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水瓶鯨魚的《 原來, 我那麼喜歡你》讓我對「都市愛情的虛與實、性與愛」有不同的想法跟感受,那曹又方老師的《活出真情自我》是讓我對「關係與認識自我」有更多的了解。
作者簡介
曹又方,本名曹履銘,有筆名蘇玄玄、金名、光虹等。1942年生於上海,1949年隨雙親赴台灣,在文壇上有「張愛玲第二」的封號。在80年代被譽為台灣「十大暢銷女作家」之一。著作創作文類有小說集約17本、散文集約38本與傳記2本,小說集中的《做一個有智慧的女人》、《人生一定要精彩》、《越來越會愛》等作品被很多女性奉為經典。2009年3月24日因心肌梗塞病逝於台大醫院,得年67歲。
四個點子
《活出真情自我》內容分為四個點子,愛情、人生、成長、智慧。在這各分享一篇,較有共鳴感的文章。
愛情點子 - 《不結婚的媽媽》
文首寫著「未婚女性在某些時刻,會求子之情殷切,以為生個寶寶是一件十分有趣好玩的事。但是,孩子生了出來,便再也收不回去。」只能說,曹又方老師在當年就對很多女性渴望結婚生子的盼望,寫得非常貼切。
女性甘願在婚姻體制外生養孩子,除了女性主義抬頭,自我意識強烈的緣故外,有一部分是十分前衛而且獨立的女性,她們不想或無法擁有另一伴,卻又想滿足母性的渴望。而另一部分的傳統女性玩的就是男女遊戲,藉由孩子做永世的糾纏與籌碼。雖然社會越來越開放,女性儘管能對自己的身體作主,要不要孩子都是選擇,而向一個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男人借個種,也神鬼不知。
一位好友,是一位非常獨立堅強的女性,在前幾年,她陪伴著罹癌的母親的那段日子裡,她母親希望她能有個孩子,可以互相陪伴。於是她鼓起勇氣果決去國外做人工受孕,生了個超級可愛的兒子。遺憾的是,她的母親還沒來得及親眼看到孫子就離世了,但兒子的到來給了她新生命的寄託。
無論是為了滿足母親的遺願,還是自己也有這想法,這是她的選擇,相信她能扛起一切責任也會幸福。而有些女性不一樣的是,有些確是被迫無奈地生下,有些是賭氣,有些則是拿自己身體遊戲人間。
每一個生命都是莊嚴的生命,既未被徵詢意見就來到世上,那請學習負起對自己對生命的責任。
人生點子 - 《好女人和壞女人》
所謂好女人,遵從傳統、循規蹈矩、無私奉獻與犧牲,在世俗的瑣碎中,成全周遭他人來完成自己。也可以說做別人要她的做的,卻對自己不好的事。而所謂的壞女人,做自己要做的事,做對自己好的事。
以上對壞女人的描述只是用好女人的相反做個反諷,並不是說做自己就是壞女人。我理解這段話的意思,我的母親阿姨外婆奶奶等的當時那些年代,她們幾乎就是困在好女人的規範裡,整個家庭甚至於家族的一切,都得順應傳統,成就一個家庭的藝術。甚至於無法生育或生不出男的,都是她們得在傳統中背負的宿命。
在當今社會,女人常被要求要獨立自主,不能太依賴男人,但又似乎無法完全脫離傳統觀念的某些束縛跟執念,而依然想要求女人。傳統沒有不好,而是心態問題,要適應時代調整,不管男女還是家庭成員之間,都要學習改變跟溝通。
每個人都必須培養自己,面對強有力的趨勢潮流,言論思想,甚至於質疑之心,才能做出真正對自己好的獨立思考。
成長點子 - 《一千個自我》
「人是很難看清自己的。」在複雜的現代社會,一個人又何止有雙面人格,一個人所擁有的自我,多達成百上千,是稀鬆平常的事情。除了大善大惡以外,所有人的身上都具有善惡的本質,人的心理是複雜且奧秘,雖大多是善壓制惡,但不可否認黑暗面的存在。
職場裡常聽到雙面人,但雙面的又何止是人?事物本身也都有一體兩面,真假虛實。一個人的成長因歷練而造就很多不同人格特質的自我,就一般人來說,大多只熟悉自己最以為的那個自我,而忽略或掩蓋了其他自我。也隨著角色立場而改變,根據經驗有不同的面目與詮釋,父母、子女、公司老闆、員工、合作夥伴、情侶、夫妻、朋友等等,試著想想,是不是每個自我都有點不一樣呢?
當這個自我快把自己煩死了,有時也會慢慢轉變成另一個,來適當的調整跟平衡;光明與黑暗、熱鬧與清靜、痛苦與狂歡、冷酷與慈悲、堅強與軟弱等等,何嘗不是輪流交替在人生中演出。
善惡的消長,固然取決於我們的修為,有時候也被命運和機緣所操控。
智慧點子 - 《港邊物語》
分享這篇,因為文中提到了「貓」。某年冬日她去希臘小島,探訪位於島峰的月神廟,文中提到了很多美景與愛情導師的古希臘女詩人莎茀,但她看到最為驚喜震撼的一幕是一大群各式花色的大大小小的貓,不怕生的在廣場上成群結隊。
對於貓咪來說,牠們或許擁有世上最為獨立的靈魂吧!卻願意在這與人共處,可以見得島上居民的和平友善與溫柔。現代很多人養寵物,有些人因為愛心,有些人是為了功能性,當然除了喜歡,寵物們的陪伴也慰藉了寂寥。藉此再次呼籲,請勿棄養。
有牠們在身邊,無論是一天工作的辛苦煩悶,或遇到甚麼難過的事,把牠們緊緊擁在懷裡,看著捏著那張可愛呆萌的臉,就像電池充飽了電力,繼續再戰。
動物天真自然,總是毫不吝惜給人類以愛,而人類的愛,卻往往是有條件的,變易不居的,甚至不是平等的愛,真是人不如貓。
書架上,《活出真情自我》這本書看得最久也翻過最多次,曾經還在內頁寫了一段話,跟看書畫重點似的痕跡。看著這以前的字跡跟現在大大的截然不同,筆跡心理學家說「改變字跡就能改變人生」,我不知道是不是這樣,但越是輕柔的,越要用自己親筆寫下的字紀錄它,讓它變得有重量、變得足以被記住,這大概就是手寫的意義吧,例如:這本書、一直收藏著的明信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