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天下》你意想不到的事實:有沒有歷史上統一中國的帝國幾乎都是外族建立的八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1年初《王者天下》第三季動畫播出後一直還沒去補番,
這裡先來回顧一下前年(2019年)看完真人電影版之後寫的一些想法。
基本上電影很還原漫畫原作,是難得拍的不錯的漫改電影呢!
身為原作黨看得很開心~
不過最想談的其實是《王者天下》這部作品中,與秦國相關的歷史事實。
=========
跑去電影院看了《王者天下》(キングダム)
基於是漫改作品而不是歷史片,所以我的心得只有:
『秦王嬴政的盛世美顏能夠被演員表現出來真是太好了!』
吉澤亮能夠把漂跟嬴政演到認得出是兩個人,也是很值得稱讚的點。
來說認真的,仔細想一下這作品有什麼值得拿出來解釋歷史知識的地方?
首先,成蟜叛變的發生過程絕對不是那樣!
如果只記得漫畫、電影的劇情,你的歷史老師會哭wwww
至於嬴政的母親是呂不韋送給秦莊襄王的舞女,民間野史還謠傳嬴政可能是呂不韋親生的故事,相信大家比較有印象,不過畢竟不是正史,聽聽就算了。
我比較想要補充秦國與異族交流頻繁的背景,以及秦國的地理位置擺在「中原」區域裡,到底有多偏遠。

秦國是邊緣人?

戰國七雄的領土區分如上面地圖,秦國在最西邊的位置,跟過去周朝核心相比是比較偏僻的位置。
再拉近一點看秦國的遷都過程:
地圖上有標出長安,可以用來當作相對位置的想像:
漢代出長安城往西走,就是絲路的起點,等於從這裡往西,是開始進入外族勢力的地帶。
秦國最早就是在這樣的邊境之地開始向東擴展,遷都歷程中最東的「櫟陽」,原因是秦獻公為了與魏國之間的戰爭而往東邊推進。
直到戰事結束之後,才終於定都「咸陽」,一直到秦國滅亡為止,都是秦國的首都。

秦國到底什麼來歷?

這又不得不提到秦國的起源,根據《史記-秦本紀》的記載,西周周孝王因秦的祖先非子善養馬,因此將其封於秦,作為周朝分封國。
因為這描述,有人懷疑秦祖先是否為外族,畢竟中國古代善於養馬的幾乎都是草原民族。
雖然也有秦祖先是周代從山東地區被遣至西邊的說法,但就算祖先是中原遷居過去的好了,我個人不相信幾百年來都沒有跟當地的部族通婚交流。
以發展時序來看,秦國是先將西戎勢力併入領地後才開始強盛,並往中原發展的(大約是電影有提到的秦穆公)
中國史觀長久以來的歷史論述,好像各朝代順下來,都被自動歸類為華夏文化大家族的思想,忽略其實內部是由非常多不同民族組成的。
例如元朝是蒙古人統治歐亞帝國的一部分,而清朝是從來自關外的滿人建立的王朝。
#有沒有歷史上統一中國的帝國幾乎都是外族建立的八卦
所以在我看來,王者天下裡面出現許多非漢族的角色(河了貂、羌瘣),甚至有國家政治上的結盟(山之民),其實是很貼近史實的。
大家可能覺得出現這些外族角色是為了戲劇效果,但我反而認為非常符合歷史,是最合情合理的部分。
雖然山之民的形象很值得吐槽啦wwww
要是面具參考四川三星堆文化的青銅面具造型去設計,我可能還會覺得有趣點,因為巴蜀也在秦國的勢力範圍之內,漫畫裡山之民居住在深山峻嶺之中,套入四川的地理特徵明明很符合啊!
但整體來說,能在《王者天下》看到秦國與外族交流的深遠背景來說,能思考的部分就已經相當有趣了。
大家看到電影版的長澤雅美就不會計較山之民的造型了XD
avatar-img
46會員
47內容數
「如果能用一張A4紙就寫完論文,誰會想要寫九萬字呢?」 讀歷史出身的宅宅,把閱讀歷史、動漫、音樂得到的靈感,轉化成寫作的動力。個人噗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4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看來今年不只是史上獲得最多奧運獎牌的一年,也是民眾關注程度最熱烈的一年吧! 這就趁機來說說奧運賽場上的大前輩:第一位參加奧運的台灣人一一「張星賢」
但若追溯起台中歷史上最早的客運, 那時公車奔馳的情況可不是今天能想像的等級...... 1929年 (昭和四年)7月14日,臺灣民報報導了一件發生在台中梧棲的公車意外。
大家對日治時代蔗農的印象,肯定是那句俗諺:「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 無論是糖廠刻意壓低收購價格,或是在秤上動手腳,當時的蔗農都是處於無法獲得公平收入的情況。 假設自己身處在日治時期, 面對製糖會社的不公,當時的人們有沒有求助的辦法呢?
我最初是被書腰的標語「厭世魔法使不想當英雄」引起興趣,看了網路試閱第一回,再被特殊線條的畫風吸引,才決定買的。 如果只看第一回,會覺得該不會是少年魔法使被捲入危機的JUMP系走向吧? 結果越往後看,發現完全不是!
86年前的4月,台灣中部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大地破裂、橋梁斷裂、鐵道損毀,許多街庄的屋子都被夷為平地......
因為工作的關係,看到一本日治時期出版的《台灣歷史畫帖》。
看來今年不只是史上獲得最多奧運獎牌的一年,也是民眾關注程度最熱烈的一年吧! 這就趁機來說說奧運賽場上的大前輩:第一位參加奧運的台灣人一一「張星賢」
但若追溯起台中歷史上最早的客運, 那時公車奔馳的情況可不是今天能想像的等級...... 1929年 (昭和四年)7月14日,臺灣民報報導了一件發生在台中梧棲的公車意外。
大家對日治時代蔗農的印象,肯定是那句俗諺:「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 無論是糖廠刻意壓低收購價格,或是在秤上動手腳,當時的蔗農都是處於無法獲得公平收入的情況。 假設自己身處在日治時期, 面對製糖會社的不公,當時的人們有沒有求助的辦法呢?
我最初是被書腰的標語「厭世魔法使不想當英雄」引起興趣,看了網路試閱第一回,再被特殊線條的畫風吸引,才決定買的。 如果只看第一回,會覺得該不會是少年魔法使被捲入危機的JUMP系走向吧? 結果越往後看,發現完全不是!
86年前的4月,台灣中部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大地破裂、橋梁斷裂、鐵道損毀,許多街庄的屋子都被夷為平地......
因為工作的關係,看到一本日治時期出版的《台灣歷史畫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秦瓊,字叔寶。跟前面胡味很濃的功臣們相比,秦叔寶相當的白衣漢人出身。於是即使他史料稀少,仍為後世所重。也就趁著這個少,我回頭看了一下九品官制中的大黑幕:庇蔭。
  距離劉騰穿越到修仙界的兩千年前。   此時修仙界的格局與後世大致相同:世俗層面有南夏、北燕、西河與東石這四大王朝相互制衡。修仙宗門和世家,則是以三大聖地為標竿,與世俗的四大王朝保持良好關係。   而在東石王朝與南夏王朝的交界處,有個名滿天下的東方世家,代代家主都至少是金丹巔峰的實力;當代家主
Thumbnail
人類的文明走進了部族文化。 但,隨著人口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衝突也不斷的增加。 最後,無法避免的,迎來了上古時代的第一場大戰…涿鹿大戰 這場戰爭為何被稱為史詩級的戰爭呢? 同時,一場毀天滅地的災難,也在這個時候接近人類… 人類的文明將何去何從呢? 另外,為什麼,我們自稱為炎黃子孫呢?…
Thumbnail
我一直在思考要用什麼角度來寫這篇文章。我知道這個歌劇是很多人的心血,對某些人或某個族群來說意義重大,但真實記錄是我的初衷,所以我想這就是我的角度與態度。 那一年歌劇院從中國請來了大導演張藝謀來執導歌劇《秦始皇》《The First Emperor 》,由旅美中國音樂家譚盾作曲,小說家哈金作詞及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Thumbnail
元朝是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雖是客觀描述,卻是重要的歷史標記。蒙古不是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外族政權。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外族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都只限於北方。氐族前秦苻堅採取統一南方的軍事行動,卻在淝水之戰受挫。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期望推動改革,為統一南方打好基礎,但事與願違。蒙古族吞金滅宋,成為第一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Thumbnail
比較有意思的是當時的社會結構。 在性別方面,當時的女權很高? 不知原著是否考究,或者是為了畫面美觀,多安排一些女性角色吧。 在階級方面,人權同樣是低落的,人口販賣隨處可見,不分男女。 在種族方面,各國之間的移民、流動、婚姻似乎也很頻繁,或許是戰國末期的現象,也為秦朝的統一建立的基礎。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秦瓊,字叔寶。跟前面胡味很濃的功臣們相比,秦叔寶相當的白衣漢人出身。於是即使他史料稀少,仍為後世所重。也就趁著這個少,我回頭看了一下九品官制中的大黑幕:庇蔭。
  距離劉騰穿越到修仙界的兩千年前。   此時修仙界的格局與後世大致相同:世俗層面有南夏、北燕、西河與東石這四大王朝相互制衡。修仙宗門和世家,則是以三大聖地為標竿,與世俗的四大王朝保持良好關係。   而在東石王朝與南夏王朝的交界處,有個名滿天下的東方世家,代代家主都至少是金丹巔峰的實力;當代家主
Thumbnail
人類的文明走進了部族文化。 但,隨著人口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衝突也不斷的增加。 最後,無法避免的,迎來了上古時代的第一場大戰…涿鹿大戰 這場戰爭為何被稱為史詩級的戰爭呢? 同時,一場毀天滅地的災難,也在這個時候接近人類… 人類的文明將何去何從呢? 另外,為什麼,我們自稱為炎黃子孫呢?…
Thumbnail
我一直在思考要用什麼角度來寫這篇文章。我知道這個歌劇是很多人的心血,對某些人或某個族群來說意義重大,但真實記錄是我的初衷,所以我想這就是我的角度與態度。 那一年歌劇院從中國請來了大導演張藝謀來執導歌劇《秦始皇》《The First Emperor 》,由旅美中國音樂家譚盾作曲,小說家哈金作詞及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Thumbnail
元朝是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雖是客觀描述,卻是重要的歷史標記。蒙古不是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外族政權。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外族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都只限於北方。氐族前秦苻堅採取統一南方的軍事行動,卻在淝水之戰受挫。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期望推動改革,為統一南方打好基礎,但事與願違。蒙古族吞金滅宋,成為第一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Thumbnail
比較有意思的是當時的社會結構。 在性別方面,當時的女權很高? 不知原著是否考究,或者是為了畫面美觀,多安排一些女性角色吧。 在階級方面,人權同樣是低落的,人口販賣隨處可見,不分男女。 在種族方面,各國之間的移民、流動、婚姻似乎也很頻繁,或許是戰國末期的現象,也為秦朝的統一建立的基礎。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