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哈維爾:活一場生存的革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捷克總統及異見作家哈維爾的《無權力者的力量》近期一再被閱讀和討論,期望可以回應極權主義臨近的壓迫現況。比如羅永生主講的「活在真實中」好青年荼毒室主講的「活在真相」,都令我獲益良多。通過哈維爾的著作和論者的反思,我了解到極權主義的操作、禍害,從而思考極權社會下保存人性、道德、自我的可能性。
儘管把某某主義政府跟極權劃上等號可以方便人們掌握現實政治,然而極權本身並非等於特定政府的政治路線。畢竟任何政府,任何意識形態都有走向極權的可能,只是某些社會政治制度相對能夠保障人權、自由與平等。極權的本性在於深刻而持久地破壞社會,瓦解價值和信心體系,造成人性、道德的崩潰。
在極權之始,政權依靠的是鎮壓機器營造的恐懼、無力。但隨着人們習得無力感 (learned helplessness),極權社會發展成型,鎮壓機器的角色就越來越輕,政權的管制成本也越來越低。冷漠取代了恐懼,成為極權的維生素。人們不再在乎極權的荒謬,懶得嘲笑或批判,甚至不再在乎自己的意見,只希望過好政權編排的生活。通過服膺極權社會的儀式,例如張貼政權的宣傳海報,從而磨滅個人主體性。
極權政府不求民眾認識或真誠地相信它的意識形態、政策措施,因為連幹部自身都不會相信這些空泛、荒謬的言辭。極權儀式的用意在於改造人們的思考與感知習慣,使人們懶於思考,就像無意識、自動導航一樣地習慣順從極權的儀式,成為極權制度的一部分。也因此極權政體的支持者總是善變、趨炎附勢,習慣性地附庸看似有利的一方。他們怠於思考,喪失自我,缺乏人生意志。冷漠與思考的慵懶甚至比恐懼或犬儒擁有更大破壞力,因為恐懼會促使我們尋求突破口,冷漠卻叫人甘心放棄一切,包括自我與價值觀。
極權政體底下,總是充斥着空泛的口號與指標,而非實際的計劃和手段,其目的旨在改變人們對權力的看法。權力是高深莫測、朝三暮四,非常人可以駕馭。權力也是骯髒而俗氣的,只有少數久經訓練的官僚才可掌控,一般人不應觸碰,以免玷污自身。
如同空泛的口號與指標一樣,極權也扭轉法律,將法律由客觀的金科玉律變為虛妄的意識形態。哈維爾寫到,法律不但欺騙檢控人員的良知,也蒙騙了大眾、旁觀者、甚至歷史本身。因為法律自身已失去依據和可信性,由自立、自主變成任由極權政體詮釋的空文。檢控和司法者都埋沒自我,成為極權機器的一部分。不了解或拒絕了解極權黑手的旁觀者,仍然盲信着法律自身擁有合法、合理性,對惡法受害者、抵抗者的苦難視若無睹。而當盲目的旁觀者成為大多數,針對抵抗者的抹黑變成主流觀點,將來的人便無從質疑惡法,繼而蒙騙了歷史。
哈維爾描述極權的手段讓我們了解到極權的部署,以至極權對倫理道德的徹底敗壞,好讓來者可以提防與反思極權的侵擾。那麼,要如何抵抗極權、捍衛自我?哈維爾提出要「活在真實中」,將抵抗融入生活,將生活融入價值觀。活在真實中就是革命,沉靜而深遠的革命。
要活在真實中,就要抵制極權的謊言,拒絕參與虛假的儀式。活在真實中也是重拾自我,不再附庸極權,勇於也勤於思考,從而重建主體性。換句話說,活在真實中便是「活得像個人」。儘管聽起來似是陳腔濫調,活在真實中的深義在於改革極權底下人們的價值觀,重新發展存在意義和人生價值。極權之下仍然真誠地活着的人,也就是抵抗者,並非一種職業,不是甚麼民意代表或政治活動家,而是「人」本身。也因此不一定需要實現某些外來指標,也不一定能得到報酬,而是作為自我的道德要求,於生活各方面上致力實踐真誠,對個人生命負責。
極權之下,人人都是體制的一部分,而要避免淪為極權幫兇,就得守住生活的底線,謹守個人專業。比如教會的專業是當神的事工,而非侍奉政權;醫護人員的專業是救難扶危,不管受傷者有何背景,都應盡力救治和保障私隱;做學術研究的專業就是準確理解資料、證據,而非曲解病毒來源,也不是穿鑿附會地吹奏某某思想如何幫補民生,或捏造事實,將政權的施政失敗與經濟困境推卻在異議者上。
可想而知,要在極權底下做抵抗者、真誠的人,必然受到極大阻礙。極權會用盡一切方法打壓和抹黑抵抗者,羅織損害社會安全、蠻橫暴徒的罪名,邊緣化甚至驅逐抵抗者,誓要滅絕異議者。有知者都明白,危害社會安全只是極權機器的又一個謊言,抵抗者的真正罪名在於試圖破壞極權體制的遊戲規則及遊戲本身,揭露出極權的把戲,以真相粉碎它錯漏百出的謊言。
但即使抵抗者、真誠者的壓力很重、犧牲很大,甚至未必能親眼見證抵抗的成果,有些事情是值得為之受苦受難的。抵抗者的強大在於能夠實現自己,活得像個人,其實踐價值觀本身已展現出行動的意志和目的。而我們都生活在同一社會、同坐一條船上,假如我們不站起來為別人的自由效力,也就是放棄了自己的自由。
哈維爾著述令我最感動的地方是,作為抵抗者的我們實踐的是「以自由為前提的犧牲」,而「犧牲不是追求某物而付出高昂代價,而是克服意義危機,戰勝虛無的方式」。犧牲不是無意義的,也不由旁人來定奪價值,是我們自身戰勝無力感、克服存在危機的方式。
在《無權力者的力量》的末段,哈維爾寫到:「真正的問題:光明前途是否永遠那麼遙遠,還是早已存在,只不過因我們的盲目和懦弱,才令我們無法看見、發展他?」我們是否已習慣恐懼,甚至習慣冷漠,所以不願發掘甚至看見變革的可能性?
最後,我想叩問的是,無權力者能否改變命運,成為真正的有權力者?無權力者有沒有爭取應有權力的決心?長久以來我們聽信「權力使人腐敗,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敗」的教導,是否變相剝掉我們的獠牙,讓我們無力反抗、重奪自主?我們真有必要畏懼權力,畏懼得甚至不敢成為權力的主宰嗎?無權力者又能否意識到,真正的賦權,並非參與極權體制的遊戲,甘願作為底下的一枚棋子,而是應該創建新的世界觀、遊戲規則,成為具有主體意識的玩家——成為你自己?
尼采經常被人引用的「與怪物搏鬥者,當心自己也成為怪物」,固然是很寶貴的提醒。但許多人都把重點放在「當心自己成為怪物」的部分,卻忽略了「與怪物搏鬥」。搏鬥的處境是在生死關頭,人們為捍衛自我而無所不用其極,卻反而忘記了保存自我,免於醜惡的侵染。有別於尼采的語境,更多的人似乎只是不敢搏鬥,出於慚愧的心理,不單自費武功,甚至阻止別人搏鬥。我們都要認清現實,是無力跟怪物搏鬥,還是不願跟怪物搏鬥?而在存亡之際,我們又有何決斷?

如你願意支持我繼續寫作,可以給我一些讚賞,謝謝!你的讚賞對創作者來說是很大的鼓勵:)
如你願意支持我繼續努力,可以請我一杯咖啡☕:
https://ko-fi.com/sarenechan
歡迎每月定額支持我的寫作,讓我們在寒冬中互相守望,彼此送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1會員
158內容數
觀看電影後的所思所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慕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年初聽過一位仰慕已久的劇作家分享創作生涯,當時很受感動。不過隨着疫情和生活壓力,難免遺忘感動的初心。現在再次回想過來,發覺能給予我不少力量,藉此分享給其他對創作有熱誠的朋友。 劇作家談及處於這個躁動不安的時期,如何繼續創作、完成工作項目。相信對許多創作者、思考者、感知者來說,都是身處這個時代的關鍵問
近期,因歷史博物館的「香港故事」常設展關閉及大規模更新,掀起一陣懷古熱潮。不少人擔心香港故事會被篡改成Xianggang故事,也有人反思某國族主義的洗腦工程早就開始了。香港故事的展覽後感已有不少人書寫、整理,在此不贅。恰巧近日有機會到中文大學文物館參觀同樣關於舊時香港的「香港印象」展覽,借此介紹一下
——參與社會運動是個不斷審視及形塑自我的過程 許多人說,抗爭運動已經完了。無可否認,自從禁絕群眾活動後,人們能夠公開表達聲音的渠道變得越來越少,回歸「正常生活」的人也越來越多,推動社會變革的渴望與熱誠已大不如前。不過,對我而言,即使公表的社會運動經已停滯,內心的運動卻反而越演越烈。我開始發現,參與社
我有兩位最懷念的人,一位是我的嫲嫲,一位是幼時的家傭「姐姐」。 小時候,因為兩位家長都是在職人士,而兩位關係亦非常差,嫲嫲和家傭都是最照顧我的人。對我來說,他們才是真正的家人、真正的家長。 年少的我不懂事,總覺得嫲嫲打扮「老土」,談的東西也很無聊,做的飯也不太好吃,不怎麼喜歡去找嫲嫲。後來,因為父母
讀到眾新聞採訪被中共非法扣押12港人之一李宇軒的妹妹的報導,很是難過。對自由的追求與不公義的抵抗,改變了許多香港人的一生。不少人被迫做過往不敢做,甚至不敢想像的事,只為捍衛深愛的居所。有人為此賠上健康,有人失去親情,有人賭上「成副身家」,有人被迫流離失所,甚至有人失去生命。每思及此,心就很痛很痛。
日前,我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呼籲各界寄送心意卡給十二位被捕港人的帖文。朋友便回覆我一段新聞:政治犯梁天琦疑因收到涉及劫獄、越獄等不當內容的聖誕卡,遭調至最高設防監倉服刑。擔心弊大於利,會危害被捕者的安全,亦諷刺我曾說不再提倡各種和你寫活動,是出爾反爾之舉。 我回應道,你的疑慮不無道理,要是有人貪玩、輕率
年初聽過一位仰慕已久的劇作家分享創作生涯,當時很受感動。不過隨着疫情和生活壓力,難免遺忘感動的初心。現在再次回想過來,發覺能給予我不少力量,藉此分享給其他對創作有熱誠的朋友。 劇作家談及處於這個躁動不安的時期,如何繼續創作、完成工作項目。相信對許多創作者、思考者、感知者來說,都是身處這個時代的關鍵問
近期,因歷史博物館的「香港故事」常設展關閉及大規模更新,掀起一陣懷古熱潮。不少人擔心香港故事會被篡改成Xianggang故事,也有人反思某國族主義的洗腦工程早就開始了。香港故事的展覽後感已有不少人書寫、整理,在此不贅。恰巧近日有機會到中文大學文物館參觀同樣關於舊時香港的「香港印象」展覽,借此介紹一下
——參與社會運動是個不斷審視及形塑自我的過程 許多人說,抗爭運動已經完了。無可否認,自從禁絕群眾活動後,人們能夠公開表達聲音的渠道變得越來越少,回歸「正常生活」的人也越來越多,推動社會變革的渴望與熱誠已大不如前。不過,對我而言,即使公表的社會運動經已停滯,內心的運動卻反而越演越烈。我開始發現,參與社
我有兩位最懷念的人,一位是我的嫲嫲,一位是幼時的家傭「姐姐」。 小時候,因為兩位家長都是在職人士,而兩位關係亦非常差,嫲嫲和家傭都是最照顧我的人。對我來說,他們才是真正的家人、真正的家長。 年少的我不懂事,總覺得嫲嫲打扮「老土」,談的東西也很無聊,做的飯也不太好吃,不怎麼喜歡去找嫲嫲。後來,因為父母
讀到眾新聞採訪被中共非法扣押12港人之一李宇軒的妹妹的報導,很是難過。對自由的追求與不公義的抵抗,改變了許多香港人的一生。不少人被迫做過往不敢做,甚至不敢想像的事,只為捍衛深愛的居所。有人為此賠上健康,有人失去親情,有人賭上「成副身家」,有人被迫流離失所,甚至有人失去生命。每思及此,心就很痛很痛。
日前,我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呼籲各界寄送心意卡給十二位被捕港人的帖文。朋友便回覆我一段新聞:政治犯梁天琦疑因收到涉及劫獄、越獄等不當內容的聖誕卡,遭調至最高設防監倉服刑。擔心弊大於利,會危害被捕者的安全,亦諷刺我曾說不再提倡各種和你寫活動,是出爾反爾之舉。 我回應道,你的疑慮不無道理,要是有人貪玩、輕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 主權是擺脫理性束縛、不受束縛的高潮瞬間 ❏ 反脆弱能從不確定性和混亂中汲取力量和成長 ❏ 追求主權能讓人主動尋找混亂和不確定性 ❏ 體驗到主權的高潮,還能在這個過程中成長 ❏ 改變我們面對混亂和不確定性時的態度 ❏ 時刻準備在混亂和不確定中成長
Thumbnail
  「最危險的不自由就是我們體驗為自由的不自由」,齊澤克認為哲學能夠作為日常生活裡一個重要的「中斷」,讓我們產生疑惑,從而停下手邊的事情,進行關於存在的思考。而這一連串對於思考、對於自由、對於哲學的討論的開端,齊澤克選擇從幾年前一件中國網路上的熱搜話題開始。齊澤克稱其為:「在中國的一個奇蹟」。
Thumbnail
《一九八四》描寫了極權統治下的社會,充斥著監視、洗腦和歷史改寫,讓人不斷懷疑現實。本書描繪的極權統治,如同現實某些極權國家的生活寫照,被視作預言未來。透過思想監控、歷史的改寫、雙重思想等手段,探討極權統治對個人和社會帶來的影響。
即將掌權的人需要做好準備。這是一項困難的工作,艱難但不是不可能,特別是在當戰爭和死亡是唯一選擇的情況下。 極有可能的,就生命而言將不會有未來。我們已經來到了一條死胡同。認清這個事實令人難過,但它又是好的,因為這樣才有可能轉換到不同的方向。以今日的時事變遷,邏輯上的結論是一種全球性的自殺。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自由的界限,應當是他人的自由開始之處。』~ 約翰·斯圖亞特·米爾 米爾是在其的名著《自由論》(On Liberty, 1859)一書中詳細闡述了“害人原則(Harm Principle)”。其核心思想是,個人的自由只有在其行為對他人造成實質性害處時才可受到社會的限制。
Thumbnail
「當我生活在其中,而你所做的一切,不是為我時,那你就是在控制。」,這句話必須承認,接下來就是為理想,控制應該佔多少百分比的問題了。
Thumbnail
自己的權益需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我們關注、控訴,並且強烈地意識到:是時候直接俐落地改變蠶食我們許久的制度了。
Thumbnail
人民自決徵得同意 人們不喜歡失去權力。即使在最先進的民主國家,政府有時也會試圖避免失去治理權。另一方面,獨裁政權經常剝奪多數人的自由,任意行使權力,並殘酷地維持自己的權力。 政府中根深蒂固的腐敗,包括王室成員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濫用國家資源以及其他形式的腐敗和鋪張浪費。
Thumbnail
以前曾經讀到:「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到他人的自由為範圍。」這其實表示真實的自由還是受到社會人我之間的分際,而呈現受限的狀態。 同樣的,「一個人的人權也以不侵犯到他人的人權為範圍」,這在某些程度也表明人權是受限,特別是當他侵犯到他人的人權以後,人權勢必受到限制,甚至取消,不然政府就沒有權力把侵犯人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 主權是擺脫理性束縛、不受束縛的高潮瞬間 ❏ 反脆弱能從不確定性和混亂中汲取力量和成長 ❏ 追求主權能讓人主動尋找混亂和不確定性 ❏ 體驗到主權的高潮,還能在這個過程中成長 ❏ 改變我們面對混亂和不確定性時的態度 ❏ 時刻準備在混亂和不確定中成長
Thumbnail
  「最危險的不自由就是我們體驗為自由的不自由」,齊澤克認為哲學能夠作為日常生活裡一個重要的「中斷」,讓我們產生疑惑,從而停下手邊的事情,進行關於存在的思考。而這一連串對於思考、對於自由、對於哲學的討論的開端,齊澤克選擇從幾年前一件中國網路上的熱搜話題開始。齊澤克稱其為:「在中國的一個奇蹟」。
Thumbnail
《一九八四》描寫了極權統治下的社會,充斥著監視、洗腦和歷史改寫,讓人不斷懷疑現實。本書描繪的極權統治,如同現實某些極權國家的生活寫照,被視作預言未來。透過思想監控、歷史的改寫、雙重思想等手段,探討極權統治對個人和社會帶來的影響。
即將掌權的人需要做好準備。這是一項困難的工作,艱難但不是不可能,特別是在當戰爭和死亡是唯一選擇的情況下。 極有可能的,就生命而言將不會有未來。我們已經來到了一條死胡同。認清這個事實令人難過,但它又是好的,因為這樣才有可能轉換到不同的方向。以今日的時事變遷,邏輯上的結論是一種全球性的自殺。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自由的界限,應當是他人的自由開始之處。』~ 約翰·斯圖亞特·米爾 米爾是在其的名著《自由論》(On Liberty, 1859)一書中詳細闡述了“害人原則(Harm Principle)”。其核心思想是,個人的自由只有在其行為對他人造成實質性害處時才可受到社會的限制。
Thumbnail
「當我生活在其中,而你所做的一切,不是為我時,那你就是在控制。」,這句話必須承認,接下來就是為理想,控制應該佔多少百分比的問題了。
Thumbnail
自己的權益需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我們關注、控訴,並且強烈地意識到:是時候直接俐落地改變蠶食我們許久的制度了。
Thumbnail
人民自決徵得同意 人們不喜歡失去權力。即使在最先進的民主國家,政府有時也會試圖避免失去治理權。另一方面,獨裁政權經常剝奪多數人的自由,任意行使權力,並殘酷地維持自己的權力。 政府中根深蒂固的腐敗,包括王室成員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濫用國家資源以及其他形式的腐敗和鋪張浪費。
Thumbnail
以前曾經讀到:「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到他人的自由為範圍。」這其實表示真實的自由還是受到社會人我之間的分際,而呈現受限的狀態。 同樣的,「一個人的人權也以不侵犯到他人的人權為範圍」,這在某些程度也表明人權是受限,特別是當他侵犯到他人的人權以後,人權勢必受到限制,甚至取消,不然政府就沒有權力把侵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