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帶著孩子去公園玩,過了一下子弟弟哭著跑了過來。我問:你怎麼了?弟弟說哥哥害他跌倒。我又問哥哥是怎麼一回事?哥哥說弟弟要玩溜滑梯,但是不夠高爬不上去,於是就好心的抱弟弟上去,但是一個沒踩好,兩個兄弟都跌在地上。
聽完真的覺得好氣又好笑,看看兩個兄弟,還好都沒有受傷。拍掉身上的灰塵,就叫媽媽帶兩個去買冰淇淋轉換一下心情。就在吃冰的時候,我就跟哥哥說,你想要幫忙弟弟是不是好心的?哥哥回答:是啊。我又問:那為什麼結果是不好的呢?哥哥說:我不知道。
於是我就跟哥哥解釋,想幫弟弟的出發點是好的、是善意的,但是在出手幫忙的時候,沒有注意到周圍環境,自己和弟弟會不會有危險?也有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力量夠不夠,會不會抱不動弟弟?既然出於好心,那麼就要把事情做好,發好心做好事。
其實在工作上、生活上,我們大人也是常常如此。明明想要把事情做好,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好心卻做了壞事。可能是思考的角度問題、工作能力問題、技術方面問題、自身態度問題,等等...但更常是因為情緒問題。像有次夥伴問我,有時候明明想把事情做好,但過程出了些狀況,心情就會很煩、很雜,情緒就沒辦法持續在工作上,該怎麼調適?
其實我初期也會如此,對於自己不熟練的事情,或是重覆好幾次都搞不定的問題,都會很生氣、很惱怒。後來明白一個道理,就很少為了事情本身而生氣。
我就舉一個例子,我兒子在玩玩具的時候,也會因為裝不好、或是一直搞不定而生氣。這時候我在旁邊就會問他:你玩玩具的目的是為了開心,還是為了生氣的?他都會回答:是為了開心啊。
我說:這就對了啊,既然是為了開心玩玩具,那為什麼會玩了之後就生氣?那不就一開始就不要玩?是吧。
所以每次買玩具給孩子、帶孩子出去玩、孩子們在玩遊戲,只要孩子們吵架、不愉快,我都會問他們:做這些事的目的,你是希望開心還是生氣的?或許沒辦法馬上調節孩子的情緒,但是當他們冷靜下來,都可以很快的擺脫負面的情緒。
我告訴夥伴,我們工作的目的是要賺錢、是開心的,怎麼會因為過程要處理一些問題在生氣?帶人的目的是為了晉升、有一起打拼的感覺、是希望開心的,怎麼會因為過程溝通不良,因為少數破壞者而生氣?那對那些配合的同仁不是很不公平嗎?
所以當下次因為結果不如預期,又有情緒上來時,問問自己,做這件事的目的動機為何?自己是不是基於好心,要把事情做好?不要搞了一大圈,又讓自己生氣不好受,那不就是又好心做壞事?再強調一次,既然出於好心,那麼就要把事情做好,發好心就要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