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報導,今年上半年度死亡人數較出生人數多,台灣史上第一次進入自然減少的階段,為何台灣會少子化?少子化又會如何呢?這篇文章就來分享筆者的淺見,從此延伸想法。
俗話說「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當人自己都快活不下去,怎麼還會想要生育後代?所以少子化本質是經濟問題。難道台灣經濟不好嗎?GDP雖說沒有七八零年代那時騰飛,可至少還是處於成長,然而台灣的生育率卻逐年下降,這實在是很弔詭的一件事。要理解這個情形,我們必須先理解經濟二字的意思。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經濟一詞用於統稱一定範圍(國家、區域⋯⋯等)內,組織一切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活動和關係的系統。出狀況的從來不是生產環節,台灣的GDP成長說明台灣人努力的成果是越來越豐碩,但分配面卻出現瑕疵。
物價上漲,即使銷售數量不變,總收入會提升,這是個乘法。以收入支付原料(舉凡一切與物相關,含水電之類)與人工(舉凡一切與人相關,含稅賦之流)後,最後剩下利潤。神奇的是,台灣物價漲,薪資卻未隨之調漲,那錢跑到哪去?從前段簡單的公式中,我們理解到要麼錢是給了原料,要麼錢是流到了利潤。假設極端情形,收入的成長全部都是由於原物料的帶動,那最追溯到最源頭,第一級產業應該會暴富才對,但現實並非如此。所以錢是落至資本家的口袋,經濟成長的果實大多被老闆分食。君不見,廠商常說國際油價大漲亦或颱風來襲,所以產品與服務價格忍痛上升,然而等勢頭過去仍不見價格下降,其廠商的受雇人員薪資也並未明顯調整,甚至原地踏步。
尾牙時,老闆說今年業績不好,要員工共體時艱,可能就不發年終獎金及調薪了,當大家酒足飯飽後準備離場,才發現老闆又換了一台進口車,還是最近電視廣告打得最兇的那款。我們笑了笑,只能乖乖地刷悠遊卡搭捷運回家,心裡還嘀咕著,當學生時悠遊卡的那些優惠。
馬克思認為資本家是剝削無產階級(受薪階級),他們根本創造不了價值。我高中的歷史老師說:「三十歲以前,你不相信共產主義,你沒有感性;三十歲以後,你還相信共產主義,你沒有理性。」資本主義發展到最後,無產階級會無法忍受如此剝削而奮起,鬥爭資本家,建立共產社會。諷刺的是蘇俄、中國或北韓這些共產國家並非先進的工業國家。
不管如何,聽我上面的敘述,你會覺得資本主義很邪惡。說著說著不小心偏離了少子化的主題,趕緊拉回來。資本主義的發展會使得大者恆大,強者更強,中產階級會漸漸消失,要麼向上攀升,成為資本家,要麼領著被資本家決定的薪資,安定地工作,講難聽點,永無翻身機會,更甚者就是奴隸。這個時候大部分的人根本不敢生小孩,他們只希望自己的生活能舒適一些,亦害怕後代過得比他們還痛苦。只有兩種人會生孩子,一是財富充足的資本家,他們比較擔心沒人繼承他們的家產。另者,是社會底層的人們,他們通常教育程度低落,根本沒有多餘的錢從事娛樂,只能訴諸人類最原始的娛樂-性愛,然而卻因衛教知識不足,抑或是及時行樂的特性(因為看不見未來的希望),不會進行節育保護。想像一下,最後世界只剩下這兩種人,社會崩塌勢在必行,因為後者絕對不願意給前者奴役(無法溝通),少子化也無法運作上代創造的制度(人力不足),講好聽些這就是無產階級革命。
然而,資本主義真得這麼可惡嗎?其實資本家還是有付出成本,他必須承擔失敗的風險,必須集合人與物,才有機會獲利,一旦失敗,他也是會淪為無產階級,甚至連活著的機會都沒有。無產階級的人也有機會變成資本家,若是他的薪水能省吃儉用,有機會攢下一筆資本,走上資本家的道路。資本主義會使效率最大使產出最高,這不能否認。我們要解決的是分配問題以及提供每個人都有翻身的機會。台灣的現況就是受薪階級領的薪水是僅能吃飽很難有機會存錢,而且工時過長,根本沒時間學習創業相關的技術。可悲的不是資本主義,而是失去翻身的機會。
古云:「不患寡,患不均。」當大家都窮的時候,不會有人有怨言,因為怨言也只能向老天傾訴而已。當有人比較富有時,就會產生忌妒感,鬥爭在所難免,這是人性。多數現代人經過數千年的文明洗禮自然不會這麼暴力,但是若像前段的極端情形就難說了,用槍砲鬥爭資本家,發動血腥清洗,或許能解心頭之恨,但我們又會回到原始的均貧時代。身為文明人我們當然不願意見到血腥的方式以改變現況,那我們能期待資本家釋出善意,多發點薪水,我相信絕對有這種共享的企業家,但絕對是少數的,因為人的本性就是自私。我們不能期待人的自省,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制度。制度會規範人的行為,長遠而言更會影響人的價值觀。建立制度與執行政策的角色正是政府,只會呼籲老闆加薪的政府沒有用,孟子說:「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果敢地執行正義的政策才有用。正義並不是說如同共產黨一般帶頭搶劫資本家,而是讓無產階級能看見翻身的希望,讓無產階級有累積資本的可能。改革的過程絕對會衝擊資本家的既有利益,例如當前的利潤減少,無產階級進入產業成為競爭者等……。然而他們必須體認,若是不接受溫和的改革,等待他們的不是人工高漲的費用,而是工人舉高的利刃,這不是勸說,這確實是威脅。
在此天外飛來一筆,筆者曾經擔任補習班教師,後來離職了,原因有二,有外有內。外在原因是有感少子化衝擊,該行業會萎縮。內在原因是覺得小朋友很可憐,上午七點半前到校,辛苦地上課到晚上五點,還要到補習班待到九點十點,然後加完班的家長再來接送。台灣人從小時候就建立過勞的敬業精神,我看了覺得很心痛,卻又無可奈何。
不小心又扯太遠了,政府的角色應該如何扮演,筆者會再撰寫一文討論(內容會包含房價)。在此先就本篇文做個收尾。少子化與老年化是一體兩面的問題,你我的中生代將面臨的窘境是年輕不敢生小孩乖乖養好老年人,當我們老了,沒有下一代來養我們,我們甚至不敢妄想退休生活。在這邊指的養,並不是直觀地兒子奉養父母,而是指社會保險破產,因為有沒有足夠的就業人口創造經濟產出,所以我們要做到死,很悲慘,卻很現實。台灣經濟騰飛的時代,還沒出現強大的資本家,進入門檻低,只要努力,夢想指日可待。現在還是要努力,但不是努力工作,而是投胎時要努力游向富貴之家。少子化衝擊當然不只針對中產階級,正如前幾段討論的飢寒起盜心,無產階級革命將會爆發,勢必燒向這些千金之子。這麼說來,少子化確實是國家生死存亡的議題。如何解決呢?回到最初的論點,少子化就是經濟問題,分配面出現狀況,導致年輕人看不見希望。不飽暖,如何思淫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