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週像是連續的衝刺奔跑。
協助非營利組織架網站、整理土地工工的社會影響力、共創課程分享永續與影響力,談到企業將在 2026 年回應 TISFD、帶一般民眾走進宜蘭部落體驗調香,同時這週末也參加永豐小店擺攤。
禮拜五從部落回台北的路上,我直接斷電。我知道,是時候該關機再開機,讓思考機會追上行動。
在樂水,看見土地的香氣
走進宜蘭樂水部落,就像到好朋友家作客。
我們帶著民眾看看我們種樹的土地,也讓大家親聞澳洲茶樹的濃郁氣息。
也許是山泉水的灌溉,也許是這片土地的純淨,樂水部落的澳洲茶樹特別香。
輕搓葉片,微風吹起,一整片清新的茶樹香就這樣在眾人之間緩緩散開。

輕聞澳洲茶樹味道
遠處一台白色貨車駛近,車上還載著一隻狗(虎妞)。
一看就知道是部落的青年來了,魚頭先生也與青年請益,了解部落農作物的經濟情況。
青年表示,他們長年種植高麗菜,一年收成一次,收入並不算多,照顧過程也耗心耗時,但澳洲茶樹不一樣。
他補充說:「澳洲茶樹很好照顧,沒什麼病蟲害,經濟價值也比高麗菜穩定,同時也對弱勢族群有幫助。」

部落青年與魚頭先生分享部落農作
先富民再教化
孔子曾說:「先富民,再教化。」
只有當生活不再被憂慮綁住,教育與文化的根,才有機會深深扎下。
換言之,當我們想支持部落發展,讓生活先穩定—才是一切的開始。
樂水部落只有一間國小,大約二十多位孩子。
孩子們畢業後就得到外地念國中。
青年說,他每天早上五點就要起床,載孩子去上學,大約七點才能抵達學校。
這樣的奔波是部落的日常。
當孩子長大離開,留下的多是年長者;而外來的人力,也總是來來去去—暑假學生回來幫忙,開學後又離開。
短暫的熱鬧過後,仍有一片土地,需要有人長期地陪著它成長。
魚頭先生表示,未來我們希望能提供一筆獎學金給老師,讓老師來找到真正需要的孩子,並帶領他們唸書。
同時,也教授孩子們用文字記錄部落文化。如果寫得好,就給稿費,而部落長者以口述歷史的方式留下故事,也會有費用,讓這些文字與聲音,能成為部落的數位文化資產。
部落夥伴的一句:「好呀,那我們就來試試看。」
聽起來平淡,卻是最有力量的一句話。它代表著信任,也代表著願意—不是因為都想清楚了,而是願意先踏出一步。

魚頭先生與部落居民交談
老師、青年與長輩:地方的三個支點
這個模式,讓我在其中看見,關鍵的人與事。
關鍵的人,是部落的老師。
他們知道哪個孩子家裡經濟緊繃、誰的學用品該換、哪個家庭最近少了一個勞動力。
當我們想提供獎學金時,也正是老師能幫忙找出真正需要的孩子,讓資源落在對的地方。
同時,關鍵的人,還有部落的青年與長輩,代表著「經濟的根」與「文化的脈」。
他們都是土地的照顧者,也是文化的承繼者,他們在耕作中維持生活的穩定,也在生活裡延續文化的根。
經濟與教育,是同一條線上的兩個節點
而關鍵的事,是讓經濟成為共好的起點。
當土地能帶來穩定收入,教育才有延續的條件;
而教育反過來,也讓孩子有能力記錄、理解,並保存這片土地的故事。
經濟與教育並不是分開的兩件事,
它們是同一條線上的兩個節點,
前者讓人留下,後者讓人留下的有意義。
最後我想,真正的改變,是從找到關鍵的人與事開始。而走進現場,也才能看見真正的影響力。
關於【點點善小日子】
點點善相信善能融入生活日常,透過共創設計、影響力圖像授權、讓小善變大善,讓天賦發光。為了將這份善意推向國際,cooseii 影響力圖像授權平台正火力全開,也因此有更多的新夥伴加入。
【點點善小日子】Blog是夥伴對點點善最真實側寫,紀錄點點善一邊搞設計,一邊搞笑的生活日常。社會企業也可以很潮,歡迎一起來感受,保證有梗、有愛、有善意!✨✨
更多關於點點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