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一書後,作者系列作品的另一本即是《
活出全新的自己》,是一本描述關於面對自己舊有傷痛,療癒、並且再次贏回生命最初喜樂的故事,作者張德芬在這本書中同樣以故事的手法來去介紹與說明:
我們生活當中那些勾起自己極大情緒反應的事件,其實是過往傷痛所致,如果不去根源裡面對和療癒,就只會一再地出現生活中,直到我們學會。
故事的開始是以幸雄、向東二個人做為男女主角,他們彼此對於對方都有初見面即反感的反應,而後他們二個及世界上的另一些人,都會在午夜時一起來到外星球參與圖特(外星人名)的實驗計畫,並在一路過程中獲得療癒自己的禮物。書中將這條療癒的道路分成三個階段:喚醒、療癒、創造。在不同階段中,主角們都有各自的功課要去面對和處理,同時,作者也在故事之中編織她個人參與各種身心靈課程中會用到的方式,並在附註中提供來源,是故事,也某種程度上可以當成工具來使用。
以下先就書中三個階段裡的重點做整理:
一、喚醒沈睡中的自己
註:在這裡,心所代表的不僅是思想、情緒,還有感官所能覺受到的各種刺激的反應,以及心裡的意象、衝動、直覺等等,這些都是屬於心的範疇。
外星人圖特在一開始說明了人本來該有的樣子(上圖左),然而現代人卻都反著來,於是車子開不動,而且輪子還一大一小。
在喚醒自的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觀察自己」,尤其當眼前的人、事、物引發自己不舒服的感受時,更是需要停下來觀察的重要時刻,書中,也特別介紹如何在生活中觀察自己:
在生活中觀察自己的步驟:
- 當有負面情緒時(生氣、悲傷、煩躁等不舒服感受)要能夠覺察到,然後告訴自己:「哦!此刻我有負面情緒了!」這時最重要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內在,而不是放在那個引起你負面情緒的人事物上。
- 先觀察自己此刻肢體動作,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體上面,可以讓你不致於完全陷入情緒衝擊當中。
- 試著去看見自己在想什麼,即:觀察自己的思想。如果你能傾聽那個「腦袋中喋喋不休的聲音」,你就是在觀察你的思想。觀察自己有一點要注意,即:千萬不要批判自己,或為自己的情緒辯護,甚至為自己的行為自圓其說。聽到後請你帶著覺知和愛去觀照它。它只是一個思想,不代表你,不要認同,不要批判,只是看著它。
- 情緒其實就是身體對你思想的一個反應,只不過有時你還沒覺察到思想,情緒就起來了。感覺你的身體,哪個地方緊繃不舒服?觀察它、觀照它,允許它存在,全然去經歷它,不要抗拒。你會發現,你的全然接納和全然經歷,會讓它更快消失。
在這個階段中,書裡也提及可以從事一些提升靈性空間的活動,所謂「提升靈性空間」是指會讓人在生活中感受到內心的一種悸動,感覺到一股深沉的喜悅或平安,諸如(但不限於)以下:
- 跟寵物或小孩玩(要全神貫注,而不是心有旁騖)
- 與自己愛的人共度優閒、溫馨的時光(要全然地臨在,而不是例行公事)
- 照顧自己養的花草、寵物 或 清理自己居家的空間
- 聆聽優美的音樂 或 聽一場好的演講,並與主講人產生共鳴
- 輕鬆地讀一本讓人回味或受益的好書
- 與大自然共處:去郊外玩,或是花點時間享受藍天、白雲、花草、樹木等自然界的景物
- 寫東西(日記或部落格,與自己的內在有所接觸)
- 做自己喜歡且需要投入創意的藝術創作 或 欣賞藝術創作或表演
- 可以放慢動作的運動(游泳、慢跑、瑜伽、太極拳)
- 宗教的修持 或 靜坐冥想
當我們能夠在生活中觀察自己,就可以準備進入下一階段,療癒受傷的過去,以下摘錄書中提到擁抱自己陰影的作業:
擁抱自己陰影的作業
- 找出一個你常會指責別人的議題,這件事常讓你有很強烈的情緒反應,寫下:我不喜歡____________的人(要投入並表達你的情緒)
- 回顧你過去一生,什麼時候曾經遇到這樣的事和人?你家裡有誰是這個樣子的?要從童年開始想
- 再想想你這一生中,是否曾經對他人做過同樣的事?在回想這些往事的時候,你是否覺得羞愧或心痛?
- 再想想,你什麼時候曾經對你自己做過這樣的事?
- 你對這個議題有很強的情緒反應,這樣的行為、反應對你有什麼幫助?找出它們之後,帶著感恩的心看著它們
- 回到心的中心去,打開你的心,擁抱你的陰影,接受你自己。
擁抱自己陰影的目的在於,當我們接受並整合自己的陰影,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變成比較完整的人,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整合自己的陰影,就會不停地對別人投射你的陰影,不斷地批判他人,使得人際關係變得很糟。
二、療癒受傷的自己
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成人是曾經受傷的孩子,這些傷,來自孩童時期不被理解和不被接納的部分,如果當我們長大了,卻仍帶著這樣的傷在身上,就會像馬戲團裡的那頭大象的故事一樣,發生火災之際,還以為自己是當時年幼掙脫不開繩子的小象,卻忘了自己已經長大,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可以為自己負責,並回頭照顧當時的自己。
在本書中的第二階段,開頭即用一張圖來說明一個孩子偏差行為形成的過程:
註:每個孩子來到地球,有二個最基本的需求:重要和歸屬感
然而,很多大人遇見孩子的問題,都不斷外求,期待能去學習技巧或找專業人士來幫忙改變自己的孩子,卻從沒想過,真正要改變的是家長自己,不是孩子。被錯待的孩子長大後,如果沒能回頭先療癒自己的傷,極有可能複製上一代的行為,直到有個人開始先把這樣的模式停.下.來!
想要走出來,就得從受害者當中出走,去面對自己的負面感受,並與之安然共處,同時將這個痛苦整合進來,這裡,書中有個轉念作業,附註中也特別提到是來自Byron Katie的一念之轉工作坊,因此,我另外在網路找了相關資料,參考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