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企業大裁員真相:AI是「代罪羔羊」,背後隱藏的真正危機

Shiang 生活隨筆-avatar-img
發佈於科技資訊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2025年,一個令人費解的矛盾正在全球上演:亞馬遜(Amazon)公佈了超過350億美元的驚人利潤,卻同時揮刀裁掉14,000名員工。這究竟是為什麼?許多企業將矛頭指向人工智慧(AI),宣稱這是迎接新時代的「戰略轉型」。

然而,真相遠比這複雜。AI並非元兇,它更像一個完美的代罪羔羊,掩蓋了企業不願承認的深層問題。

驚人發現一:AI成了方便的代罪羔羊,甚至是拉抬股價的工具

1.1. 「AI清洗」策略

許多公司正在進行所謂的「AI清洗」(AI Washing),將常規的成本削減,策略性地包裝成擁抱未來的AI佈局。亞馬遜的行動揭示了一個典型的戰略矛盾:一家獲利超過350億美元的公司,如何能理直氣壯地裁員?

答案不在於財務困境,而在於戰略重置。這揭示了AI敘事背後的雙重目的:一是修正疫情期間的過度擴張,二是將節省下來的龐大資金,重新投入到昂貴的AI基礎設施建設中。

1.2. 華爾街的掌聲

這種做法並非個案。學術研究指出,上市公司的裁員公告常會群聚發生,因為CEO們需要藉此向市場傳遞「嚴守成本紀律」的信號,這是一種心照不宣的聲譽管理。當裁員被包裝成「AI戰略」,投資者便視其為效率提升的積極信號,推高短期股價。

正如一位市場分析師在CNBC的評論中指出的:

「…你裁員是因為生意變差了,卻把它稱之為AI,因為華爾街願意買單任何跟A、I這兩個字母有關的東西。」

2. 驚人發現二:真正的裁員推手是「企業臃腫」與經濟壓力

2.1. 「去上司化」運動

疫情期間,科技業的過度招聘催生了嚴重的「企業臃腫」。組織層級繁複,效率低下,正如Meta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所批評的,公司內部充斥著「管理經理的經理」。

為此,一場「去上司化」(Unbossing)運動應運而生,企業開始大刀闊斧地削減中層管理,打造更扁平的組織。自2022年以來,標普全球指數公司財報會議中提及「減少管理層級」的次數增加了一倍,顯示這已成為普遍趨勢。

2.2. 經濟逆風

2025年的宏觀經濟逆風,則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美國GDP增長預計將從2024年的2.5%放緩至1.4%,加上高利率與消費疲軟,形成了一場完美風暴。這股經濟壓力,迫使那些因過度招聘而臃腫的企業必須面對現實。裁員,成為了安撫焦慮投資者最快、也最殘酷的手段。

2.3. 最終的證明:AI部門也難逃裁員

最能戳破「AI取代人類」謊言的證據,恰恰來自AI堡壘的內部。

Meta的「超級智能實驗室」在2025年也裁減了600人,內部備忘錄直指原因是部門變得「臃腫」,影響決策效率。這證明了這場清洗是針對組織的低效,而非人類的過時。即使是打造未來的團隊,也無法倖免於過去的管理失誤。

3. 驚人發現三:用 AI 取代人力,遠比想像中更難、更昂貴

3.1. AI導入的失望現實

AI的潛力被過度吹捧,但現實卻很骨感。調查顯示,僅25%的AI專案達到預期投資回報,更只有16%成功在企業內部大規模推行。資深高管深知,生成式AI至少需要3到5年才能真正重塑商業模式,這與當前裁員的急迫性完全不符。

3.2. 人的因素

AI應用的最大障礙並非技術,而是組織與文化的變革。當領導層未能提供清晰的AI整合願景時,員工便會感到懷疑與不知所措,其直接後果就是:高達75%的員工因擔心AI輸出的準確性或修改耗時,最終放棄使用這些新工具。真正的價值來自於「重塑」整個工作流程,這是一個緩慢且複雜的過程,遠非裁掉員工、導入軟體那麼簡單。

結論:別急著為 AI 恐慌,先問對的問題

總結來說,2025年的大裁員並非AI取代人類的序曲,而是企業應對經濟壓力與修正過往管理失誤的結果。研究更揭示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大規模裁員往往是自毀長城的策略。它不僅會導致倖存員工的生產力下降20%,更會使組織的信任度與忠誠度暴跌47%。

既然裁員的長期傷害如此之大,企業為何仍趨之若鶩?答案就在「AI清洗」。將裁員歸咎於AI,能為公司換取華爾街的短暫掌聲和股價上漲,完美掩蓋了管理上的真正問題。

所以,當下一個裁員新聞出現時,我們該問的或許不是「AI會取代我嗎?」,而是「這家公司的管理層,究竟在掩蓋什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merson 的沙龍
2會員
96內容數
一個分享國內外新知與有趣科技資訊的紀錄平台
Emerson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1/03
Google 財報揭示三大洞察:搜尋與 YouTube 廣告反映全球企業信心與消費意圖,比 GDP 更即時,是景氣先行指標;雲端與 AI 投資仍高速成長,支撐長期科技浪潮;面對生成式 AI 與平台分流威脅,Google 以一年近 900 億美元資本支出投入 AI 基建,牽動未來十年科技主導權。
Thumbnail
2025/11/03
Google 財報揭示三大洞察:搜尋與 YouTube 廣告反映全球企業信心與消費意圖,比 GDP 更即時,是景氣先行指標;雲端與 AI 投資仍高速成長,支撐長期科技浪潮;面對生成式 AI 與平台分流威脅,Google 以一年近 900 億美元資本支出投入 AI 基建,牽動未來十年科技主導權。
Thumbnail
2025/11/02
企業 AI 導入失敗率高達 95%,不是 AI 無用,而是大型企業受限於技術債、文化抗拒、組織政治與人才斷層,難以內建成功。MIT 研究顯示:內建失敗、採用新創反而成功率更高。AI 原生新創擁有敏捷執行力與產品創新力,正站在最大市場機會前。企業有需求與預算但缺乏能力,這是新創的黃金入場點。
Thumbnail
2025/11/02
企業 AI 導入失敗率高達 95%,不是 AI 無用,而是大型企業受限於技術債、文化抗拒、組織政治與人才斷層,難以內建成功。MIT 研究顯示:內建失敗、採用新創反而成功率更高。AI 原生新創擁有敏捷執行力與產品創新力,正站在最大市場機會前。企業有需求與預算但缺乏能力,這是新創的黃金入場點。
Thumbnail
2025/10/29
本文深入探討 Amazon 近期萬人裁員事件,並非單純的成本削減,而是為應對 AI 軍備競賽、轉型組織結構、並迎接工作型態變革的策略。文章分析了 AI 驅動的組織重構、官僚剷除與扁平化、以及雲端霸主面臨的成長焦慮,並預言了 AI 重塑工作的未來趨勢,為個人和企業在 AI 時代下的應對策略提供啟示。
Thumbnail
2025/10/29
本文深入探討 Amazon 近期萬人裁員事件,並非單純的成本削減,而是為應對 AI 軍備競賽、轉型組織結構、並迎接工作型態變革的策略。文章分析了 AI 驅動的組織重構、官僚剷除與扁平化、以及雲端霸主面臨的成長焦慮,並預言了 AI 重塑工作的未來趨勢,為個人和企業在 AI 時代下的應對策略提供啟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文章探討科技巨頭如Alphabet、Meta、Microsoft、OpenAI的財務表現及AI基礎設施投資,並分析美國與中國貿易協議、再生能源政策逆轉及核武試驗的國際影響。
Thumbnail
文章探討科技巨頭如Alphabet、Meta、Microsoft、OpenAI的財務表現及AI基礎設施投資,並分析美國與中國貿易協議、再生能源政策逆轉及核武試驗的國際影響。
Thumbnail
從社群平台到搜尋引擎,再到日常配戴裝置,科技巨頭正把AI推進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不論是手機裡的照片、看新聞的管道,還是你戴在臉上的眼鏡,這場AI浪潮的背後,其實是一場又一場關於「權利與主導」的競賽。
Thumbnail
從社群平台到搜尋引擎,再到日常配戴裝置,科技巨頭正把AI推進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不論是手機裡的照片、看新聞的管道,還是你戴在臉上的眼鏡,這場AI浪潮的背後,其實是一場又一場關於「權利與主導」的競賽。
Thumbnail
AI賽道競爭白熱化,從雲端到語音、從搜尋到多模態技術,科技巨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力衝刺。阿里巴巴以營收數字證明AI帶來新動能,Meta則祭出搶人大戰,Google則升級搜尋體驗。這篇帶您一起來揭示全球AI競賽的新格局。
Thumbnail
AI賽道競爭白熱化,從雲端到語音、從搜尋到多模態技術,科技巨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力衝刺。阿里巴巴以營收數字證明AI帶來新動能,Meta則祭出搶人大戰,Google則升級搜尋體驗。這篇帶您一起來揭示全球AI競賽的新格局。
Thumbnail
中國AI新創公司DeepSeek推出全新AI訓練模組,成本低於Open AI的ChatGPT,引發美國科技股震盪。本文分析DeepSeek的背景、技術來源、成本效益以及對AI產業和美國科技巨頭的影響,並探討其對AI普及化的促進作用和對晶片產業的衝擊。
Thumbnail
中國AI新創公司DeepSeek推出全新AI訓練模組,成本低於Open AI的ChatGPT,引發美國科技股震盪。本文分析DeepSeek的背景、技術來源、成本效益以及對AI產業和美國科技巨頭的影響,並探討其對AI普及化的促進作用和對晶片產業的衝擊。
Thumbnail
先放上防雷資訊,重點在下文 摘要 亞馬遜在 2024 年第三季度營收增長 11.04%,達到 1588.77 億美元,顯示持續的業務擴張。然而,儘管營收增長,該季度的營業利潤率和淨利潤率分別為 10.96% 和 9.65%,相較於一些過往季度有所下降,這點值得關注。此外,亞馬遜的自由現金流在不同
Thumbnail
先放上防雷資訊,重點在下文 摘要 亞馬遜在 2024 年第三季度營收增長 11.04%,達到 1588.77 億美元,顯示持續的業務擴張。然而,儘管營收增長,該季度的營業利潤率和淨利潤率分別為 10.96% 和 9.65%,相較於一些過往季度有所下降,這點值得關注。此外,亞馬遜的自由現金流在不同
Thumbnail
軟體與雲服務科技巨頭微軟,正式發表了他們在今年 2023 第二季的財報 (公司內部財務年度則為 2023 第四季),交出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單。無論是營收,或者是獲利,都超越了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然而,由於其給出來的第三季指引數字低於外界預期,讓其股價在收盤後出現下跌......
Thumbnail
軟體與雲服務科技巨頭微軟,正式發表了他們在今年 2023 第二季的財報 (公司內部財務年度則為 2023 第四季),交出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單。無論是營收,或者是獲利,都超越了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然而,由於其給出來的第三季指引數字低於外界預期,讓其股價在收盤後出現下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