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XCATCHPLAY+|《進擊的巨人》:讓故事高牆倒下吧!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進擊的巨人》第四季海報/CATCHPLAY+ 提供
由諫山創同名漫畫改編的《進擊的巨人》電視動畫,一到三季由 WIT STUDIO(從 Production I.G 獨立出來的工作室)負責,播映始自 2020 年冬季的第四季(The Final Season),則由 MAPPA(MADHOUSE 創社元老丸山正雄在 2011 年成立的新公司)接棒。而這部在日本得放在深夜時段的動畫,究竟有什麼魅力推動了漫畫暢銷,在熱血勵志少年漫畫道統中別開生面,一躍成為「邪道」霸主呢?
說是「邪道」,連載初期諫山創原本筆觸就呼應著故事核心的怪誕:強化人物骨相如眼周的陰影線讓人想起伊藤潤二的陰鬱角色,彷彿缺了生殖器官的寫實人體模型的、壓倒性的巨人讓人類出現末世危機,人類豎立用三道環形巨牆假裝相安無事的異托邦,以及人類自鳥籠裡的屈辱奮起、帶有蒸氣龐克色彩的搏鬥姿態,還有暗湧著拉夫克雷夫特(Lovecraft)式「宇宙(而其實連同人類自身)作為陌生而殘酷的怪物」⋯⋯但看下去才發覺,所有伏筆會繼續推翻,世界之外還有世界,真相底下還藏著其他人的真相,《進擊的巨人》最尖銳也最溫柔體察之處,正是淋漓展現著角色身上的雙重現實(double orientation to reality),濃稠而無法化解的悲傷與憤怒,教人驚心。
前三季的故事圍繞在主角艾連.葉卡與同伴接受訓練、保護家園,被捲入一道牆一道牆內的真相探查,以及一層層剝開自己和這塊區域人類的身世,動畫製作團隊在人物設定、敘事順序、巨人變身的特性和線條的強化有些微調整,清晰地打開巨人世界輿圖,澤野弘之的磅礡配樂也替觀眾定位了不同情感經驗的座標。而總監督(導演)荒木哲郎(代表作如《學園默示錄》)擅長犀利的運動感分鏡,自壓抑的氛圍帶出了魄力的打擊,更延續到整個世界觀在血腥底下的反諷後勁。
第四季團隊用三維模型渲染 2D 動畫開篇即展現酣暢的動作效果,而非動作場景對漫畫分鏡的改動更大,比如讓原本悲傷沉澱的氛圍轉化成創傷的驚悚感(一場餐桌戲讓我想起艾瑞.艾斯特的《宿怨》,另一場則讓我想起奈.沙馬蘭的《探訪驚魂》)──而故事自此恰好是大幅度的時間、空間、視角轉換,當仇恨變為深沉悲傷,而角色勢必要帶著雙重負重前行,卻恐再翻盤成另一種境地⋯⋯。
政治是給敵人下精確嚴格的定義。在《進擊的巨人》,政治有著愛與敵的雙重超載:是理念與行動的強度,也是愛的差異性的強度。
可是,於我來說,這份超載的情感像是一種自虐:我們活在得靠虛構補牆的世界,看了許多故事,故事外的故事,後設的,傳統的,到現在,竟然會繼續享受被擊潰的痛苦。
於是,與其問《進擊的巨人》的故事可以提供什麼,我想問的是,我們可以承受故事到什麼樣的地步?
是巨人作為敵人太有魄力,而成為巨人也是。是讓高牆倒下的魄力,讓誰的高牆造起,又讓誰的倒下。更在於,太多堵牆,太多巨人,太多真理。我們都很清楚,好與壞的相對,善意與另一種善意的相對,善意後面惡行與善意後面惡行的相對⋯⋯但在這裡,你被迫警醒,每一個情境式難題都是由這些血肉大量地構成。
暴虐是自由的條件,止戰是虛無的假設。
故事裡,每個巨大張力給出的條件與假設,讓角色不得遁入日常的平庸混沌而消極地不選擇。
每個生命進入的政治性處境,每項選擇後面的捨棄,都被整齣動畫在角色、時間、空間上這樣攤開,你也因此不能逃避到只有選擇的那一刻──僅有那一刻,會是過份樂觀,或過份簡單樂觀的悲觀。在這個情況下,界線不是那道界線,而原本就是治絲益棼的纏線。當牆內與外、禁錮與守護不斷反轉,巨人與人都深受現實的雙重性的刺激,人因同理他人的真理而欲貫徹自己的真理到底⋯⋯
相較之下,虛無是如此簡單。活著的每一天你卻選擇直面黑暗。
活著,在這裡卻也不是殺出勝路的至高真理。生命的唯一性,總因太快認識到命運無法掌握,在最好的方針下被放棄。悲劇也是這麼果決地被同伴理解:「放棄夢想去死吧,帶領人們前往地獄,另外一部份由我解決。」
當人與人,群與群,自己的過去與未來,自己與屬群,矛盾,對立,變化,外延或內蘊地強化「一切不可確信」⋯⋯那些時常透過倒敘強調的己方伏埋的智計,有一天反過來指向世事移轉的內部疑心,那些閃回的悲傷,正對著每一個選擇放棄的空缺,像是玩疊疊樂一般,抽取一直以來情感得以安放、重心得以穩妥的故事高塔。
在這個危局之中,有什麼是可以確信的?是那些選擇的瞬間,你經過,記住,但不能留下來,像穿梭在隨時崩塌的迴梯,在下一步,它們可能會從那一刻砸落,擊潰你,你必須承受它,然後繼續走下去。前進,會有不自由的可能,但不前進,只有一種可能。
進擊的、巨人。(「在任何時代,這份意志都會繼續前進。」)
在這條路上彷彿逐步印證著,你孤獨到什麼地步,我也得以承受到什麼地步。
《進擊的巨人》現可於 CATCHPLAY+ 觀賞,連結請點我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今際之國的闖關者》最成功之處,也是漫畫創作者麻生羽呂的智慧,透過許多城市年輕人所熱愛的遊戲機制,讓他們體會被死亡追逐的恐懼,激發向死而生的生命覺醒,改變一個原本只有抱怨且只想佔便宜的年輕人,懂得奉獻助人的精神,而願意融入群體,一方面感激他人的奉獻,另一方面也奉獻自我的才華。
現在背著的債,是能打開美好未來的鑰匙,還是讓人走不到明天的凶器?種種限制掐著命運,在有限選擇之中,哪一種才是真心想要的生活?今日承受的痛苦,要如何轉化成未來的美好?我們每天可能都在問這些問題,笑淚交織的《大債時代》,為這種心情做出最好的詮釋,陪著觀眾摸索我們共同身處的大債時代。
在第七話〈MHz〉中,馬庭觀賞老爺爺由一生二,再生眾生的魔術,揭露了不同情境下的一體兩面,正如第二話〈金色鞋子〉中的鯛良與牛山、第三話〈雙唇〉中的蝶野與瑪莉亞。雙生的概念是建構整部劇的核心,少年球棒與瑪洛米正是缺一不可的運行動力──少年佔片頭,瑪洛米據片尾,雙方以各自的方式操控眾生。
《Sweet Home》的背景設定為2020年,正同於在現實時空中與疫情作戰的我們。在全球化的情境因疫情緣故而中斷下,半封閉的社會型態將觀眾與劇中的末日情節相互交會。劇中的台詞:「就連最深的黑暗,也是從最昏暗的光線中消失。」片中的噬人怪物,正是要讓我們學習著如何與黑暗共處,並在黑暗之中找尋光亮。
這齣戲最吸引人的,其實不是什麼讓人驚喜連連高潮不斷的劇情,也不是赤楚衛二與町田啟太之間那帶點清甜微香的互動,而是無意間能看見其他人孤島樣貌的安達,是「如何」打開他自己的孤島的門,讓黑澤輕輕地踏入──故事一切的精采,就是這個如何而已。
我們終究無法滿足於貝絲透過各種方式的自我賦權,或是甘於《后翼棄兵》如何於最後帶出一個「必須成為自己」的理想主義式號召。不過,藉由《后翼棄兵》的劇情層層地反映了女性主義的核心價值如何更迭,也許我們能夠設想一個尚未到來的第四波女性主義,並將之命名為第三階段之「半」⋯⋯
這是《今際之國的闖關者》最成功之處,也是漫畫創作者麻生羽呂的智慧,透過許多城市年輕人所熱愛的遊戲機制,讓他們體會被死亡追逐的恐懼,激發向死而生的生命覺醒,改變一個原本只有抱怨且只想佔便宜的年輕人,懂得奉獻助人的精神,而願意融入群體,一方面感激他人的奉獻,另一方面也奉獻自我的才華。
現在背著的債,是能打開美好未來的鑰匙,還是讓人走不到明天的凶器?種種限制掐著命運,在有限選擇之中,哪一種才是真心想要的生活?今日承受的痛苦,要如何轉化成未來的美好?我們每天可能都在問這些問題,笑淚交織的《大債時代》,為這種心情做出最好的詮釋,陪著觀眾摸索我們共同身處的大債時代。
在第七話〈MHz〉中,馬庭觀賞老爺爺由一生二,再生眾生的魔術,揭露了不同情境下的一體兩面,正如第二話〈金色鞋子〉中的鯛良與牛山、第三話〈雙唇〉中的蝶野與瑪莉亞。雙生的概念是建構整部劇的核心,少年球棒與瑪洛米正是缺一不可的運行動力──少年佔片頭,瑪洛米據片尾,雙方以各自的方式操控眾生。
《Sweet Home》的背景設定為2020年,正同於在現實時空中與疫情作戰的我們。在全球化的情境因疫情緣故而中斷下,半封閉的社會型態將觀眾與劇中的末日情節相互交會。劇中的台詞:「就連最深的黑暗,也是從最昏暗的光線中消失。」片中的噬人怪物,正是要讓我們學習著如何與黑暗共處,並在黑暗之中找尋光亮。
這齣戲最吸引人的,其實不是什麼讓人驚喜連連高潮不斷的劇情,也不是赤楚衛二與町田啟太之間那帶點清甜微香的互動,而是無意間能看見其他人孤島樣貌的安達,是「如何」打開他自己的孤島的門,讓黑澤輕輕地踏入──故事一切的精采,就是這個如何而已。
我們終究無法滿足於貝絲透過各種方式的自我賦權,或是甘於《后翼棄兵》如何於最後帶出一個「必須成為自己」的理想主義式號召。不過,藉由《后翼棄兵》的劇情層層地反映了女性主義的核心價值如何更迭,也許我們能夠設想一個尚未到來的第四波女性主義,並將之命名為第三階段之「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比起精心安排的歌舞,《柔伊的讀心歌單》更感動我的是劇情,尤其是在前幾集的鋪陳之後,衍生出的各種發展。不論是柔伊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與感情問題,在工作場所遭遇的各種壓力,以及她與家人如何面對重病父親不可避免的緩慢死亡,或者她哥嫂如何面對新生兒的降臨等等,都有溫柔細膩的描繪。
Thumbnail
那天下午,莫子儀不斷在掏心分享一大段之後,露出歉然而自覺的笑。這和舞台上那個頂天立地的影帝,判若兩人。我說出我的觀察:他曾說過不喜歡宣傳,不想過度「解釋」戲,想把詮釋留給觀眾,但在各種訪談裡、或像這樣的下午,他又是推心置腹的。這會不會矛盾?「當然不矛盾。」
Thumbnail
現在背著的債,是能打開美好未來的鑰匙,還是讓人走不到明天的凶器?種種限制掐著命運,在有限選擇之中,哪一種才是真心想要的生活?今日承受的痛苦,要如何轉化成未來的美好?我們每天可能都在問這些問題,笑淚交織的《大債時代》,為這種心情做出最好的詮釋,陪著觀眾摸索我們共同身處的大債時代。
Thumbnail
應該不少人最近也觀賞了這部 80 年代的經典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是早期引領文學改編電影的成功作品之一,吳念真提筆改編自黃春明的同名小說,將三則短篇故事〈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頂帽子〉與〈蘋果的滋味〉分別交由侯孝賢、曾壯祥以及萬仁三位導演執導,以寫實主義重現戰後一代艱困貧瘠的無奈困境與鄉土面貌。
Thumbnail
老去總在一瞬間,成長也不出如此,侯導創作脈絡中相似的風景,母親葬禮上痛哭失聲的那刻,離島當兵夜裡獨自落淚的那刻,以及在市集中高聲疾呼的那刻,依然為現在台灣仍在經歷的時代縮影,不僅僅是共同乘載的個人情懷,更是每個漂泊遊子的成長烙印,一如朱天文的文字凝視:潮岸不知伸向何方,他們亦將是、其去未知。
Thumbnail
《童年往事》與《風櫃來的人》是侯導電影中我數一數二喜歡的幾部,像一條不知盡頭在何方的路,有時大霧瀰漫,有時蜿蜒曲折,有時泥濘顛簸,淡淡的鏡頭深深訴說著成長與死亡,緩緩的歌聲悠悠呼喚著哀傷與感慨,誰也說不出成長是什麼,死亡是什麼,但這些事物相伏相倚。
Thumbnail
若世間萬物皆可以操弄、包裝、行銷,當作商品來兜售,那麼愛情的生與死,就像米開朗基羅繪製於西斯汀禮拜堂穹頂的創世紀,每一個過程都能被賦予制式意義,甚至被簡單符號化和公式化,卻從來沒有人能用金錢販賣或購買真正的愛情,充其量只是愛情的延伸象徵,或以愛情包裝的噱頭。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比起精心安排的歌舞,《柔伊的讀心歌單》更感動我的是劇情,尤其是在前幾集的鋪陳之後,衍生出的各種發展。不論是柔伊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與感情問題,在工作場所遭遇的各種壓力,以及她與家人如何面對重病父親不可避免的緩慢死亡,或者她哥嫂如何面對新生兒的降臨等等,都有溫柔細膩的描繪。
Thumbnail
那天下午,莫子儀不斷在掏心分享一大段之後,露出歉然而自覺的笑。這和舞台上那個頂天立地的影帝,判若兩人。我說出我的觀察:他曾說過不喜歡宣傳,不想過度「解釋」戲,想把詮釋留給觀眾,但在各種訪談裡、或像這樣的下午,他又是推心置腹的。這會不會矛盾?「當然不矛盾。」
Thumbnail
現在背著的債,是能打開美好未來的鑰匙,還是讓人走不到明天的凶器?種種限制掐著命運,在有限選擇之中,哪一種才是真心想要的生活?今日承受的痛苦,要如何轉化成未來的美好?我們每天可能都在問這些問題,笑淚交織的《大債時代》,為這種心情做出最好的詮釋,陪著觀眾摸索我們共同身處的大債時代。
Thumbnail
應該不少人最近也觀賞了這部 80 年代的經典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是早期引領文學改編電影的成功作品之一,吳念真提筆改編自黃春明的同名小說,將三則短篇故事〈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頂帽子〉與〈蘋果的滋味〉分別交由侯孝賢、曾壯祥以及萬仁三位導演執導,以寫實主義重現戰後一代艱困貧瘠的無奈困境與鄉土面貌。
Thumbnail
老去總在一瞬間,成長也不出如此,侯導創作脈絡中相似的風景,母親葬禮上痛哭失聲的那刻,離島當兵夜裡獨自落淚的那刻,以及在市集中高聲疾呼的那刻,依然為現在台灣仍在經歷的時代縮影,不僅僅是共同乘載的個人情懷,更是每個漂泊遊子的成長烙印,一如朱天文的文字凝視:潮岸不知伸向何方,他們亦將是、其去未知。
Thumbnail
《童年往事》與《風櫃來的人》是侯導電影中我數一數二喜歡的幾部,像一條不知盡頭在何方的路,有時大霧瀰漫,有時蜿蜒曲折,有時泥濘顛簸,淡淡的鏡頭深深訴說著成長與死亡,緩緩的歌聲悠悠呼喚著哀傷與感慨,誰也說不出成長是什麼,死亡是什麼,但這些事物相伏相倚。
Thumbnail
若世間萬物皆可以操弄、包裝、行銷,當作商品來兜售,那麼愛情的生與死,就像米開朗基羅繪製於西斯汀禮拜堂穹頂的創世紀,每一個過程都能被賦予制式意義,甚至被簡單符號化和公式化,卻從來沒有人能用金錢販賣或購買真正的愛情,充其量只是愛情的延伸象徵,或以愛情包裝的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