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正宇 譯/王品涵
年輕時越早遇上低潮越好。趁自己尚能堅持且擁有學習的力氣時,找上我的低潮就不是失敗,而是能使我成熟的老師。——河正宇
被韓媒體看成年度票房電影指標的 《白頭山:半島浩劫》劇照,12月下旬在韓國上映至今已經有600萬人次進戲院觀看。(左 河正宇,右 李炳憲)
在熱愛自己工作的氛圍裡成長這件事,對一個人的人生相當重要。一般來說,小孩們在十幾歲時接受劃一的教育,並在成績至上的壓迫感裡讀書,直到上大學前夕時,大人們才開始問小孩「想做什麼?」再怎麼想,都覺得這個問題的時機來得太晚了。被動地接受將近二十年的教育,有天才突然被要求去找自己真正的夢想,當然毫無頭緒,不是嗎?
此時,對於來自周圍的單純建議──「既然喜歡閱讀,就試著寫作;既然身材高挑又長得好看,就當演員」自然也只能聽從跟隨。正因為對自己的不了解,才會轉而傾聽他人意見,並且依循那些話決定夢想。假如這樣開始的工作,既適合自己又具發展前景的話,自然很慶幸,但大多數跟著別人的話而決定的未來,往往都會經歷一長段徬徨困惑期。
當朋友們已經紛紛找到想做的事,並朝著遠處前行時,自己卻因為走在一條緩慢、艱辛的路上而跌跌撞撞,當下難免會為了不知該如何是好而焦躁不安。前程尚有萬里長的年輕人們之所以會跌倒、挫折,大多是因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被一把丟進了這種情況之中。
如果一個年輕人擁有著能讓每個人看了都覺得討喜、吸引的外貌,大家總會如此稱讚道:「哇!你可以去當演員了。」
只要長得好看就能當演員的因果關係,表面看似合理,實際卻有些奇怪。假如是歌手,歌唱得好自然可以作為出發點,可是演員卻不同。試著想想,某人因為實在長得太好看,而跟隨其他人的建議踏上演員一途。幸運的話,可能憑著一、兩部作品就走紅(不過這幾乎不可能。就算是看起來像這樣的人,也是付出了讓自己能在一、兩部作品就走紅的同等努力);然而,萬一完全沒有學過演戲,勢必只會招來導演與觀眾的冷眼。
必須經過持續練習,才能讓觀眾看起來覺得站在舞台上的自己的站姿、走姿很自然。從如此細微與理所當然的事,學到了演技。(河正宇,《與罪犯的戰爭》)
許多想當演員的人都想馬上藉由大銀幕華麗出道,但我會建議這些人,務必先經歷過話劇舞台。在話劇中,觀眾能直視演員的全身,正面綜觀舞台全景。因此,當站在能一覽演員與舞台的觀眾面前時,連指尖的動作都不敢馬虎。
一般人在拍個人照時,表情總在面對鏡頭的瞬間顯得僵硬、尷尬。有時,即使表情透過練習後變得自然,不知為何,站的姿勢卻依然顯得奇怪。原因在於,肩膀或背部的過分僵直,或是手擺放的位置和腳的站立姿勢很突兀。運用自己身體這件事,其實不如想像中容易。必須經過持續練習,才能讓觀眾看起來覺得站在舞台上的自己的站姿、走姿很自然。從如此細微與理所當然的事,學到了演技。
如果經歷過話劇舞台,對身為一個演員的自我精神控制也有幫助。話劇是不容許NG的現場表演。因此,我的NG意味著當天表演的失敗。站在如此赤裸裸的舞台上,根本使不了任何伎倆。每天、每天結束表演後,立刻就得面對同事的評價與觀眾的反應。每次站在舞台上,都能意識此刻的自己有什麼不足;每天都對自己有些失望,並正視自己需要填補的漏洞有多龐大。一旦出錯了,便開始怪自己的才能不夠,也正好放任自己陷入低潮。然而,假如我在話劇舞台上倒下了,是不可能馬上找到替代演員的。低潮也好,憂鬱也好,無論如何都得戰勝私人理由,好好踏上舞台才行。反覆經歷這種過程,自然有助於延續演員生涯──減少在低潮中掙扎的時間,盡速振作精神前往下個階段。
若在未曾做過這些準備的狀態便走上「演員」這條路,又會如何呢?太過脆弱的腳下地基,便會為了他人的一句話而受傷,而動搖;大受歡迎後,反而越容易掉進更嚴重的低潮。只因心中沒有清晰的構圖指引自己接下來該走向何處?該成為什麼樣的演員?根據周圍的建議,而非自我意志決定方向,於是一次又一次後悔著為什麼要參與那些不適合自己的作品或活動。如果連自己都沒有人生的主導權,無疑只會令處境變得越來越危險。
我想起之前在某個飯局碰見的年輕朋友。幾杯酒下肚,他立刻露出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做什麼的空虛神情。雖然我無從得知他的煩惱與痛苦,但看起來似乎是以藝人身分出道後,面對突然轉變的生活而感到難熬。
演員的生活真的沒有那麼簡單。除了物理上的時間開始變得不夠外,原本支撐自己的日常生活的消失,也不是單憑意志就能輕易克服的事。從前自然走著的路,沒有距離感地輕鬆對待自己的所有人、像自己家一樣常去的店家、秘密基地……一切都在轉瞬間改變了。一切都變得不自然、尷尬,陷入一種不知道該去哪裡的狀態。置身這種狀態之中,脆弱的個人還能做些什麼?一直以來的生活被瞬間推翻,絕對不是能靠一己之力克服的事。儘管老是覺得任何事都能靠個人意志或努力戰勝,卻也有許多事並非如此。
雖然總說「不要忘記初心」,但這絕對不是件易事。時間不斷流逝,而包圍我的環境時刻都在改變,如何能原原本本地謹記並珍惜那份最初的心呢?這似乎不是靠意志就能維持的事。
2005年河正宇演出《兄弟以上,斷背未滿》(unforgiven)後,有長達4年沒有工作找上門,為了堅持下去,他拿起畫筆,開始走路維持自己的例行生活。直到《追擊者》備受肯定的演技後,開始他的不一樣的電影演員之路。
演員的生涯中,低潮經常找上門。因此,必須熟悉低潮,必須在經歷一次次的失敗嘗試後,不為那些跌撞、挫折的日子崩潰才行。哪怕只是提早一歲,能在越年輕時經歷越多低潮,或許那就不是失敗,而是經驗。年紀越大,這種低潮越容易使我動搖,也需要花越多時間重新振作。趁自己尚能堅持與擁有學習的力氣時,找上我的低潮就不是失敗,而是能使我成熟的老師。
在拍攝現場開工,比別人更快達到了不起成果並不重要。真正需要的,是充分淬鍊的時間。在這段淬鍊的時間裡,當那個名為「低潮」的傢伙找上門時,才能轉化成黃金時間。
即使各自經歷低潮的時期與狀況都不同,但低潮終會找上我們每個人。所謂低潮,不是忽然降臨在某個不幸之人身上的災難,而是猶如日出時垂落的陰影般,是人生的另一種面貌。
這位名為低潮的老師,不會一輩子都來找我。既然如此,我想熟悉這位老師。對我來說,低潮不是人生途中的障礙物,而是能讓我變得謙遜的老師。
除了有幸早早和好朋友們在話劇舞台上練習如何當個演員外,我還有另一件要感謝的事──從小就和演員住在一起。
在拍攝現場開工,比別人更快達到了不起成果並不重要。真正需要的,是充分淬鍊的時間。在這段淬鍊的時間裡,當那個名為「低潮」的傢伙找上門時,才能轉化成黃金時間。(河正宇,《黃海》)
從很久以前開始,只要打開我們家的電視,就會見到父親。跟著父親一起去親戚家或與大人們見面的我,得以從旁看著父親如何待人,以及他人如何待父親的景象。演員究竟過著什麼樣的人生,我從小便非常自然地看著、學著這一切成長。因此,當成為演員時,我對自己的生活不感慌張,也對於去到哪裡都會有人認出自己的情況不感陌生。由於家人與親戚已經看過父親一路走來,根本不覺得我是個演員有什麼特別的。對我們而言,一切都是那麼自然。
不同於被移植到市中心的小行道樹,在森林長大的小樹往往能長得更強壯、活得更久。因為在森林長大的小樹總被大樹遮蔽,會適當尋找足夠的日照,讓自己堅強茁壯。當樹木聚在一起時,也會分享彼此的養分,幫助彼此成長。於是,一棵棵樹木成為了名為森林的共同體,置身其中的小樹不畏氣候變化,逐漸延伸扎根。
不僅是父親,一直以來與我一起工作的每個人,對我來說都如同森林般。無論日曬、颳風,都能讓我走入其中棲身的那片森林,也許不僅是演員的養分,也是所有生命都需要的地方。
《走路的人,河正宇》中文版已經進入印刷裝訂作業中,預計1月8日全台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