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文資總盤點3:美援、農夫、琉璃筒瓦—臺大農業陳列館】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建於1963年,臺大農業陳列館坐落在臺大正門口和新生南路側門口之間,為建築師張肇康和有巢建築事務所合作的建築。農業陳列館又名洞洞館,因著外牆上的孔洞特色,農業陳列館儼然成為校內外師生踏入側門,甫入眼簾的特色建築。今日,臺大學生會文化部將從歷史背景、建築特色、使用現況,以及其棄留爭議等四大面向,為各位介紹農業陳列館此一建築。
▎美援計畫下的產物
  農業陳列館的誕生和美援有關,1959年,為展示美援下的農業成果,農復會委託建築師虞日鎮設計一展覽性設施,預計在臺大椰林大道的西北處打造農業陳列館。1928年日本原規劃此處為校本部(行政大樓),後來沒有建成。1960年此處預定規劃為「文教中心」,預計拆掉基地上的臨時教室,打造四棟建築,北面為農業陳列館、西面為人類系館、東面為農業經濟推廣館(後為哲學系館)、南面為自然歷史博物館(未興建)。
  有鑑於美援計劃下的建築設計圖要經過層層審核,還需要附上英文的設計理念說明。有巢建築事務所主持人虞曰鎮,找上甫結束東海大學校園規劃的張肇康。張肇康,畢業於哈佛設計學院,受到當時任教於哈佛的現代建築大師葛羅培斯(Walter Gropius)影響,其建築作品偏向簡約、現代、理性的風格。
  在張肇康的主導下,農業陳列館於1963年建成。1964年、1970年建成的哲學系館、人類系館,則為有巢氏建築事務所之仿作。因著牆上打洞讓自然光透進琉璃帷幕的特色,和ㄇ字型排列方式,農業陳列館、哲學系館、人類系館又被合稱為洞洞館、三合院。
▎現代中國建築
  初始農業陳列館的目的是農業外交下的展覽場域,其建築語言後來才受到大眾和建築學界的重視。1996年建築師王俊雄在《建築師》期刊寫〈臺灣早其現代建築之一:張肇康與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一文,才讓張肇康和農業陳列館正式被帶到大眾和學界面前。其文談及張肇康的學經歷背景、1960年的時代氛圍和現代建築的意義。透過系統性的整理,王俊雄奠定了農業陳列館在臺大椰林大道上的重要性,也為大眾揭開此建築的設計隱喻。
  王俊雄認為,農業陳列館補足了椰林大道上西北端的空缺,和同時期的王大閎設計的第一活動中心(活大)共同佇立在椰林大道東西兩端點上,成為椰林大道上少數的非樣式建築。農陳館的設計受到戰後接收臺灣的國民黨政府影響,政府企圖透過建築重塑傳統中國樣貌,然而有一批經過歐美現代概念薰陶的建築師(如王大閎、張肇康)則追求以現代建築語彙呈現傳統中國概念,於是出現了「現代中國建築」的建築風格。這些有過中西求學經驗的建築師,一方面希望引現代建築進入臺灣,一方面希望能保有中國傳統文化,遂有了這種中西並立,折衷樣式的建築實驗。
  農業陳列館的中國建築象徵可分為台基、屋身跟帷幕三個部分。抬升四階的台基和內縮走廊象徵傳統中國建築的台基和屋身;琉璃筒瓦帷幕則代表傳統中國建築的大斜屋頂,這種外牆設計讓大眾走進館內二樓時,有種進入中國建築的感覺。一樓內部左右分置兩座階梯,巧妙將空間區隔成三段,王俊雄認為這種設計是傳統中國合院建築和現代密斯空間的結合。
  當時椰林大道上的建築為方院形式,張肇康原本構想建立四座建築,打造一個開放式的四合院空間。後來建成的洞洞三合院,在材料上選擇以清水混擬土處理傳統中國的屋脊與屋樑特色、在形式上將中國建築立面化,內部設計蘊含傳統中國理念和現代空間思維。
  農業陳列館不僅是張肇康融合東西文化的代表作,更反映了1960年代現代思潮底下,在臺灣的建築師如何理解現代建築語言、和企圖保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意念。成為臺灣具有代表性的60年代現代建築。
▎使用現況
  做為一展覽性設施,農陳館隨時間演變有相應的展出功能。早期配合政府外交需要,農陳館成為外賓訪臺的必經景點。此時臺灣還保有聯合國會籍,因此展出內容以臺灣農業土地改革和農業發展經驗為主,農陳館成為發展農業外交的重要成果之一;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後,外賓參觀次數減少,農陳館則成為農業團體舉辦農業特展的場所,展出內容以著重在臺灣農業成果和農業科技發展;近年來因著場館內部翻新和時代趨勢,農陳館成為兼具展示和教育意義的場所,展出內容轉至生態和在地特色、例如臺大校園生物多樣性特展,以及環保生態、有機農業成果等特展。
  目前一樓規劃為特展區、二樓為常設展和特展二區,三樓為教室兼演講廳。除辦理各式主題特展、導覽進行農業推廣外,農陳館三樓也開放場地租借提供講座、學術研討等教育推廣使用,並以永續經營作為發展目標。
▎棄留爭議
  1994年,鑒於文學院使用空間不足和資源分散問題。文學院擬打造「人文大樓」,將洞洞館和舊地理系館劃為預定地。舊地理系館後來成為新教學大樓場館、因此文學院擬在洞洞館建築基地上興建人文大樓。
  2006年,因為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先生的捐贈,人文大樓有了經費來源,人文館計劃遂開始實行。不過人文大樓從尚未興建起,便有正反兩方持不同意見。反對洞洞館拆除的校內外人士主張,洞洞館的歷史建築特色,歷史記憶應被保存;同時,部分哲學系館、人類系館的師生於受訪和會議中表達意見,他們表示雖然對舊建築的共同記憶感到不捨,但考量到館內設備並不符教學使用,因此同意將其拆除重建。最初建造此三座洞洞館的目的是打造一「文教中心」,因此設計理念以展覽陳設為主,並非作為教學使用。然落成後,兩棟洞洞館則分別規劃為人類系館和哲學系館,兩館成為師生教學研究的空間。但建築本身的特色琉璃帷幕則有光線不足問題,使用多年的系館則有通風不良、滲水情況出現、當初建築設計也未考量到逃生路線。
  作為洞洞館之一的農業陳列館,因著代表性的建築語言以及在臺大建築史上的重要性,於2007年,被臺北市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不過其他兩館則在2010年拆除。2010年,一群臺大學生自發性的為建築物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葬禮,希望擁有共同回憶的師生,可以透過葬禮慎重地與建築物告別。2010年舊哲學系館和舊人類系館拆除。俗稱的洞洞館僅存農業陳列館。
  誠如人文爭議案中的師生意見,一個建築物的棄留,除了考量其歷史記憶和意義,也需考量建築物的空間使用和功能是否使用者所需。農陳館自成立以後,其展覽性質和功能經過多次的轉型,至今仍尚未找到明確的使用功能,我們應思考的是,保留為文化資產以後的建築,該如何保留、如何使用,以延續歷史記憶。
▎結語
  農陳館的成立有賴農復會的金援。然隸屬於生農學院的農陳館,校方每年提撥的經費僅維繫基本人事行政費用,舉辦展覽的財源則需向外另闢財源。農業陳列館經過時代的變遷,其場館的使用功能也從農業外交、轉至農業推廣及教育研究。展出內容從原本的臺灣農業改革經驗,到臺灣各農產業成果,近年則有臺灣大學校內的農業成果、以及和環保、有機議題相關的展覽。相較於靜態舉辦展覽,要如何主動推播農業知識與成果,並在有限資源中定期更新展間;展覽陳列的展出要是校內成果亦或是臺灣農業成果,也許是臺大農業陳列館需要應對的問題。

徵引資料
一、近人研究
王俊雄,〈臺灣早期現代建築之一:張肇康與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建築師》(1996年11月,臺北),頁88-93。
二、網路資料
向建築告別 – – 洞洞館計畫 https://dongdongguan.wordpress.com/
國立臺灣大學人文館興建工程http://www.ntuliberalarts.net/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農業陳列館四十週年紀念特刊http://www.aeh.ntu.edu.tw/old/download/40th/art1.pdf
農業陳列館官網 http://www.aeh.ntu.edu.tw/
原文網址|原文發布日期2020/04/19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科院曾經叫法學院?以前社科院是紅樓? 提到社科院,多數的臺大學生想起的,大概都是由伊東豐雄所設計的清水模灰白色建築。然而在2014年以前,社科院其實座落在徐州路,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舊社科」。
  座落於舟山路的鹿鳴堂,常常是臺大學生相約集合、領取獎品的標誌性建築,而它背後也蘊含了中華民國的僑務與臺大的生活史。臺大早期缺乏資金,校內空間也缺乏建設,便將空閒的土地租借給政府機關使用,而鹿鳴堂的前身——僑光堂,便是由僑委會興建的,成為當時僑民們的重要集會場所,見證了許多文化、政治的重要時刻。
  坐落在大安區龍安里的青田街,不僅素有「臺北市的綠寶石」美稱,更是過去風華一時的昭和町。信步其中,陽光灑落卻不覺燥熱,因這裡有大片老樹掩映;舉目四顧,還會發現自己被百年日式木建築環繞著,彷若走進塵封的歷史記憶,古樸氣息猶在,說不盡的故事待你我細細發掘……
位於芳蘭山、蟾蜍山腳下,芳蘭大厝已有200年歷史。乾隆年間,陳振師渡海來臺,受雇於「芳蘭記船頭行」。頭家離臺前將船行頂讓給他,使其累積可觀的財富。其後陳振師在下內埔莊購建住宅,並更名為「芳蘭大厝」,紀念其發跡處。
▎排灣族佳平舊社金祿勒頭目家四面木雕祖靈柱 ▎排灣族阿盧夫岸(望嘉舊社)佳邏夫岸頭目(馬扎扎依藍)家雙面祖先像石雕柱
2020新冠肺炎爆發,這段時間我們親身體會到傳染病的爆發會對社會與生活造成多麼巨大的轉變,也了解到醫療體系的應對,能在穩定社會上起到多麼關鍵的作用。不知道這段日子有沒有引發你的好奇,過去臺灣在面臨傳染病危機時,曾經歷過什麼樣的生活?而作為國內最重要防疫機構的臺大醫院,又從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社科院曾經叫法學院?以前社科院是紅樓? 提到社科院,多數的臺大學生想起的,大概都是由伊東豐雄所設計的清水模灰白色建築。然而在2014年以前,社科院其實座落在徐州路,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舊社科」。
  座落於舟山路的鹿鳴堂,常常是臺大學生相約集合、領取獎品的標誌性建築,而它背後也蘊含了中華民國的僑務與臺大的生活史。臺大早期缺乏資金,校內空間也缺乏建設,便將空閒的土地租借給政府機關使用,而鹿鳴堂的前身——僑光堂,便是由僑委會興建的,成為當時僑民們的重要集會場所,見證了許多文化、政治的重要時刻。
  坐落在大安區龍安里的青田街,不僅素有「臺北市的綠寶石」美稱,更是過去風華一時的昭和町。信步其中,陽光灑落卻不覺燥熱,因這裡有大片老樹掩映;舉目四顧,還會發現自己被百年日式木建築環繞著,彷若走進塵封的歷史記憶,古樸氣息猶在,說不盡的故事待你我細細發掘……
位於芳蘭山、蟾蜍山腳下,芳蘭大厝已有200年歷史。乾隆年間,陳振師渡海來臺,受雇於「芳蘭記船頭行」。頭家離臺前將船行頂讓給他,使其累積可觀的財富。其後陳振師在下內埔莊購建住宅,並更名為「芳蘭大厝」,紀念其發跡處。
▎排灣族佳平舊社金祿勒頭目家四面木雕祖靈柱 ▎排灣族阿盧夫岸(望嘉舊社)佳邏夫岸頭目(馬扎扎依藍)家雙面祖先像石雕柱
2020新冠肺炎爆發,這段時間我們親身體會到傳染病的爆發會對社會與生活造成多麼巨大的轉變,也了解到醫療體系的應對,能在穩定社會上起到多麼關鍵的作用。不知道這段日子有沒有引發你的好奇,過去臺灣在面臨傳染病危機時,曾經歷過什麼樣的生活?而作為國內最重要防疫機構的臺大醫院,又從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0319盤前重點新聞】 *輝達GTC大會登場 三大指數齊揚 *蘋果攜谷歌打造AI手機 將成iPhone 16賣點 *輝達 GTC 大會登場 外資盛讚台鏈十檔個股 *通膨不退、公債殖利率攀高 野村: Fed 今年降息兩次
Thumbnail
在近期參加了一個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與英語學術素養中心所共同舉辦的「2024 春季論文寫作工作坊 (Spring Academic Writing Workshop)」,這是一個關於文獻資料統整寫法的工作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個工作坊對於我的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所帶來的眾多啟發。
Thumbnail
*Fed官員淡化3月降息預期 三大指數盡墨 *AI展望樂觀!分析師上修輝達、超微目標價 *〈達沃斯論壇〉那斯達克CEO:聯準會應警惕過早降息 *IDC:2023 年全球手機出貨量降至 11.7 億台 蘋果市占首次登頂 *熱錢大逃殺!台股外資狂砍451億 台幣爆量重貶1.77角
Thumbnail
上帝有許多專業,其中一項稱為「收集灰塵」。祂知道灰塵的價值,懂得灰塵重塑的技術,「賜華冠與錫安悲哀的人,代替灰塵。」(以賽亞書61:2)。實在稀奇,披灰蒙塵的地方,竟成戴上華冠的所在。被人傾棄的廢物,竟能發出上帝的光輝。是祂,首先用地上的塵土造人;是祂,首先命定青草長於塵土;是祂,首先用混沌的星塵造
Thumbnail
隨著時代演變,現代人對於閱讀習慣改變。許多人對於閱讀E化之後紛紛不去圖書館,但是圖書館還是有教育、資訊、娛樂的需求。 對於年輕學子來說圖書館還是更有存在目的。依照台灣對於圖書館存在劃分為四個層級,分別是國立、直轄市立、縣(市)立、鄉(鎮、市)立。小編先前介紹過台灣有三座國家級別圖書館,分別為國立台灣
Thumbnail
我覺得這次的書審與面試策略就相當成功(也可能是因為自己準備起來很放鬆的關係,才解決了我部分的易緊張特質)我知道我的優勢是跨領域,希望用自己的生物專業、一點點的資訊能力,在「資料新聞」這領域上努力。
Thumbnail
2021年1月21日於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109年度TTRC臺灣教學資源平台全國教師教學成長社群補助計畫 漢學期未泯 — 臺語漢文融入大學課程創新教案設計 教師教學成長社群專題講座
Thumbnail
轉變中的台灣新聞攝影與大賽 當時代在轉變,事情也應該要有所轉變。 從2007年開始的「台灣新聞攝影大賽」走過12個年頭,今年共有109位參賽者,將近2,000張作品,其中還不乏有來自國外投件,規模與競爭已是12年來的高峰。從今年的得獎名單顯示了一些轉變的現象。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0319盤前重點新聞】 *輝達GTC大會登場 三大指數齊揚 *蘋果攜谷歌打造AI手機 將成iPhone 16賣點 *輝達 GTC 大會登場 外資盛讚台鏈十檔個股 *通膨不退、公債殖利率攀高 野村: Fed 今年降息兩次
Thumbnail
在近期參加了一個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與英語學術素養中心所共同舉辦的「2024 春季論文寫作工作坊 (Spring Academic Writing Workshop)」,這是一個關於文獻資料統整寫法的工作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個工作坊對於我的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所帶來的眾多啟發。
Thumbnail
*Fed官員淡化3月降息預期 三大指數盡墨 *AI展望樂觀!分析師上修輝達、超微目標價 *〈達沃斯論壇〉那斯達克CEO:聯準會應警惕過早降息 *IDC:2023 年全球手機出貨量降至 11.7 億台 蘋果市占首次登頂 *熱錢大逃殺!台股外資狂砍451億 台幣爆量重貶1.77角
Thumbnail
上帝有許多專業,其中一項稱為「收集灰塵」。祂知道灰塵的價值,懂得灰塵重塑的技術,「賜華冠與錫安悲哀的人,代替灰塵。」(以賽亞書61:2)。實在稀奇,披灰蒙塵的地方,竟成戴上華冠的所在。被人傾棄的廢物,竟能發出上帝的光輝。是祂,首先用地上的塵土造人;是祂,首先命定青草長於塵土;是祂,首先用混沌的星塵造
Thumbnail
隨著時代演變,現代人對於閱讀習慣改變。許多人對於閱讀E化之後紛紛不去圖書館,但是圖書館還是有教育、資訊、娛樂的需求。 對於年輕學子來說圖書館還是更有存在目的。依照台灣對於圖書館存在劃分為四個層級,分別是國立、直轄市立、縣(市)立、鄉(鎮、市)立。小編先前介紹過台灣有三座國家級別圖書館,分別為國立台灣
Thumbnail
我覺得這次的書審與面試策略就相當成功(也可能是因為自己準備起來很放鬆的關係,才解決了我部分的易緊張特質)我知道我的優勢是跨領域,希望用自己的生物專業、一點點的資訊能力,在「資料新聞」這領域上努力。
Thumbnail
2021年1月21日於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109年度TTRC臺灣教學資源平台全國教師教學成長社群補助計畫 漢學期未泯 — 臺語漢文融入大學課程創新教案設計 教師教學成長社群專題講座
Thumbnail
轉變中的台灣新聞攝影與大賽 當時代在轉變,事情也應該要有所轉變。 從2007年開始的「台灣新聞攝影大賽」走過12個年頭,今年共有109位參賽者,將近2,000張作品,其中還不乏有來自國外投件,規模與競爭已是12年來的高峰。從今年的得獎名單顯示了一些轉變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