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閱讀是需要努力不無聊的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閱讀的時候想要保持清醒,或昏昏入睡,主要看你的閱讀目標是什麼。如果你的閱讀目標是獲得利益—不論是心靈或精神上的成長—你就得保持清醒。這也意味著在閱讀時要盡可能地保持主動,同時還要做一番努力—而這番努力是會有回饋的。

好的書,小說或非小說,都值得這樣用心閱讀。把一本好書當作是鎮靜劑,完全是極度浪費。不論睡著,還是花了好幾小時的時間想要從書中獲得利益—主要想要理解這本書—最後卻一路胡思亂想,都絕對無法達成你原來的目標。
莫提默.艾德勒(Adler, M.J.)、查理.范多倫(Doren, C.V.)(2016)。如何閱讀一本書(How To Read A Book) (郝明義、朱衣譯)。新北市:臺灣商務。(原著出版年:1972)。頁53。
我記得自己高中時就曾看過《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舊版,超薄、超小本,所以當我看到新版的書時,嚇了一跳,整個變成可以拿來砸人的厚度。但也成為一個玩笑:到底該如何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是看過後說無聊,還是下意識說無聊?

《老人與海》封面
Image from|Wikimedia

下筆此刻,大家都在吵某市市長與《老人與海》的關係,但個人認為這番言論若是他閱讀後的心得,其實沒什麼好吵的(不過亦有論者指出他身為市長這麼說,就與推廣閱讀的初衷背道而馳,所以這麼說話其實不太對;為避免離題我在此先暫且擱置)。
相反地,如果他沒看過《老人與海》卻脫口而出「我覺得很無聊」,那我就覺得很麻煩了。因為我彷彿看到台灣社會意識的濃縮,在這個理工至上價值觀充斥的大環境下,不是《老人與海》真的太無聊,而是感性成分較多的人文、藝術或文學作品從一開始就不被看重。
這也不是新聞了,我想起某猴大的眾多「仇文組的理工知識分子」,一想到這些各種貶低與看輕人文社科領域的屁孩們(對不起,我就是要說屁孩,這還算客氣的,各位不會想知道他們在網路上用什麼詞彙形容我們文組生),將在未來的二十年間成為台灣社會的棟梁就不禁冷汗直流,打著「文組無用」、「科學治理」之類的口號,總感覺既視感十足。
抱歉,這個世界遠比你們想像的還要複雜。有些事物不是手術刀或科學公式就能解決的,任何的社會處境都有其脈絡需要梳理。

滑著螢幕使思考已死

再者,某市市長另一句話也是令人深思,他說自己花最多時間看YouTube,讀書時間很少,我覺得這才是大問題。我昨日去市立圖書總館處理書籍逾期事宜,經過資料查詢區時,走過一格格的位置,不分年紀老少,電腦螢幕上全是眼花撩亂的網紅;搭車回家時,每個人都對著掌上的螢幕滑呀滑,無一例外。
是的,我們生活在一個極度缺乏閱讀的國家,根據《聯合報》去(2019)年的調查,約有四成的民眾一整年(2018)都沒看過書,而其中這個群體最近一次看書平均是7年前。另外,根據公共圖書館統計系統的數據,國人去年每人借閱量平均才3.49本書。
雖然這些數字都不能當作臺灣閱讀力的唯一指標,但我們如果花最多時間在看YouTube,只會讓那些被包裝、篩選過的資訊侵蝕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最近一直覺得,與其看一堆來路不明的網路影片,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去觀賞Netflix的自製影劇還來得有意義些。如同《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作者提到的,吸收資訊與理解資訊完全是兩碼子事,我們不能止於被動的吸收資訊,而沒有主動的啟發自身。
我想這就是為何某市市長會說很無聊的原因,因為他只有被動吸收文句,而沒有從中理解到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想傳遞的東西。

結語:勝利者需要努力不無聊地閱讀

我不是要戰文理,我們彼此的頭腦帶給這個世界不同的觀點,自己很幸運認識許多理工組背景的優秀青年,他們都有豐富且獨特的價值;而我也不是反對YouTuber,看影片也確實是快速吸收知識的方法,況且許多版主是相當認真在傳遞某些事物。
但世界的組成與運作是結構性的、具時間性的,同時也是複雜的且有溫度的,當我們喪失了深度理解與思考的能力,便會將視角扁平化、過度概化,那麼就也只能以一種輕率的態度說出「看過程幹什麼,浪費時間!」
《老人與海》若沒有故事的鋪陳,結局就毫無意義。沒有深刻的理解,就算直接翻到最後一頁看結局,看似勝利,卻是「一無所獲」。
老實說,我不覺得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的過程很有趣,但我還是會繼續看下去。因為問題在,我們有沒有練習保持清醒,並且付出心力主動閱讀,讓每本好書都在自己的生命中變得「不無聊」?

 Su-Hong
 於臺灣.高雄.灣仔內
 2020.07.17 21:16 完稿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6會員
80內容數
自我書寫的練習未曾斷過。微研究。御宅談。摘書摘。聞聖樂。論島嶼。還有,寫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讀冊弘,寫日常 的其他內容
身為一位基督徒,在復活節主日氛圍中,發這篇書摘實在有點怪。不過我大概只有禮拜天有辦法好好坐下來看書,也只好這樣了。最近正在閱讀這本《伊斯蘭大歷史》,才發現到自己從來沒有認真了解過伊斯蘭教,對他們的認識幾乎是零,非常震驚。
我並不是想要追求幸福, 也不是想要什麼不變的承諾。 我只是,想前往更遙遠的地方。
身為一位基督徒,在復活節主日氛圍中,發這篇書摘實在有點怪。不過我大概只有禮拜天有辦法好好坐下來看書,也只好這樣了。最近正在閱讀這本《伊斯蘭大歷史》,才發現到自己從來沒有認真了解過伊斯蘭教,對他們的認識幾乎是零,非常震驚。
我並不是想要追求幸福, 也不是想要什麼不變的承諾。 我只是,想前往更遙遠的地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國際」兩字維度很大、好像我們必須要採取鉅視、大歷史的觀點去了解國際情勢、總體經濟,好像我們必須要跨出國家的界域,才能真正認識到世界的樣貌、聽到世界的聲音。然而拜網路科技媒體之賜,所有的國際新聞都可以輕易地在網路查詢,知名的外媒也都設有中文版的網頁,更別說翻譯軟體的即時性,幾乎可輕易的與外人交談。
Thumbnail
寫在前面: 很多時候,陷入黑洞裡無法逃離的那些人,並不是不想逃離那黑洞;而是他們內心非常渴求逃離,但無能為力。 他們向外界伸出了虛弱的雙手,請求協助,但更多的是,他們只是站在黑洞外邊,對陷入黑洞的你說聲:「加油!」 此文獻給:我的弟弟、我的表哥和那些正在與心中黑洞搏鬥的人們,還有我自己。 過往那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斜槓人生」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生存方式。尤其是年輕世代,對於這種看似自由且多元的職涯,更有種類似癡迷的嚮往。 確實,以我為例,比起那種半輩子在同一種環境工作,每個月領取為數不多的薪資的生活,我更想要靠自己的力量,一磚一瓦地打造自己的事業。這也是為什麼我就算進入了不錯的企業實習,卻
Thumbnail
書寫家人的關係,或許是世界上最難的文學。既無法透過「虛構」規避道德壓力,同時必須面對自己心靈最深處的脆弱,將最私密的一切攤在陌生人眼前,但或許也因為如此,這類文學更容易引發共鳴、觸動讀者。而《滌這個不正常的人》正是最佳的範例。
Thumbnail
推薦給:對自己沒自信,想學習察言觀色的人 無論你賣弄什麼技巧,只要你的內在不具個人魅力,你就無法真正說服人。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國際」兩字維度很大、好像我們必須要採取鉅視、大歷史的觀點去了解國際情勢、總體經濟,好像我們必須要跨出國家的界域,才能真正認識到世界的樣貌、聽到世界的聲音。然而拜網路科技媒體之賜,所有的國際新聞都可以輕易地在網路查詢,知名的外媒也都設有中文版的網頁,更別說翻譯軟體的即時性,幾乎可輕易的與外人交談。
Thumbnail
寫在前面: 很多時候,陷入黑洞裡無法逃離的那些人,並不是不想逃離那黑洞;而是他們內心非常渴求逃離,但無能為力。 他們向外界伸出了虛弱的雙手,請求協助,但更多的是,他們只是站在黑洞外邊,對陷入黑洞的你說聲:「加油!」 此文獻給:我的弟弟、我的表哥和那些正在與心中黑洞搏鬥的人們,還有我自己。 過往那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斜槓人生」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生存方式。尤其是年輕世代,對於這種看似自由且多元的職涯,更有種類似癡迷的嚮往。 確實,以我為例,比起那種半輩子在同一種環境工作,每個月領取為數不多的薪資的生活,我更想要靠自己的力量,一磚一瓦地打造自己的事業。這也是為什麼我就算進入了不錯的企業實習,卻
Thumbnail
書寫家人的關係,或許是世界上最難的文學。既無法透過「虛構」規避道德壓力,同時必須面對自己心靈最深處的脆弱,將最私密的一切攤在陌生人眼前,但或許也因為如此,這類文學更容易引發共鳴、觸動讀者。而《滌這個不正常的人》正是最佳的範例。
Thumbnail
推薦給:對自己沒自信,想學習察言觀色的人 無論你賣弄什麼技巧,只要你的內在不具個人魅力,你就無法真正說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