接納、學習、尋求專業協助、建立常規、保持耐心至關重要,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並看見孩子的閃光點。文中提供簡易測驗供初步參考。這條路上,愛與希望將引導你與孩子共同成長。
在小孩心中,暑假就是大解放的美好時機——但對某些孩子,特別是特殊生,卻可能是焦慮的開始。
感謝分享~~~特殊生真的很多負面想法~~~哀哀~~~星星兒家長舉手
從日常生活中的小插曲,談到如何教導自閉症類群障礙(ASD)小孩建立具有同理心的行為。
Thumbnail
一篇母親節寫給媽媽的紀錄文。 我們都是亞斯伯格症,但對社交的看法完全不同——她不太需要,我卻非常渴望。 在試圖建立連結的路上,我學會設計社交流程,她則用呆呆的真誠吸引他人。 這篇文章談的是差異,不是衝突;談的是理解,而不是遺憾。 附錄還有一點物理暴力小故事(?)關於牛頓第三運動定律與咬人藝術。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