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的魚》—只長了身體,卻學不懂海流,成了岸上曬乾的魚屍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那些在岸上的魚,知道自己是如何上岸的嗎?是被海浪打上岸、被人們打撈上岸還是自己游著游著,就這麼擱淺在岸上。
人們似乎只要能繼續生活下去,就不會更新生命的地圖,在成長至某個階段後開始停滯,用那樣的狀態來面對接下來的人生。當一個人在關係裡卻停滯在獨自一人的狀態時,就會出現自以為是的認為,認為只要分開就能減輕壓力,只要保持距離,彼此就能找到解決辦法。但這是一條死路。
你已不是獨自一人,也不再應用只以自己為主體思考的任性模式,來看待一整個家庭,因為每一次爭執乃至每一次的判斷,都像是握著輪椅手把的雙手,只要施力不對,重心歪斜,倒下去後,就不再能站起來。
在前世今生之前的是今生的上半與下半,那過了不到一半,卻已經走進決定下半的家庭日常,以此銜接的卻還是個穿著小孩子的夢想,手端燒著蠟燭的蛋糕,說不吃不喜歡,就將憤怒扔進他者心靈的未成熟的個體。
因為沒有成長,沒有重新理解自己身處的是什麼樣的環境,於是看不懂關係的問題,不僅不是錢不能解決,甚至連自己都無力承擔,到最後只能哭得如一個孩子,懊悔自己長得不夠大,只長了身體,卻學不懂海流,成了岸上曬乾的魚屍。
不管是不是真的,在湍急而緊湊的生命長河裡,就算多了前輩子的事,這輩子要做的還是這輩子應做的內容。而那些記憶,或許是想要喚醒身為人,當初那步履蹣跚的承諾,是不是被遺忘在踩下陷落的沙丘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會員
5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日宣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時候人們的選擇太多,反而不知道自己應該選擇什麼,好像哪一個都可以選,到最後卻什麼都沒有選。假如我們一開始就不存在任何選項,是否會因此更擁有選擇的意識?
在成為對世界有愛的人之前,我們都是先站在愛自己所愛之上,才開始建構那旁觸至他人的愛。 一步登天是不存在的事情,沒有什麼事情不需要心理準備,因為所有的事情都非一瞬間的定論,即使事情發生的當下是一瞬間,但在那前後所延續的感受與影響,都不斷更改著那瞬間的意義與價值。
 我們成為一個人的過程,是一種累積,如同沉積岩一樣,ㄧ層一層的紋理,刻畫著過去歷程裡,留下來的記憶。  但記憶不是我們的全部,我們緊抓記憶,翻開舊帳,開始清算對自己、對他人的種種事蹟,將那些記得的內容,與自己或是對方畫上等好,我就是這樣,就這麼成了結論,我們認為自己的人格,就是在這層層的記憶裡構築。
在現代的社會,為自己重新取一個名字是易如反掌的事,覺得人生種種事情不順,就去改名字來作為一種契機。然而在這個可以改名字也可以整容的年代,即使變到別人認不出來,一個人對於自身名譽的評價,仍舊無法抹滅,就算別人認不出來,深深鑿刻在自己記憶裡的決定,是必定得由自己葬入墓裡。
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身世,在還未能替自己選擇的時候,我們便被丟進這個世界。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時代背景,而即便在同一個時代,也會有不同的困難。
在生命的輪迴裡,允許自己成為輪迴的一部分,無法停止甚至終結,對於自身是一種惡的展現。
有時候人們的選擇太多,反而不知道自己應該選擇什麼,好像哪一個都可以選,到最後卻什麼都沒有選。假如我們一開始就不存在任何選項,是否會因此更擁有選擇的意識?
在成為對世界有愛的人之前,我們都是先站在愛自己所愛之上,才開始建構那旁觸至他人的愛。 一步登天是不存在的事情,沒有什麼事情不需要心理準備,因為所有的事情都非一瞬間的定論,即使事情發生的當下是一瞬間,但在那前後所延續的感受與影響,都不斷更改著那瞬間的意義與價值。
 我們成為一個人的過程,是一種累積,如同沉積岩一樣,ㄧ層一層的紋理,刻畫著過去歷程裡,留下來的記憶。  但記憶不是我們的全部,我們緊抓記憶,翻開舊帳,開始清算對自己、對他人的種種事蹟,將那些記得的內容,與自己或是對方畫上等好,我就是這樣,就這麼成了結論,我們認為自己的人格,就是在這層層的記憶裡構築。
在現代的社會,為自己重新取一個名字是易如反掌的事,覺得人生種種事情不順,就去改名字來作為一種契機。然而在這個可以改名字也可以整容的年代,即使變到別人認不出來,一個人對於自身名譽的評價,仍舊無法抹滅,就算別人認不出來,深深鑿刻在自己記憶裡的決定,是必定得由自己葬入墓裡。
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身世,在還未能替自己選擇的時候,我們便被丟進這個世界。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時代背景,而即便在同一個時代,也會有不同的困難。
在生命的輪迴裡,允許自己成為輪迴的一部分,無法停止甚至終結,對於自身是一種惡的展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崖上的波妞 │ 2008 │ 宮崎駿導演 拍龍貓續集?還是創造出一個比龍貓更受歡迎的角色? 「我想創造出比龍貓更受歡迎的角色。」 聽到宮崎駿這麼說,大家心中應該都已經自動浮現出那個角色了吧? 跟著鈴木先生的文字,讓我們一邊重溫一邊更深入這部在宮先生心中從未落幕、可愛的主角名字源自日文中形容按壓軟綿綿
Thumbnail
主講:蔡伯鑫 主持:林亮吟(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日期:2020/06/14(日)14:30-16:00 地點:台北,小樹屋南京三民 ▍我的後記 「曼陀羅就是我們,我們就是曼陀羅。 那就是最好的地方,也是一切根本的所在。」 ──《空橋上的少年》,p.407 你捨得吃掉嗎,這個像藝術品一樣的…
Thumbnail
本書最精彩的探問,是文學作為一種文明之美,是否也是一種華麗的欺矇?日本俳句在本書中扮演的重要位置不僅是作者深厚文學素養的取材對象,同時也是人類文明反思的載體:如果當我們認定戰爭是汰弱擇強,粗魯狂霸,卻如果那些日本軍官與受虐的杜里戈同樣都在文學中看到晶瑩與美,暴虐與邪惡的標籤是可以這麼被輕易標記的嗎?
Thumbnail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下旬,瑪莎和母親搭上一列火車。她們正要到波蘭過新年。塔蒂亞娜這兩年都到波蘭去;由於莫斯科的商店完全沒有存貨,家教工作也無法再讓她們買到像樣的東西,她成了俄國第一批「梭客」(chelnoki),這些人靠著進口數量少到足以當成隨身行李攜帶的貨品謀生。塔蒂亞娜夾帶的是前
Thumbnail
這是個看似容易成為個人英雄救贖世界的設定,但這個故事卻是扎實的「英雄戰隊」,由積極向上的藤沼悟帶頭,逐漸把落單的孩子們聚集在一起,遠離「連續誘拐兒童殺人事件」的陰影。然而為了拯救他人,悟卻不慎落入兇手的陷阱之中,成為最後的受害者,以自己的缺席,換取了凶手所不在的街道。
Thumbnail
如果人們喜歡《寄生上流》這部電影,那麼在看到卡夫卡的《蛻變》時,人們或許會驚訝地發現外表大相徑庭的兩者,竟可以有類似的共鳴。 卡夫卡的《蛻變》(又譯:《變形記》)發表於1915年。是卡夫卡少數當中比較好讀、篇幅也較短的小說。雖然是距今一百年前的小說了,但從那時一直到現在,卡夫卡這篇小說的價值仍然未減
Thumbnail
在心理學上,也有不少研究指出身體和情緒有很大的關連,有時候人們因為過往習性使然,不一定容易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但是透過身體,卻反而能開始看見與感受,大家一定有過類似的經驗:緊張時會肚子痛或拉肚子,生氣時雙手不自覺緊握,焦慮時難以坐定,會不斷走來走去⋯⋯既然承載我們靈魂的身體如此重要⋯⋯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崖上的波妞 │ 2008 │ 宮崎駿導演 拍龍貓續集?還是創造出一個比龍貓更受歡迎的角色? 「我想創造出比龍貓更受歡迎的角色。」 聽到宮崎駿這麼說,大家心中應該都已經自動浮現出那個角色了吧? 跟著鈴木先生的文字,讓我們一邊重溫一邊更深入這部在宮先生心中從未落幕、可愛的主角名字源自日文中形容按壓軟綿綿
Thumbnail
主講:蔡伯鑫 主持:林亮吟(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日期:2020/06/14(日)14:30-16:00 地點:台北,小樹屋南京三民 ▍我的後記 「曼陀羅就是我們,我們就是曼陀羅。 那就是最好的地方,也是一切根本的所在。」 ──《空橋上的少年》,p.407 你捨得吃掉嗎,這個像藝術品一樣的…
Thumbnail
本書最精彩的探問,是文學作為一種文明之美,是否也是一種華麗的欺矇?日本俳句在本書中扮演的重要位置不僅是作者深厚文學素養的取材對象,同時也是人類文明反思的載體:如果當我們認定戰爭是汰弱擇強,粗魯狂霸,卻如果那些日本軍官與受虐的杜里戈同樣都在文學中看到晶瑩與美,暴虐與邪惡的標籤是可以這麼被輕易標記的嗎?
Thumbnail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下旬,瑪莎和母親搭上一列火車。她們正要到波蘭過新年。塔蒂亞娜這兩年都到波蘭去;由於莫斯科的商店完全沒有存貨,家教工作也無法再讓她們買到像樣的東西,她成了俄國第一批「梭客」(chelnoki),這些人靠著進口數量少到足以當成隨身行李攜帶的貨品謀生。塔蒂亞娜夾帶的是前
Thumbnail
這是個看似容易成為個人英雄救贖世界的設定,但這個故事卻是扎實的「英雄戰隊」,由積極向上的藤沼悟帶頭,逐漸把落單的孩子們聚集在一起,遠離「連續誘拐兒童殺人事件」的陰影。然而為了拯救他人,悟卻不慎落入兇手的陷阱之中,成為最後的受害者,以自己的缺席,換取了凶手所不在的街道。
Thumbnail
如果人們喜歡《寄生上流》這部電影,那麼在看到卡夫卡的《蛻變》時,人們或許會驚訝地發現外表大相徑庭的兩者,竟可以有類似的共鳴。 卡夫卡的《蛻變》(又譯:《變形記》)發表於1915年。是卡夫卡少數當中比較好讀、篇幅也較短的小說。雖然是距今一百年前的小說了,但從那時一直到現在,卡夫卡這篇小說的價值仍然未減
Thumbnail
在心理學上,也有不少研究指出身體和情緒有很大的關連,有時候人們因為過往習性使然,不一定容易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但是透過身體,卻反而能開始看見與感受,大家一定有過類似的經驗:緊張時會肚子痛或拉肚子,生氣時雙手不自覺緊握,焦慮時難以坐定,會不斷走來走去⋯⋯既然承載我們靈魂的身體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