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讀】McGlue | 有如一場猛烈難忘的宿醉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書名 : McGlue
作者 : Ottessa Moshfegh
出版年 : 2014
類型 : 文學小說、歷史小說、中篇小說

評論形容讀這本書就像
「撞破自己的腦袋後,用手指扒開頭骨,往裡頭猛灌威士忌。」

書的開頭是一名水手McGlue,被丟進船上牢房,被指控殺害了另一名同伴Johnson,但因為McGlue腦袋裡仍充滿著酒精,關於那晚他一點都不記得了。於是接著在返航的途中,獨自關在房裡,他開始回想過去的片段,以及自己與Johnson的故事。
這是一本古怪、黑暗、有點讓人噁心的中篇小說,我個人滿喜歡它那種讓我沉浸於書中角色的感受,故事也十分有意思。

心得

初版封面
老實說,我會讀這本的一半原因是我真的很喜歡封面🤣,兩個版本封面都是,尤其是重新出版的(我手上的),它讓我想起一款我很愛的遊戲Return of The Obra Dinn,有趣的是讀完後,我覺得故事也與這款遊戲有幾分相似。這本中篇小說,(短短一百四十多頁),是作者Moshfegh的第一本出版作品,她後來出了幾本十分熱門/廣受好評的小說,還曾入圍布克獎,My Year of Rest and Relaxation也是我很想讀的一本,在讀過這本有趣的小說後,讓我對它也有更多期待。
我最喜歡的一點是,作者的文字讓讀者完全地沉浸於主角McGlue的腦袋裡,我們就像與他一同關在骯髒破爛的牢房,感受著難受的宿醉、渴望著再多一滴酒精,同時讓過去的回憶圍繞自己。我不會說這種閱讀過程讓人享受,事實上,我覺得我在讀的時候,就像在一艘搖晃的船上,讀著書中呈現的黑暗與痛苦給我有種暈頭轉向的感覺,(像是宿醉一般XD),但我是覺得能夠讓我這樣投入情境也是很厲害。
再來就是角色,我們一路上只會跟著主角McGlue,看著他在孤獨的宿醉、醒酒中痛苦,一開始有點難去同情或喜歡這個角色,即使到最後我都沒辦法說我喜歡他,但隨著故事我們了解越來越多他的過去背景,以及他內心的想法,到後面我覺得他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讓我想一直了解他的故事。另一個值得一提的點是,因為McGlue一直都處於一個宿醉、神智稍微不清的狀態,他吐出的話語、或呈現的故事都蒙上了一層疑問,基本上就是一個unreliable narrator,有時候字裡行間流露的才是重點。
而他與Johnson的故事也很吸引人,我很喜歡這樣透過一點一點回憶去窺探他們之間關係的感覺,回憶的時間順序也是打亂的,所以會從兩人出海後、回頭講講兩人認識的契機,我覺得在每一章回顧裡都可以慢慢地看到作者留下的線索,兩個角色間的對話,對特定事物的感受,不只是刻畫出十分複雜的兩個好友,也是為後面結局鋪陳。總之,我認為在描述這兩個男人間的故事關係上呈現地很好,讓我十分投入。
對我而言,McGlue的缺點在於,有時候,書本給予的混淆困惑有點太多,加上作者的文字風格對我有點吃力,整本書在閱讀時我儘管想十分投入故事,但這兩個點會把我有點拉住的感覺,我覺得比較可惜一點。
最後我想說我很喜歡結局,儘管說實話,我看了十多頁大概就看到了結局的模樣,(雖然我那時候有點認為是自己腦袋作祟XD),但我認為作者寫出來的方式讓我很印象深刻。

總結

McGlue本身就像一杯酒,我滿喜歡它呈現的黑暗故事與複雜的角色,儘管有時候太烈了一點會讓人頭暈,但最後留給我一個很難忘的尾韻。

後話

讓我知道這本的影片
我覺得講得不錯的評論影片(我個人覺得有點雷)

摘句

"I didn't want to make it. I wanted to lie down with it and strangle it and kill it and save it and nurse it and kill it again and I wanted to go and forget where I was going and I wanted to change my name and forget my face and I wanted to drink and get my head ruined but I certainly hadn't thought about making it. That wasn't anything I'd ever sought out to do."

關於我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9會員
30內容數
紀錄英文書籍的讀後感 希望能為大家介紹一些好書 也抒發自己對故事的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oa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一封寫給孤寂與想像的情書,關於這兩者如何用如此可怕、奇怪、又滑稽的方式,牽手共舞。」 這是一本非常獨特且詭異的書,故事的走向完全超出我的想像,它讓我搞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想追問作者「WTF」,但始終給我那種稍微毛骨悚然的恐懼,同時字字句句透露的諷刺幽默又讓我訕笑,非常特別的閱讀體驗。
四個截然不同的倫敦,分別存在於魔法強度不一的世界 : 蓬勃繁盛的紅倫敦、逐漸衰弱的白倫敦、幾乎無一絲法力的灰倫敦、以及反被吞噬的黑倫敦。主角凱爾是少數能夠穿梭於各個倫敦的人,在各個王國的統治者間傳遞訊息,但當他意外接觸到一顆詭異的石頭後,被捲進一連串複雜的冒險。
我今年最愛的書之一。它圍繞著一個專門拍攝男生色情藝術照片的攝影師,跟著她回顧過去的作品,同時接觸新的攝影對象,慢慢窺探她內心的黑暗與瘋狂。這本書,對我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我從開頭到結尾都完全地被它所著迷,被書中的黑色詼諧逗得好幾次大笑出來,無法克制自己一直往下讀,短短兩天不到讀完後馬上又開始重讀一次
一位即將步上紅毯的新娘,在婚禮的前一個禮拜,突然在她房間發現她去世已久的外婆,化身為一隻鸚鵡,向她問:「什麼是網路?」 這是這本書的開頭,想不到的是,這遠遠不是書中發生最奇妙/古怪的事情,這本書充滿了許多超現實、奇幻的元素,新娘在這一連串奇妙的經歷中,思考她的失衡家庭、即將邁入的婚姻、以及過去的創傷
「我害怕男人,因為是男人教我去害怕我自己美好的那些部分。」 這是一本由跨性別女作者Vivek Shraya所寫的一本回憶錄/散文,藉由描述她與男人相處的各個創傷經歷,討論現在社會對男性氣質(masculinity)與性別的概念。我覺得非常值得花一點時間,讀讀作者親身的體悟,思考自己既有的想法是否過時
為了阻止父母把她與有錢但人品糟糕的男生湊成對,Chole迫不得已雇用了一個假的男朋友帶回家,去討好傳統的台灣父母,但兩人(不)意外地擦出火花。我每次看到台灣主題相關的書都會特別有興趣,會想讀讀看如何呈現/融合台灣的文化,這本書中就有許多有趣的特點,讀的過程我也挺開心的,但可惜的是整體沒有讓我十分喜愛
「這是一封寫給孤寂與想像的情書,關於這兩者如何用如此可怕、奇怪、又滑稽的方式,牽手共舞。」 這是一本非常獨特且詭異的書,故事的走向完全超出我的想像,它讓我搞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想追問作者「WTF」,但始終給我那種稍微毛骨悚然的恐懼,同時字字句句透露的諷刺幽默又讓我訕笑,非常特別的閱讀體驗。
四個截然不同的倫敦,分別存在於魔法強度不一的世界 : 蓬勃繁盛的紅倫敦、逐漸衰弱的白倫敦、幾乎無一絲法力的灰倫敦、以及反被吞噬的黑倫敦。主角凱爾是少數能夠穿梭於各個倫敦的人,在各個王國的統治者間傳遞訊息,但當他意外接觸到一顆詭異的石頭後,被捲進一連串複雜的冒險。
我今年最愛的書之一。它圍繞著一個專門拍攝男生色情藝術照片的攝影師,跟著她回顧過去的作品,同時接觸新的攝影對象,慢慢窺探她內心的黑暗與瘋狂。這本書,對我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我從開頭到結尾都完全地被它所著迷,被書中的黑色詼諧逗得好幾次大笑出來,無法克制自己一直往下讀,短短兩天不到讀完後馬上又開始重讀一次
一位即將步上紅毯的新娘,在婚禮的前一個禮拜,突然在她房間發現她去世已久的外婆,化身為一隻鸚鵡,向她問:「什麼是網路?」 這是這本書的開頭,想不到的是,這遠遠不是書中發生最奇妙/古怪的事情,這本書充滿了許多超現實、奇幻的元素,新娘在這一連串奇妙的經歷中,思考她的失衡家庭、即將邁入的婚姻、以及過去的創傷
「我害怕男人,因為是男人教我去害怕我自己美好的那些部分。」 這是一本由跨性別女作者Vivek Shraya所寫的一本回憶錄/散文,藉由描述她與男人相處的各個創傷經歷,討論現在社會對男性氣質(masculinity)與性別的概念。我覺得非常值得花一點時間,讀讀作者親身的體悟,思考自己既有的想法是否過時
為了阻止父母把她與有錢但人品糟糕的男生湊成對,Chole迫不得已雇用了一個假的男朋友帶回家,去討好傳統的台灣父母,但兩人(不)意外地擦出火花。我每次看到台灣主題相關的書都會特別有興趣,會想讀讀看如何呈現/融合台灣的文化,這本書中就有許多有趣的特點,讀的過程我也挺開心的,但可惜的是整體沒有讓我十分喜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第三部「海嘯過後」,將讀者目光帶到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這是1970年代開始使用「地震矩」(Earthquake Glossary) 規模以來,從未出現過達到九的地震。 這場因為蘇門答臘外海地震所引發的海嘯,撞擊波在沒有阻力的深海,以每小時八百公里的行進速度,沿著地震帶往北,七個小時內巨浪撞擊印
Thumbnail
這是本記錄地震後的餘生觀察誌,一打開書便被其獨特的視角所吸引。一般世人對於重大災難多集中於發生災難當下的觸目驚心,鮮少關注災後援助重建、政府與民間的關係、對當地社會的影響、災民的創傷治癒等議題。《日常的中斷》深入採訪三一一海嘯(東日本大震災)、汶川大地震(五一二大地震)、南亞大海嘯(印度洋大地震)
Thumbnail
《那一年,那些沒人說的故事》以一月一章的台灣新冠記事,為突然之間成為空白的一年補上記錄。 這些「沒人說的故事」輕鬆易讀,有戲劇化的轉折,也有生活的無奈,有一針見血的觀察,也有在深處伏擊的不安。新冠病毒改變了世界的日常,然而有些東西在疫情蔓延下依舊持續發生。
Thumbnail
本書歸納出的反動修辭(reactive rhetoric)分別是: 悖謬論:改革會導致完全相反的結果,例如希冀的是財富更平均的分配,但卻適得其反得出不良後果;無效論:社會的發展有如自然定律,任何改變的企圖註定失敗;危害論:改革或許是可欲的,但會摧毀原先的良好傳統。 Hirschman以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騙子的故事。在冰淇淋攤位打工的年輕女孩諾法(Nofar)謊稱過氣歌手阿維沙.米爾納(Avishai Milner)意圖侵犯。歌手無辜入獄,諾法則成為媒體吹捧的勇敢女孩。然而諾法心知肚明:阿維沙.米爾納是無辜的。
Thumbnail
  上次談到幾項閱讀完《真確》後的心得,包括少子化與經濟無關、學生沒有比當年的我們爛、媒體識讀能力來自不斷學習、核能存廢問題、covid19疫苗在台施打死亡率問題、covid19不該叫武漢肺炎、責任政治的濫用、民粹議題等諸多台灣的社會現況(詳見讀《真確》—台灣社會議題的再思考(上)一文)。   這次
捷克總統及異見作家哈維爾的《無權力者的力量》近期一再被閱讀和討論,期望可以回應極權主義臨近的壓迫現況。比如羅永生主講的「活在真實中」和好青年荼毒室主講的「活在真相」,都令我獲益良多。通過哈維爾的著作和論者的反思,我了解到極權主義的操作、禍害,從而思考極權社會下保存人性、道德、自我的可能性。 儘管把某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第三部「海嘯過後」,將讀者目光帶到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這是1970年代開始使用「地震矩」(Earthquake Glossary) 規模以來,從未出現過達到九的地震。 這場因為蘇門答臘外海地震所引發的海嘯,撞擊波在沒有阻力的深海,以每小時八百公里的行進速度,沿著地震帶往北,七個小時內巨浪撞擊印
Thumbnail
這是本記錄地震後的餘生觀察誌,一打開書便被其獨特的視角所吸引。一般世人對於重大災難多集中於發生災難當下的觸目驚心,鮮少關注災後援助重建、政府與民間的關係、對當地社會的影響、災民的創傷治癒等議題。《日常的中斷》深入採訪三一一海嘯(東日本大震災)、汶川大地震(五一二大地震)、南亞大海嘯(印度洋大地震)
Thumbnail
《那一年,那些沒人說的故事》以一月一章的台灣新冠記事,為突然之間成為空白的一年補上記錄。 這些「沒人說的故事」輕鬆易讀,有戲劇化的轉折,也有生活的無奈,有一針見血的觀察,也有在深處伏擊的不安。新冠病毒改變了世界的日常,然而有些東西在疫情蔓延下依舊持續發生。
Thumbnail
本書歸納出的反動修辭(reactive rhetoric)分別是: 悖謬論:改革會導致完全相反的結果,例如希冀的是財富更平均的分配,但卻適得其反得出不良後果;無效論:社會的發展有如自然定律,任何改變的企圖註定失敗;危害論:改革或許是可欲的,但會摧毀原先的良好傳統。 Hirschman以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騙子的故事。在冰淇淋攤位打工的年輕女孩諾法(Nofar)謊稱過氣歌手阿維沙.米爾納(Avishai Milner)意圖侵犯。歌手無辜入獄,諾法則成為媒體吹捧的勇敢女孩。然而諾法心知肚明:阿維沙.米爾納是無辜的。
Thumbnail
  上次談到幾項閱讀完《真確》後的心得,包括少子化與經濟無關、學生沒有比當年的我們爛、媒體識讀能力來自不斷學習、核能存廢問題、covid19疫苗在台施打死亡率問題、covid19不該叫武漢肺炎、責任政治的濫用、民粹議題等諸多台灣的社會現況(詳見讀《真確》—台灣社會議題的再思考(上)一文)。   這次
捷克總統及異見作家哈維爾的《無權力者的力量》近期一再被閱讀和討論,期望可以回應極權主義臨近的壓迫現況。比如羅永生主講的「活在真實中」和好青年荼毒室主講的「活在真相」,都令我獲益良多。通過哈維爾的著作和論者的反思,我了解到極權主義的操作、禍害,從而思考極權社會下保存人性、道德、自我的可能性。 儘管把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