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統獨問題已經爭論了多年。 一個地方一旦有了「獨派」的存在,也自然會產生反對獨派的「統派」,他們經常針鋒相對,似是水火不容。如果以臺灣為例子,那常常看到一些非常激進的言論,包括要把臺灣人殺光也要統一,甚至講到就算美國人來幫臺灣人,中國人將會不惜犧牲幾億人、自己被「核平」都要統一臺灣島。好吧,他們通常都同時支持專制主義,可能理性上知道,如果沒有專制強迫的話,那幾億人不會傻到被他為了一些毫無意義的理由犧牲吧。 雖然看起來吹得很大,統派本質上是被動的,很多所謂的統派,並不是真的很在意帝國的統一與壯大。他們實質上是保守派,覺得目前的情況如果還能活得下去的話,動搖這種情況很可能會產生風險,而他們不願意承受這種風險。所以在中國的人,他們支持統一的理由,很多時候就是不希望目前還過得去的生活消失而已。 其實你看中國歷史,你會發覺各地獨立不僅經常出現,而且能維持很長的時間。越南是最好的例子,越南曾有四次北屬時期,代表「越南被視為中國的一部份」,但他獨立了的時候,北方的帝國還是被視為統一的,為何不說越南是帝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不惜越南不長草、也要解放中南半島呢? 越南的例子證明了一件事:帝國任何宣稱的屬土,獨立不僅可能,而且能和統一共存。當帝國有統治野心時,普天之下莫非皇土;只要帝國放棄了統治的野心時,他們會發展出一套能說服自己的說詞。獨立不僅可行,而且很有趣地,獨立和統一兩者是可以不衝突的,同時實現獨立與統一,只需要修改大家對於統一的定義。 統一的定義是可以改變的,遠的是越南,近的是外蒙古,說得難聽一點,大一統主義其實是完全接受搬龍門的。只要讓他們理解搬龍門比較能維持目前的生活時,他們也會毫無懸念的搬過去。當然很多人堅信,他們是沒理性的,不計較代價統一的,完全按面子行事的,但歷史上,真實的帝國往往是說一套做一套。 這個例子並不是想要去嘲笑帝國,天天說統一臺灣怎樣不去統一越南,不去統一外蒙古,這種挑釁可以滿足一些人的感情需要,但他並沒有任何意義。我們要理解的是,其實這個看似神權信仰的大一統主義,並不是某些人宣稱的那麼沒有彈性;統一與獨立,並非如此對立,而是兩者可以共存雙贏,維持所謂的統一帝國之餘同時贏取期望獨立的人獨立。 我們要重視的事實是:統派並不是只有一種,而他們是可以改變的,激進的絕對專制帝國主義者,並非主流。事實上越熟悉歷史的人,越會知道,各大統一王朝並沒有帶來更好的經濟文化生活,甚至過度集中的權力只會引致無法制止的腐敗,而欠缺修補機能的帝國官僚政治,不斷製造壓迫以及赤貧。統獨只是手段,並非對立,最終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讓所有人安心生存,尊嚴與文化能夠保留的新秩序,為了統獨而犧牲這點,都是本末倒置的。 相比起統一與獨立,更重要的是新秩序的設計,只要保障這個秩序下的大部份人的生活,希望獨立的地區得到自由的時候,另一方面需要統一秩序的帝國,也可以同時存在,而且雙方並不需要是互相敵對的。 延伸閱讀: 為何我們需要自己的國家? 民主與民粹:兩隻狼投票吃一隻羊? 封面圖片來源:Nick Youngson @ Picserver CC by SA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