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面當天,才剛過完生日沒多久的婉茹協理笑著說:「九月十號是國泰人壽生日,我們好像注定要一起長大。」
和國泰人壽同為處女座的她,兼具務實與理想,結合理性與同理心,讓她在新成立的「永續與品牌策略部」,把看似分散的減碳、健康、社會倡議與品牌敘事,整合成一條能走、可衡量並能創造機會的路。這條從零到一的路不免艱辛,面對挑戰與挫折,她總是先看見好的地方,不吝讚美一句「太棒了!」提醒自己與團隊:好,還能更好。

🌳 連婉茹 小檔案
——————————————————
・現職:永續與品牌策略部 協理
・年資:16 年
・星座:處女座
・興趣:打高爾夫球,非常享受放空的感覺。
・性格:最近測驗是 ENFJ
最具跨界性的全新嘗試
婉茹在國泰人壽服務 16 年,歷經風險管理部、資料治理辦公室與不動產體系的歷練,再到如今的永續與品牌策略部。這個「新生代」部門是最具跨界性的,也是一項全新的嘗試。永續與品牌策略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放大影響力並創造企業價值。乍聽之下似乎很好理解,但實際上並無固定模式,要思考怎麼讓「影響力」、「價值」被看見。
為了更策略性地推動永續發展及品牌溝通,國泰將原本隸屬於綜合企劃部的小組團隊獨立出來,在 2024 年底成立「永續與品牌策略部」。婉茹接下重任,這也是她繼資料治理辦公室後,第二次帶領團隊進行轉型,打造一個全新的組織。

要從哪裡開始?婉茹選擇先讓一切「看得見」,利用 OGSM 目標管理藍圖,召集同事圍坐在會議室,將零散的行動策略化與結構化。
「我們做 ESG 不只是為了做而做,而是問:這件事能不能讓公司變得更好?」
她說,「先定義願景與關鍵成果,從『擴大影響力、倡議、行為改變,到連結業務與機會』,畫清楚路線圖。」
「永續與品牌策略部」成了兩個層面的推動器:在永續面,協助企業永續各工作小組更聚焦在「氣候」、「健康」、「培力」三大主軸,從自身減碳到綠色不動產、從客戶健康到員工健康、從員工幸福到未來人才、從社會公益到三生有幸的社會共榮,把永續內化成公司運作邏輯,讓行動更具意義。
另外品牌面則以「國泰其實早已改變、只是還沒能被看見」為出發點,整合公司品牌對外溝通的調性,將各單位習以為常,看似微不足道但卻深具價值的業務成果,例如保戶服務、社會公益、永續作為等,透過貼近大眾的溝通操作,有策略地以專業小編經營社群頻道,與具影響力的傳媒合作,推出有感故事影片、永續美學的公關品等,讓大家看見。
永續與品牌策略部,作為一個年輕的部門,你可以想像,需要海納百川熟悉公司各項業務內容,還要吸取新知,發想有創意的方案,這些方案須能跟業務結合帶動業務成長,讓內部同仁買單,讓外部顧客有感,這真的不容易,更需仰賴跨部門及跨世代結合的力量。
從 20 分開始的力量
永續的根基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滾動式調整,甚至時常重來。「我常跟團隊說:做不好是正常的。從 20 分看見成長的可能,才有動力往高處走。」婉茹說,為了凝聚向心力,當團隊提出具有亮點的創新計劃,她會鼓勵並支持團隊去做,但她也清楚,身為團隊的領導者,還需要兼扮「黑臉」的角色,在適當時機拉高標準。

永續最大的價值就是將「倡議」推向新的「商業模式」,最後回饋到企業社會責任上。以健康為例,起初只是倡議健康,鼓勵民眾走路,進而發想透過遊戲任務化方促進健康管理行為、開發健康促進的外溢保單等,讓健康不再只是口號。接著,結合「步步攻億走」的活動,將個人的走路連結到永續的社會支持行動,讓每一步都更具意義。
「關鍵不是多賣一張保單,而是讓保險從事後補償,轉為事前預防。」她強調,當倡議真正改變生活,商業也會產生新的社會價值。
第二個例子是綠色不動產,公司從自家承諾減碳做起(換燈、汰舊設備、採購綠電、RE100),進一步思考租戶是否也有相同需求,於是團購綠電、協助投資用大樓先節能、再導入智能 Hub 平台,讓租戶一進駐就能取得綠電及環境相關數據,共享永續的果實。
「永續不是 no ESG, no money;也不是 no money, no ESG。先後順序想清楚、能自我循環,才走得遠。」

\大樹人讀什麼/
《轉型再成長:策略架構與執行力》
這本書不是只談單一領域,而是提供一個能持續「轉型—成長」的思考框架。像一本常備的工具書。
我遇到卡關,就會翻回不同章節自我檢核:我是不是把策略想清楚了?組織設計有沒有跟上?任務型、專案型、或原本的功能型要不要調?人才與績效怎麼設計?是否給出清楚的「棒子與蘿蔔」(目標與激勵),並安排足夠的培育,讓人能完成任務?文化是否營造了「安心感」?
讓同仁理解公司為何而變、要往哪裡去,願意一起前進?我很喜歡它談的不是「數位轉型」四個字,而是更本質的「轉型就會帶來成長」。要確認自己在往哪裡轉、為什麼轉,以及如何把轉動落到策略—組織—人才—文化的全套系統。

永續不是多做幾件好事
前兩個案例建立在既有基礎上,然而下一個機會在哪裡?如何幫助公司找到新的創新價值?婉茹自我提醒:「我們不怕當第一個。遇事先問,這是不是首創?我們不要跟隨,而是開啟創造模式。」然而創新從來都不容易,她坦言:「開創型部門經常被反問為什麼要做這些?為什麼不是一開始就拿出 99 分的成績?」她認為,從零到一的本質就是不完美、不穩定、會跌倒,而創新的價值,正是那份不被框限的勇氣。
談及如何讓永續深化品牌形象,婉茹舉國泰近期推動的「世代溝通」策展為例。面對高齡化與少子化交錯的社會,她選擇這個柔軟卻困難的議題。部門策畫的展覽不走傳統展板,而以演員互動的沉浸式體驗結合 KOL 宣傳,引發熱烈共鳴,不僅社群自主轉貼,連學校輔導老師都主動洽談教材合作。

「那一刻很感動,倡議真的被看見。」婉茹觀察到,這場品牌實驗雖才剛起步,但她相信,只要議題切得準、形式貼近生活,就能把「看似離保險很遠」的主題,轉化為品牌的情感資產與人才培育語言,尤其當理念回流到公司內部,員工在面對客戶時,也自然會從人本出發,化為更柔軟的服務對話力。

「永續與品牌是一項理性與感性交織的工作,」她總結,「你沒辦法全理性,也無法全感性,左右腦都要打開。」
這種跨腦運作,也呼應她對公司文化的理解——勇於創新、願意嘗試、並擁抱包容。
對想投身永續的新鮮人,她的建議簡潔而真誠:「ESG 需要多元背景的人才,要懂知識,也要有創意與社會洞察。」人格特質上,她強調三件事:同理心、好奇心與對話力。「若不站在別人的角度,倡議就難被理解與採納;沒有好奇,就看不見還沒成形的機會;不善對話,永續就難融入業務流程。」
永續不是「多做幾件好事」,品牌也不是「多發幾篇貼文」。在她的工作字典裡,兩者密不可分——用倡議創造影響力,用影響力反饋商業創新。當公司能透過結構化的方法,把經驗轉化為可複製的服務與標準,零到一的焦慮,自然會被一到一百的路徑取代。正如她最愛的高爾夫球哲學——愈想打好愈打不好。真正的訣竅,是在關鍵時刻放下雜念、讓動作純粹,經營永續與品牌,也是如此。

\快問快答/
Q:一句話形容你目前的工作?
在零到一之間,把理想落地,讓永續從理念變成可衡量、可擴散的行動。
Q:一句話形容國泰人壽?
穩健又與時俱進,能讓人持續學習與成長的大家庭。
Q:最喜歡國泰人壽的一件事/職場文化?
勇於當第一個嘗試的人,鼓勵創新、不怕沒人做過。
Q:永續說到做到,國泰做到最棒的是?
把永續變成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從倡議、行為改變到制度化機制,真正落實在日常。
Q:如果今天可以在國壽總部種一棵樹,會想要種什麼樹?
會種榕樹——根深葉茂、生命力強,象徵國泰穩健的底蘊與庇蔭更多人的力量;
也會選臺灣欒樹——四季變化、與環境共生,象徵多元與持續轉型的精神。
後記

身處龐大的組織,踏出第一步,箇中辛苦不在話下,每當問及有多困難?婉茹總笑笑地視作日常。或許這也就是創新人才最堅韌的特質,不論過程、不斷進擊、創新戰力全解放!
想了解更多國泰職缺相關資訊,可以搜尋追蹤 FB 粉絲專頁:國泰人才樹 Cathay Match ,或 IG 帳號:@careerschool_cath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