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一個處在童年與成人之間的曖昧階段
《14歲,明日的課表》是鈴木露莉佳於14歲時寫的小說。2003年出生的她,現在也還只是高中生而已。
我在閱讀這本小說時,不時翻到書背和推薦序,我想確定,他真的14歲而已?一個14歲的國中生,是怎麼寫出那麼傑出的作品的?然而我沒看錯,寫這些作品時,他真的才國二而已。
國二,也就是我們說的「中二」。中二之所以會成為中二,是因為那是一個生命處在童年與成人間的曖昧階段。他要告別最無憂無慮、最美好的童年,同時,開始接受成人社會帶來的刺激。
青春期是一個朦朧的階段,你彷彿還有童年那種思無邪的純真,但又同時開始接受社會化的各種限制與無可奈何。成人的各種脾氣、心靈創傷,其實都可以溯源到這個時期。
所以,當我閱讀這本小說時,我屢屢感受到:為什麼我內心的孤獨與不安,都被這本小說寫出來了?而明明作者當時連15歲都不到。
當青春期的挫折與孤單 被帶到成年
但我想,也只有還是國中生的同學,能把開始面對社會的心靈狀態如此細膩的記下來。裡面有一橋段我很有共鳴。在〈體育課〉這一章,作者露莉佳寫到很拙於運動的主人翁,為了不在籃球課被隊友嫌棄,他開始學會怎麼找到不會被傳到球的位置,並懂得偽裝自己也在防守與進攻的姿態,然而實際上卻一直注意著牆上的時鐘,關心離下課還有多久的時間。
這段對不擅長運動的我非常有共鳴。然而有共鳴的,並不只是這些應付體育課的場景,而是透過作者我才發現,原來我們是從學校的課程裡,開始學會怎麼偽裝、欺騙。原來,當時很討厭的壓力,漸漸在成長的歷程中變成一種心理防衛的機制,影響了我們之後的一生。
我最喜歡〈午休〉這一篇章。他很精準的描寫出那種不善於跟人交際的學生的孤獨感。而在描寫這孤獨感時,卻不會很中二的憤世嫉俗。取而代之的,是用很優美的文筆,把孤獨的那種細膩與脆弱性給傳達出來。這是內向、不善人際關係的我最愛的一篇,如詩的一篇。
〈道德〉這一篇我也很喜歡。在一般小孩的世界裡,他們對社會的複雜性往往理解不多,經常是靠著大人們的評論、甚至是偏見來認識這個世界。而這篇透過單親家庭小孩的視角,來認識社會上所謂的魯蛇,將「道德」一詞做了重新的審視。
〈體育〉據說是日本讀者最愛的一篇。有慢跑經驗的人,一定都有跑到上氣不接下氣、跑到很想死的經驗,然而只要熬過這一階段,就會迎來跑得很輕盈上手的經驗。這就是所謂的dead zone和second wind。而這篇很巧妙地將田徑的術語dead zone和second wind和成長的挫折、以及生死議題作了結合。讀完後,讓人很感振奮。
重新面對青春期 再活一次
青春是人生中最敏感的一個階段,人許多價值觀的建立、有意識地面對生命的挫折和經驗,都是在這個時期發生。而這些歷程,往往都會影響日後一生。但我猜想,大部分的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在懵懵懂懂下活過這段時期,我們往往沒意識到原來我們在青春期累積了那麼多傷痕和行為模式。
很高興有一位年紀很輕、卻很敏感的作家,藉著小說幫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青春,處理年少時曾隱隱作痛的傷痕。很多人說,只有度過青春期才能邁向成人。但大部分的人並不知道,我們的青春期也許在我們大人的表面下不斷被拉長,等待著我們真真正正去面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