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第二堂台語美食寫作課:
蚵仔麵線,從台語與文學雙頭進行。
台語方面,先試著寫華語文章,在關鍵處嵌入台語,這是學台文的第一步。為了加強記憶,我請學員選一個跟飲食有關的詞,寫上台語漢字與羅馬拼音,設計字型或是繪圖,製作台語字卡,以加深記憶。
下半段,先品嚐泉州街的蚵仔麵線與烤香腸,然後細讀台文,從文學面來思考寫作的筆法,尤其是比喻,乃文學之母,更是賦詩的必殺技。
三小時寫作課之最後,我請學員以飲食為主題,落下一段文句,裡頭定要有比喻,以下是其作業呈現:
水針的喙,敢若(kán-ná)一支針仝款,尖尖尖。(Ki5)
大溪的番薯餅親像(tshin-tshiūnn)月娘──代表我的心。(Pat)
你我的感情可比(khó-pí)一碗圓仔湯,甜甜又綿綿。(二妞)
物件若(ná)無鮮會臭臊,就可比(khó-pí)放冷/過期的愛情會走味。(Vivian)
食瓜子袂輸(bē/buē-su)食チョコレート(巧克力),止枵閣紲喙。(尤柏文)
台語比喻詞(僅列部分)
- 若(ná)
- 如(jû/lû)
- 敢若(kán-ná)
- 可比(khó-pí)
- 袂輸(bē/buē-su)
- 親像(tshin-tshiū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