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的富民教化,找到關鍵的人與事【點點善小日子 EP24】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這兩週像是連續的衝刺奔跑。

協助非營利組織架網站、整理土地工工的社會影響力、共創課程分享永續與影響力,談到企業將在 2026 年回應 TISFD、帶一般民眾走進宜蘭部落體驗調香,同時這週末也參加永豐小店擺攤。

禮拜五從部落回台北的路上,我直接斷電。我知道,是時候該關機再開機,讓思考機會追上行動。

在樂水,看見土地的香氣

走進宜蘭樂水部落,就像到好朋友家作客。

我們帶著民眾看看我們種樹的土地,也讓大家親聞澳洲茶樹的濃郁氣息。
也許是山泉水的灌溉,也許是這片土地的純淨,樂水部落的澳洲茶樹特別香。
輕搓葉片,微風吹起,一整片清新的茶樹香就這樣在眾人之間緩緩散開。

輕聞澳洲茶樹味道

輕聞澳洲茶樹味道

遠處一台白色貨車駛近,車上還載著一隻狗(虎妞)。
一看就知道是部落的青年來了,魚頭先生也與青年請益,了解部落農作物的經濟情況。
青年表示,他們長年種植高麗菜,一年收成一次,收入並不算多,照顧過程也耗心耗時,但澳洲茶樹不一樣。

他補充說:「澳洲茶樹很好照顧,沒什麼病蟲害,經濟價值也比高麗菜穩定,同時也對弱勢族群有幫助。」

部落青年與魚頭先生分享部落農作

部落青年與魚頭先生分享部落農作

先富民再教化

孔子曾說:「先富民,再教化。」
只有當生活不再被憂慮綁住,教育與文化的根,才有機會深深扎下。

換言之,當我們想支持部落發展,讓生活先穩定—才是一切的開始。

樂水部落只有一間國小,大約二十多位孩子。
孩子們畢業後就得到外地念國中。
青年說,他每天早上五點就要起床,載孩子去上學,大約七點才能抵達學校。

這樣的奔波是部落的日常。
當孩子長大離開,留下的多是年長者;而外來的人力,也總是來來去去—暑假學生回來幫忙,開學後又離開。

短暫的熱鬧過後,仍有一片土地,需要有人長期地陪著它成長。

魚頭先生表示,未來我們希望能提供一筆獎學金給老師,讓老師來找到真正需要的孩子,並帶領他們唸書。

同時,也教授孩子們用文字記錄部落文化。如果寫得好,就給稿費,而部落長者以口述歷史的方式留下故事,也會有費用,讓這些文字與聲音,能成為部落的數位文化資產。

部落夥伴的一句:「好呀,那我們就來試試看。」

聽起來平淡,卻是最有力量的一句話。它代表著信任,也代表著願意—不是因為都想清楚了,而是願意先踏出一步。

魚頭先生與部落居民交談

魚頭先生與部落居民交談

老師、青年與長輩:地方的三個支點

這個模式,讓我在其中看見,關鍵的人與事。

關鍵的人,是部落的老師。
他們知道哪個孩子家裡經濟緊繃、誰的學用品該換、哪個家庭最近少了一個勞動力。
當我們想提供獎學金時,也正是老師能幫忙找出真正需要的孩子,讓資源落在對的地方。

同時,關鍵的人,還有部落的青年與長輩,代表著「經濟的根」與「文化的脈」。
他們都是土地的照顧者,也是文化的承繼者,他們在耕作中維持生活的穩定,也在生活裡延續文化的根。

經濟與教育,是同一條線上的兩個節點

而關鍵的事,是讓經濟成為共好的起點。
當土地能帶來穩定收入,教育才有延續的條件;
而教育反過來,也讓孩子有能力記錄、理解,並保存這片土地的故事。

經濟與教育並不是分開的兩件事,
它們是同一條線上的兩個節點,
前者讓人留下,後者讓人留下的有意義。

最後我想,真正的改變,是從找到關鍵的人與事開始。而走進現場,也才能看見真正的影響力。

關於【點點善小日子】

點點善相信善能融入生活日常,透過共創設計、影響力圖像授權、讓小善變大善,讓天賦發光。為了將這份善意推向國際,cooseii 影響力圖像授權平台正火力全開,也因此有更多的新夥伴加入。

【點點善小日子】Blog是夥伴對點點善最真實側寫,紀錄點點善一邊搞設計,一邊搞笑的生活日常。社會企業也可以很潮,歡迎一起來感受,保證有梗、有愛、有善意!✨✨

更多關於點點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點點善
7會員
25內容數
點點善致力於打造更永續的善循環圈,透過串連弱勢、個人與企業打造永動商模,讓公益融入生活,而不是生活中做公益。我們希望與身心受限者平視與合作,透過共創設計,提供他們第二份收入與自我實現感。
點點善的其他內容
2025/09/28
本週忙著計算土地工工的影響力, 同時還要處理網站架設的進度。 召集人交代:這週小日子不准超過四行! 下週再一次補上兩週的故事✨
2025/09/28
本週忙著計算土地工工的影響力, 同時還要處理網站架設的進度。 召集人交代:這週小日子不准超過四行! 下週再一次補上兩週的故事✨
2025/09/21
這週我去參加了企業倫理長課,在課堂上,聽到儒學十講裡的一句話:「可進、可止、可退」。這三個字的節奏,意外讓我對自己最近的狀態十分有感觸。前幾週,我的工作重心慢慢移向了行銷。 剛開始的時候,我抱著「學新東西」的心情,告訴自己要把眼界放大。但隨著時間過去,我逐漸發現自己並不快樂。
2025/09/21
這週我去參加了企業倫理長課,在課堂上,聽到儒學十講裡的一句話:「可進、可止、可退」。這三個字的節奏,意外讓我對自己最近的狀態十分有感觸。前幾週,我的工作重心慢慢移向了行銷。 剛開始的時候,我抱著「學新東西」的心情,告訴自己要把眼界放大。但隨著時間過去,我逐漸發現自己並不快樂。
2025/09/14
土地工工的募資人數在短短四個月內從230人突破500人,這不僅僅是數字的累積,更是團隊不斷努力,從投放廣告、參加線下展覽到內部調整的結果。過程中,他們與企業合作,舉辦基地踏查,獲得真實的消費者回饋,也面臨了來自外界的檢視與挑戰。
Thumbnail
2025/09/14
土地工工的募資人數在短短四個月內從230人突破500人,這不僅僅是數字的累積,更是團隊不斷努力,從投放廣告、參加線下展覽到內部調整的結果。過程中,他們與企業合作,舉辦基地踏查,獲得真實的消費者回饋,也面臨了來自外界的檢視與挑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來趣台東今年度與台東地區農村經營主體一同去到休閒農業發展較早的苗栗與台南等地區進行交流參訪,除了看看同樣從事休閒農業的業者在做什麼之外,也藉此機會讓經營主體的接待服務獲得提升與創新的學習典範,共同為台東農村旅遊的推廣而努力。 重點提要:接待服務能力的展現、如何創造農村旅遊的、旅遊服務的彈性化調整
Thumbnail
來趣台東今年度與台東地區農村經營主體一同去到休閒農業發展較早的苗栗與台南等地區進行交流參訪,除了看看同樣從事休閒農業的業者在做什麼之外,也藉此機會讓經營主體的接待服務獲得提升與創新的學習典範,共同為台東農村旅遊的推廣而努力。 重點提要:接待服務能力的展現、如何創造農村旅遊的、旅遊服務的彈性化調整
Thumbnail
【地方創聲】打開耳朵我們出發囉🚗🚗🚗 這次帶⼤家到台中市 💦 EP36| 從「心」出發探索永續教育之路,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盼自身存在能為世界帶來美好轉變 ~
Thumbnail
【地方創聲】打開耳朵我們出發囉🚗🚗🚗 這次帶⼤家到台中市 💦 EP36| 從「心」出發探索永續教育之路,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盼自身存在能為世界帶來美好轉變 ~
Thumbnail
「從原先熟悉的領域轉換跑道,是什麼理由促使你做出改變?」 苗栗長大的宜錦,在台北的景觀設計公司待了七年後,發現相比為「不確定的對象」設計,他更享受深入社區、實際接觸在地居民的過程。雖然不是社會工作背景出身,反而是這樣的「特殊性」讓他思考自己能為社區,甚至是居民帶來什麼價值?
Thumbnail
「從原先熟悉的領域轉換跑道,是什麼理由促使你做出改變?」 苗栗長大的宜錦,在台北的景觀設計公司待了七年後,發現相比為「不確定的對象」設計,他更享受深入社區、實際接觸在地居民的過程。雖然不是社會工作背景出身,反而是這樣的「特殊性」讓他思考自己能為社區,甚至是居民帶來什麼價值?
Thumbnail
農村社區、休閒農場、休閒農業區傻傻分不清楚? ▍農村社區:農村社區通常指的是一個小型的農村聚落,是農民和農村居民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休閒農場:休閒農場是一個提供給遊客休閒娛樂和農業體驗的場所。 ▍休閒農業區:休閒農業區是一個結合了農業、休閒和觀光等多種元素的綜合性場所。
Thumbnail
農村社區、休閒農場、休閒農業區傻傻分不清楚? ▍農村社區:農村社區通常指的是一個小型的農村聚落,是農民和農村居民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休閒農場:休閒農場是一個提供給遊客休閒娛樂和農業體驗的場所。 ▍休閒農業區:休閒農業區是一個結合了農業、休閒和觀光等多種元素的綜合性場所。
Thumbnail
「蘆竹湳像是被遺忘在時間洪流中的老靈魂,是被現代人漸漸遺忘的舊記憶」,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總幹事 許書凡 娓娓道出這裡給大家的第一印象。繼承父親志業的許書凡與其他幾位返鄉幫忙的志工青年,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提供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資源協助下,從志工變正職工作,現在更已把這裡當家來經營。
Thumbnail
「蘆竹湳像是被遺忘在時間洪流中的老靈魂,是被現代人漸漸遺忘的舊記憶」,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總幹事 許書凡 娓娓道出這裡給大家的第一印象。繼承父親志業的許書凡與其他幾位返鄉幫忙的志工青年,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提供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資源協助下,從志工變正職工作,現在更已把這裡當家來經營。
Thumbnail
善屹1里的村民們共同經營著風力發電和生態旅遊,於是,午餐要由我們和社區解說員一起製作......
Thumbnail
善屹1里的村民們共同經營著風力發電和生態旅遊,於是,午餐要由我們和社區解說員一起製作......
Thumbnail
回到山居經過松鶴部落,在這個充滿泰雅族文化和休閒產業的地方,發現小農市集,買了許多便宜的草花。回家享受整理花圃的過程,重拾了種花的樂趣,同時在心靈上得到了療癒。意外的種花日不僅享受了植栽的快樂,也為未來的文學創作播下了種子,期待能開出一片花海。
Thumbnail
回到山居經過松鶴部落,在這個充滿泰雅族文化和休閒產業的地方,發現小農市集,買了許多便宜的草花。回家享受整理花圃的過程,重拾了種花的樂趣,同時在心靈上得到了療癒。意外的種花日不僅享受了植栽的快樂,也為未來的文學創作播下了種子,期待能開出一片花海。
Thumbnail
2024年3月7日 宜蘭縣冬山鄉的良食農創園區是有冬山鄉農會設立的地方創生基地,標榜融合了旅遊、體驗、美食、好禮、童玩的嶄新場域。
Thumbnail
2024年3月7日 宜蘭縣冬山鄉的良食農創園區是有冬山鄉農會設立的地方創生基地,標榜融合了旅遊、體驗、美食、好禮、童玩的嶄新場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