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下的「深度學習」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這篇是意外翻到的,本來只貼在Medium,就再貼過來給大家分享。基本上這算是《精準學習》的讀後心得,不過今天再重看一次,還是覺得蠻有感的。

知識建構經濟的樣貌

從開始上學,一直到進入職場工作,許多人每天都在學習。近年來一個很大的趨勢改變,就是所謂的「知識經濟」的世代已然來臨。隨著知識取得的成本大幅下降,這下子已經不是「知識爆炸」這麼簡單的問題而已,而是我們要如何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重塑自己的品牌,才不會被越來越多的黑科技及新環境,輾壓我們的職場競爭力。
工業革命讓許多不願或無力改變的人丟了飯碗,資訊革命則正在發生同樣的事,接下來是AI革命。「知識」不管在哪個時代,都像是不易貶值的美金一樣需求強烈。過去是知識數量建構起來的經濟,能讀書就是一切,學位高的人社經地位就高。後來則是知識速度建構起來的經濟,大家透過快速的分享,不論是各式各樣的know-how,都可以用最短的時間,透過文字,圖像甚至是影片就讓大家都得到需要的知識,完全又是不一樣的經濟體面貌。
AI時代來臨,知識建構經濟的方式已悄悄在改變,接下來是知識的「深度」會建構起新一波的經濟模式。
OK,那我們來看看知識的反面,也就是學習。

學習的本質

深究「學習」的本質,就是一個input轉出output的過程。
input就是我們熟知的「資料」,output就是經過我們消化過後的結果,也就是「知識」。從小到大,我們的學習過程就是跟著既有的文字,試著用自己的手畫一個出來;聽到令人愉悅的旋律或節奏,會不由自主的啍唱出來;從課本上學到數學及物理的知識,在需要的時候就會拿來派上用場 ,從書中看到激勵人心的文字,就會讓自己的心態變得積極,去要求自己「有為者亦若是」。

學得快很好,但不見得有效

由於我們還在「知識速度建構經濟」的時間中,所以我們的學習觀念,都已有相當程度的扭曲。受到許多誇張的媒體追捧,加上現代人被過度刺激的感官,大家似乎相信有所謂的「快速」學習。像是什麼「21天學會遊戲設計」,「7天學會C語言」,「3分鐘掌握Excel所有功能」。不然就是馬雲的用人術,郭董的語錄,馬克.佐伯格的快速迭代觀念等,大家都希望跟張無忌一樣,只要學會乾坤大挪移的心法,心法只需3個時辰,馬上就可以跑去單挑六大門派。
我們變成只想要學的快,但學到的東西永遠都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識,有如孤島一般沒有互相連結。雖能解決一些工作上的需求,但卻沒有改變我們解決問題的思維,沒有那種能適用在更多狀況的知識。就像書上寫的:
學習之後,若你解決問題的思考及方法都沒有獲得改變,那就是無效的學習。
我曾經對能讀許多書這件事十分著迷,甚至想去學速讀。因為看到那些名人,每個都是熱愛讀書的人,就想著我也一定要做得到才行。我雖不討厭讀書,但很奇怪的是我每次都會遭遇讀書的倦怠期,就是會有一段時間我什麼書都不想讀,覺得再怎麼讀看到的就都是這些事情,我又做不到,再看還不是一樣?過一陣子後,似乎是身心獲得休息或是改變了些什麼,才會又獲得看書的能量。
現在重新再想過這件事,我才瞭解那個倦怠期是怎麼回事。那是我需要深度思考及真的付諸行動的時間,而不是急著補充什麼資料的時間。
也就是說,不管你在學習什麼,我們一定要像穩住船舵般,時時詢問自己:「我花時間學習這個,我要改變什麼?」。學了英文,就是為了要能口語溝通,而不只是能讀能寫,那我去上課,去訂閱課程,最終就是一定要敢開口說英文,跟外國人溝通;訂了「經理人」雜誌,看傑克.威爾許的管理聖經,就是為了要改變自己管理的風格及思維,而不能總是靠著直覺或感覺在做決策;看了許多名人傳記,成功學的書,就是為了要改變自己的行動及思維習慣,要「像」你嚮往的名人那樣行動,那樣思考,而不是受三天補魚,兩天曬網;看股市名人說股票操作一定要有紀律,但明天還是受不了股市震盪,照樣殺進殺出。

那些「機器學習」教我的事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就會發現學習臨界知識最方便的教材,其實是盤點我們每天的生活。盤點每一天的決策都是在什麼樣的假設下做出的,又産生了什麼樣的結果。我們要追問問題的過程,而不僅是自己事後解釋為什麼。只有這樣做,我們才能夠知道自己過去的假設是否正確,並思考應該如何改進,以便在未來以更正確的假設指引目己的決策和行為。
一樣是來自於「精準學習」內容。 所謂「臨界知識」,便是我們經過深度思考後,發現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或定律。籍由每日反思(也就是「日課」,每日的功課),我們能漸漸改變及修正我們的經驗及假設,在未來做出更好的決策
AI時代來臨,大家都在講「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但沒什麼人特別在強調什麼是「機器學習」。其實真正在從事相關行業的人都知道,「機器學習」才是這一切的基石。
機器學習在做什麼呢?定義清楚要解決的問題後,分析出其底層規律,收集足夠多的資料,建立起推論模式,訓練,修正權重,再訓練,修正反向傳播的參數,增加神經元,加深處理層,再訓練,再修正,直到整個模型的推論結果,可以用來真正解決問題。
所以,機器學習過程其實就是我們的日課。
我們的大腦,也就是我們的神經網路,隨著我們年紀越來越大,背負的責任越重,面對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的問題,要做得好,做得漂亮,就得不斷的加深思考維度。總是只憑直覺或感覺決策,你只能得到品質不穩定的決策,然後每況愈下。
每天從日課寫出來的東西,其實就是訓練我們「深度學習」最好的資料。我們把心中有感想,有感覺的事情,毫不掩飾的寫出來,然後去思考整個來龍去脈,跳出「自己」這個角色,不帶感情的再看看同一件事,怎麼做會更好?今天是否看到什麼金句?聽到了什麼理論,勾起了什麼回憶?
當時為什麼做了這樣的決策,受到什麼觀念的影響,缺少什麼必要的知識或認知,思考的深度是否不足…我們幾乎可以斷言,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是來自年龄,甚至不是來自經驗,而是來自經驗總結、反思和昇華的能力。

「深度學習」不是技術名詞,而是我們該趕緊開始的功課

什麼是「洞見」

我們常聽許多名人的「洞見」,做為大家決策或判斷的依據。但這所謂的「洞見」,若只是當作像巫師一般的「預言」去看待,我們永遠學不會如何像他們一樣有洞見。其實他們的「洞見」也並不是什麼水晶球能看到的東西,大家的起點都一樣,每天的生活都是未經加工的素材,只是他們會嘗試以不同的角度去解讀同一個經驗,而我們的判斷就是來自於經驗,當他們把經驗拿來反思及調整,讓下次的判斷變得更好,成長的複利效果累積出來的這些經驗,就成為我們認為的「洞見」。
所以這年頭真正值錢的,不是幾天學會什麼東西,而是你可以消化出什麼「洞見」出來。我們真正要訓練的,是如何把事情看得更深,找出更深層的「為什麼」,再反推回來,修正我們對同一件事的觀念及處理的方法,再下一次遇到類似的事情,就能驗證自己的新觀念及方法,是否有變得更好?這樣子的「深度學習」,正是目前網路世代最迫切需要的訓練。你的學歷只是一堆資料的堆積,讓你在考試中拿來填答,獲得分數。你的經歷是一系列的知識及經驗,讓你有機會去思考一些問題,獲得一些know-how。但你能由你擁有的資料,你經歷的經驗及獲得的知識中,消化出多少有深度,能跨領域通用的「洞見」及「原則」,這就要看你「深度學習」的馬步蹲得紮不紮實了。

從寫作開始

或許你此時有一種後悔莫及,或是相見恨晚的感覺。別擔心,就從寫作開始。寫作正是「深度思考」的最佳實踐:在苦惱著不知該寫什麼的停滯中,在不斷修整描述的內容中,在來回重讀,確認語句流暢的過程中,你都是在思考,為什麼不寫A,要寫B?為什麼修成這樣,而不是照原來那樣描述?為什麼重讀後覺得哪裡怪怪的,還是有哪裡是不是沒有先交待?…一但訓練到習慣成自然,看其他事情的深度就會開始有所不同。
寫作帶給我們的複利效果,不只是思考的訓練而已。在《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裡表述的更露骨,更直接:
在我看來,如今職場有兩個網路般的特點:「流量為王」和「認知為王」。這兩個特點構成了一個人在職場上的個人品牌和話語權,也就是你在職場上的籌碼。在某種程度上,這兩個特點是超過專業性的。因為專業可以被替代,只有流量和認知永遠跟著這個人,不會被取代。而寫作就是建立專屬於自己的流量池和建構話語權最好的方式。
沒錯,就是品牌,就是影響力。寫作的槓桿效率其實很容易理解:
如果你是做銷售的,每天見客戶,一年頂多也就見幾千人;但是如果你寫作,可能當天晚上就有幾千人閱讀,你一晚的曝光量,抵得上別人一年的辛苦,完全不是同一個量級的競爭,這不是分分秒秒碾壓同行嗎?
所以,深度學習也好,寫作也好,都是AI時代下我們不能再視若無賭的核心技能。把目標放在複利效果上,現在開始絕不算晚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Google實驗室Area120釋出了一個「製作遊戲」的遊戲叫「Game Builder」。 主要的用戶是遊戲編導,方便他們以拖拉卡片的型式來驗證遊戲性好不好。 因此這個專題就是「Game Builder」的"真心話(好用難用都會說)"和"大冒險(真的來挑戰看看能做什麼遊戲)"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由於最近稍微休息了一陣子(其實就是「懶癌」發作的很嚴重…),所以決定再把之前看的《罗振宇 知识就是力量:怎样逼自己成为一个上进的人》拿來激勵自己一下…
    今天有同事提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他需要在早會上來倡導「正向心態」嗎?許多同事都會口耳相傳:「老闆不喜歡消極心態及報怨言論,你的發言一定要表現的非常積極及正向。」在上行下效的影響下,連同事都覺得當組內有報怨的聲音出來的時候,他似乎應該要”管理”一下這個狀況…
    「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和「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具像化一點來說的話,就是「對”努力”的價值認同到什麼程度?」的心態。但我今天想說的是比較「實務」面的主題,也是我「過不去」的那些問題…
    以「分享」為主的文化,不但是部門的重點文化之一,更是「溝通」的一道很好的潤滑劑。良性的分享,就會讓彼此的關係融洽的像街坊鄰居一樣,我跟你借一根蔥,你跟我借一下油,你跟我說說資料庫程式設計的難處,我跟你聊聊遊戲設計上優化的痛苦。若大家就像一家人那樣能隨意聊聊,哪有什麼”溝通”的問題呢?
    因為武漢肺炎的關係,這類的新聞最近出現的蠻多的,像是Automattic員工上千人,股價估計30億,但全公司都是遠距工作,或是唐鳳談「在家工作」的企業微型化模式。許多遠距工作的服務及工具也業績爆棚,股價爆漲。之所以讓我感觸很深的原因,不是因為遠距工作很美好很自由(想像是這樣,但實際上不是),而是…
    前幾年,我常宣導一個觀念:「在工作按時完成的前提下,我不強求各位加班。你們有權利去選擇你們下班後的生活。公司有資源給你們,來加班看職務相關的資料,不管是技術文件或是語言學習,公司都願意付你們加班費,希望你們多利用公司這樣的資源,讓自己的職能有所成長,學到的都是你們的」。 當然,大家的選擇就很明確…
    由於最近稍微休息了一陣子(其實就是「懶癌」發作的很嚴重…),所以決定再把之前看的《罗振宇 知识就是力量:怎样逼自己成为一个上进的人》拿來激勵自己一下…
    今天有同事提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他需要在早會上來倡導「正向心態」嗎?許多同事都會口耳相傳:「老闆不喜歡消極心態及報怨言論,你的發言一定要表現的非常積極及正向。」在上行下效的影響下,連同事都覺得當組內有報怨的聲音出來的時候,他似乎應該要”管理”一下這個狀況…
    「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和「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具像化一點來說的話,就是「對”努力”的價值認同到什麼程度?」的心態。但我今天想說的是比較「實務」面的主題,也是我「過不去」的那些問題…
    以「分享」為主的文化,不但是部門的重點文化之一,更是「溝通」的一道很好的潤滑劑。良性的分享,就會讓彼此的關係融洽的像街坊鄰居一樣,我跟你借一根蔥,你跟我借一下油,你跟我說說資料庫程式設計的難處,我跟你聊聊遊戲設計上優化的痛苦。若大家就像一家人那樣能隨意聊聊,哪有什麼”溝通”的問題呢?
    因為武漢肺炎的關係,這類的新聞最近出現的蠻多的,像是Automattic員工上千人,股價估計30億,但全公司都是遠距工作,或是唐鳳談「在家工作」的企業微型化模式。許多遠距工作的服務及工具也業績爆棚,股價爆漲。之所以讓我感觸很深的原因,不是因為遠距工作很美好很自由(想像是這樣,但實際上不是),而是…
    前幾年,我常宣導一個觀念:「在工作按時完成的前提下,我不強求各位加班。你們有權利去選擇你們下班後的生活。公司有資源給你們,來加班看職務相關的資料,不管是技術文件或是語言學習,公司都願意付你們加班費,希望你們多利用公司這樣的資源,讓自己的職能有所成長,學到的都是你們的」。 當然,大家的選擇就很明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自從人工智慧橫空出世,大家都有滿滿的擔憂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的工作,今天我們就要來聊聊這個議題...
    Thumbnail
    我看《在AI時代勝出:行銷自己的祕密》:打造獨特且關鍵的價值主張 我很愛看書,所以對某些書的印象非常深刻。 舉例來說,還記得之前剛開始接觸《在AI時代勝出:行銷自己的祕密》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我是對這個書名有點意見的!因為,人家原本的書名是《「あなた」という商品を高く売る方法―キャリア戦略をマーケティ
    Thumbnail
    我很喜歡書中的一段話:「如果你選擇不做決定,你還是做了選擇」,這世界就是這麼奇妙,連你站著不動,事情還是不斷的在發生,AI固然可以幫助我們下決策,但是最後那個決定還是必須由人來下,因為只有人才會清楚明白什麼情況下做什麼決定才是可能的「最理想」,唯有人才能對自己定下的目標有充分的理解。所以結論是...
    AI時代的來臨,機器人的服務越來越多,像是“掃地機器人”,“聊天機器人“,有人說未來我們真人負責的工作將逐漸被機器人取代,機器人可以做到很多事,像是CRM管理系統,ERP系統收集名單,所以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掃地機器人的話會自動在地上移動,讓你輕鬆在家放鬆做自己,那聊天機器人就是會幫你自動管理客
    Thumbnail
    未來30年,將有45%的工作被人工智慧取代。張忠謀說,現在的年輕人,辛苦念書20多年,卻要小心工作被 AI 取代;可見人工智能時代,程式化的、重復性的、僅靠記憶與練習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將是最沒有價值的技能,幾乎一定可以由機器來完成;反之,那些最能體現人的綜合素質的技能,例如,人對於複雜系統的綜合分析、
    Thumbnail
    他拿走你每個月工資的三分之一或一半,還隨時劫走你一半身家,但你仍信任他、擁護他。他保證你加人工,結果你失業了,你仍信任他、擁護他。他說那些都是壞人,叫你去跟他們搏命,結果你的兒子送了命,你仍要愛他擁護他。他魯莽殺錯了人,但你仍尊敬他、擁護他。這個你既愛又信任、尊重更又擁護的到底是什麼魔王或神聖?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自從人工智慧橫空出世,大家都有滿滿的擔憂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的工作,今天我們就要來聊聊這個議題...
    Thumbnail
    我看《在AI時代勝出:行銷自己的祕密》:打造獨特且關鍵的價值主張 我很愛看書,所以對某些書的印象非常深刻。 舉例來說,還記得之前剛開始接觸《在AI時代勝出:行銷自己的祕密》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我是對這個書名有點意見的!因為,人家原本的書名是《「あなた」という商品を高く売る方法―キャリア戦略をマーケティ
    Thumbnail
    我很喜歡書中的一段話:「如果你選擇不做決定,你還是做了選擇」,這世界就是這麼奇妙,連你站著不動,事情還是不斷的在發生,AI固然可以幫助我們下決策,但是最後那個決定還是必須由人來下,因為只有人才會清楚明白什麼情況下做什麼決定才是可能的「最理想」,唯有人才能對自己定下的目標有充分的理解。所以結論是...
    AI時代的來臨,機器人的服務越來越多,像是“掃地機器人”,“聊天機器人“,有人說未來我們真人負責的工作將逐漸被機器人取代,機器人可以做到很多事,像是CRM管理系統,ERP系統收集名單,所以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掃地機器人的話會自動在地上移動,讓你輕鬆在家放鬆做自己,那聊天機器人就是會幫你自動管理客
    Thumbnail
    未來30年,將有45%的工作被人工智慧取代。張忠謀說,現在的年輕人,辛苦念書20多年,卻要小心工作被 AI 取代;可見人工智能時代,程式化的、重復性的、僅靠記憶與練習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將是最沒有價值的技能,幾乎一定可以由機器來完成;反之,那些最能體現人的綜合素質的技能,例如,人對於複雜系統的綜合分析、
    Thumbnail
    他拿走你每個月工資的三分之一或一半,還隨時劫走你一半身家,但你仍信任他、擁護他。他保證你加人工,結果你失業了,你仍信任他、擁護他。他說那些都是壞人,叫你去跟他們搏命,結果你的兒子送了命,你仍要愛他擁護他。他魯莽殺錯了人,但你仍尊敬他、擁護他。這個你既愛又信任、尊重更又擁護的到底是什麼魔王或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