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公平的
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是越來越少,這就是時間的意義(We are all running out of time. That’s the time was.)。(*1)
雖然如此,我們總是擔心自己的時間不夠,總想試著更妥善管理時間。時間就是金錢,管理好時間就是管理好自己的金錢,在現代的社會,我們似乎都必須學會自我管理。在知名網路書城中搜尋「時間管理」,光2018年就有超過150本相關書籍出版,像是:時間管理黃金法則、如果把一天過成48小時、子彈筆記術、三十天根治拖延症、為什麼菁英都是時間控。在在告訴我們時間必須管理,管理必須有方法、有方法才能有效利用時間、有效利用就不會再拖延,最終逐漸成為菁英份子。
究竟誰被管理了?
所有的時間管理書籍都告訴我們,設定目標、分配時間、訂定計畫、減少拖拉、高效率帶來高成果,所有的事務都需要釐清輕重緩急,依照自己的需求與目標來區分重要vs.不重要、緊急vs.不緊急,把多數的時間投入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事先瞭解自己的需求與目標,接下來循序規劃對自己而言重要且仍未處於緊急的事件,用意是最大量減少緊急事件,減少不得已的瞎忙。同時也在規劃的過程中,能更清楚時間分配,找到零碎時間、被浪費的時間,來增加時間彈性。
下一步,則是規劃不這麼重要,但仍佔了生活中多數時間的事物,像是社交生活、各種會議討論、臨時邀約、休閒娛樂等,其中有些活動是對我們自己來說很重要的、可以放鬆身心、可以充實心靈的;有些則是讓我們有「這很重要的錯覺」,實則為對他人而言很重要,這樣的錯覺讓我們願意花時間來滿足別人的要求。想要更進階的做好時間管理,就不得不面對、釐清這些待辦清單究竟滿足了誰。
簡單,卻不可行?
或著也可以說,時間管理不是一種加法,不是做更多的事情要做重要的事情,減少低效能時間使用。時間管理的道理簡單易懂,可是我們總為此傷透腦筋,為什麼我們老是擺脫不了拖延、做不了時間管理呢?
在思考為何需要時間管理時,多認為是因為時間不夠,因此發展了多樣管理出更多空檔與零碎時間的技巧,每個人都期待時間就像乳溝,擠擠就有了;因為時間安排不夠彈性,因此各種式覺化管理方式傾巢而出,像是便利貼管理法、高效app管理...等;因為方法不夠簡單,接著衍伸出十分鐘之術。各式各樣的絕招協助我們「管理時間」,其中不乏各種簡單易懂的方式,似乎總是執行不力,為什麼呢?
時間管理與焦慮情緒,雞生蛋抑或蛋生雞?
探究為何不可行之前需要先思考,是由於沒有妥善管理好時間,讓我們處在緊張不安又焦慮的心情中?還是因為焦慮,所以急著想要「妥善管理」時間?我們在生活、求學、工作都分別經歷過被時間追著跑(指主觀感受到時間壓力,未必是時間真的不夠),而時間緊湊的威脅感就會使我們本能的產生焦慮情緒。焦慮是緊張、不安、焦急、擔心、恐懼感受交織而成的複雜情緒,也會引發腎上腺素、血壓升高、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的生理反應,若持續一段時間,甚至可能影響消化與睡眠等。我們很難分辨焦慮是一種身心狀況、複雜情緒、或一連串生理反應(*2)。這樣的情緒反應也許不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謎團,而是在告訴我們「焦慮」可能主宰我們的生活,而我們都渾然不覺。
焦慮的感覺不只是一種心情,我們也會用不適當的外在行為表現出來(行動化反應),像是受不了焦慮的情緒,將心思放在其他事物想減輕情緒上的負擔,反而惡化拖延的毛病;耐不住焦慮感受,便轉而專注滿足別人的期待來獲得成就,結果忽略對自己而言重要緊急的事。焦慮無形中帶領我們行動,而我們卻誤以為焦慮只是管理無效下的產物。
面對焦慮最困難的就是不迴避自己的焦慮狀態,不用「消滅焦慮、只是想太多、更多的管理」來麻痺自己,真實接納自己正處在高壓的焦慮感受中,試著減少行動化反應,同時展開行動。接納焦慮的確不一定能讓情況好轉,有些時候我們需要學習放鬆情緒,如何面對情緒、放鬆減壓毫無疑問是目前的顯學,逐步培養身體覺察力、漸進式肌肉放鬆訓練、駁斥非理性信念、自我肯定訓練...等(*3),只要嘗試與練習,必定能找出屬於自己合適的因應模式。
生活,沒有最好的方法
世上不存在最好的方法,只有努力「接納焦慮」、「正視並減少行動化反應」、「用適合自己的方式面對」。時間管理理論當然很好,幫助簡化忙碌繁雜的生活,但生活不總是能夠簡單化,有些困境就是因為麻煩才一直困住我們。無法消化情緒、沒辦法對朋友說不、搞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樂於嘗試但總半途而廢,不同的困難需要不同的努力,無法一概而論。
我們的努力要用在「需要努力的地方」,才最有效。認識自己是一份永遠不會寫完的作業,生活就是且戰且走,每一次反省、每一次體悟、每一次覺察都是讓自己前進、成為更好的人。前進,就從面對自己的焦慮開始吧!
*1:凱瑟琳萊恩,閃耀女力脫口秀(Netflix,2019)。
*2:情緒心理學,心理出版社。
*3:放鬆之書—找出源頭、調適情緒、釋放壓力的全方位療癒減壓手冊,遠流,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