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是和數學沒有任何關係的!養育孩子跟飼育孩子是不一樣的!
韓國作家沈允瓊的小說《小雪:被愛的條件》透過育幼院長大的女孩小雪的第一視角,揭示大人對孩子各種「以愛為名」的謊言與偽善,狠狠地批判揭露韓國教育現狀,讓人聯想到前兩年造成收視熱潮及熱議的韓劇《SKY Castle 天空之城》。
不過,這本小說不像電視劇注入太多灑狗血的劇情,卻給讀者相對更強烈的震撼,當故事中患有緘默症的小雪突如其來的怒吼,不解為什麼大人同意養小狗,卻要取名數學學習的單元主題「向量」,有如對所有身為父母者的當頭棒喝,「我們都說對孩子是無條件的愛與付出,真的沒有設定條件或期望嗎?」、「我們愛的是孩子,還是愛孩子的表現,或是愛符合我們期待的孩子表現?」
幾年前曾經看過美國《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韓國學生平均每天學習13個小時,普通高中生每晚只睡5.5個小時,韓國補習班早已成為「企業化規模」,2012年韓國在私人教育方面花費179億美元,占總體消費支出的12%。韓國政府為導正這種現象,立法規定補習班必須在晚上10點停課,卻曾遭到無數家長想盡一切辦法抵制這一法規。
《2013年韓國兒童青少年人權時態研究》調查顯示,有7成韓國高中學生睡眠時間過短,4成因學業壓力想過尋短。升學背後來自家庭壓力,已成為很多韓國孩子難以沈受的重。
《小雪:被愛的條件》或《SKY Castle 天空之城》,就是透過故事探討韓國這種扭曲的升學制度下的深層問題,家長以愛孩子為出發的「盲點」,什麼都幫孩子作決定,反而可能因為剝奪孩子的快樂,扼殺孩子的天賦。
《小雪:被愛的條件》的韓文書名為설이,可以翻成霜雪,也可以說是傳言,這是作者的一語雙關。小雪(설이)這女孩剛出生就被棄養,新年第一天被人在育幼院前廚餘桶發現,因此取名「小雪」,她經歷三次被收養與棄養,還罹患了緘默症,這類的兒童進入學校後因拒絕和老師同學說話導致自己陷入困境,並認定其沉默會造成明顯的教育問題,然而小雪學習能力非但未受影響,甚至在各方面都有天分,關於小雪的傳言,猶如傳奇。
故事中不斷用反差跟對比呈現。例如遭到棄養的小雪回到從小照顧她、在育幼院工作的阿姨家,阿姨沒有學歷,什麼都不懂、什麼也都沒有,卻能感受到她對小雪滿滿的愛。在那個家庭的小雪就是個盡情任性的孩子,但是,擁有自由跟無限發揮空間,學習跟才能卻得以充分發揮。
當遭到三次棄養的小雪,後來又到一個新家,這個家庭富裕住宅豪華,新的爸爸是醫生、媽媽是高雅氣質婦人,感受得出他們對小雪一樣是「滿滿的愛」,但是被迫努力讀書的她,有永遠寫不完的作業,放學後不能像以往四處跑跳,下課後有補不完的補習班課程,小雪非但不快樂,成績也不若以往耀眼。
對比的還有小雪跟醫生爸爸的親生兒子時賢。小雪雖然出生在困頓的家庭環境,但是與生俱來的天賦,讓她成為那些「望子成龍成鳳」的家長夢寐以求的小孩,雖然成績在同儕間出類拔萃,卻因為緘默症不說話而顯得冷傲,成為班上以時賢為首者的同學霸凌。
起初,小雪來到新家庭,總是努力達到新父母的每項要求,時間一久她發現,原本住在這個衣食無虞的家的時賢很不快樂,他的叛逆、討人厭其來有自,尤其當小雪越是滿足醫生養父母的各種期待,時賢反而遭受更多父母的比較與責難。
另一對比反差是醫生爸爸郭恩泰,在小雪還沒有被收養時因為生病就認識了郭恩泰,在醫院裡的郭恩泰是個會討生病小孩歡欣的醫生,讓小雪幻想自己如果能當他的孩子有多好,然而,當郭恩泰真的成為他的父親,卻發現同時扮演醫生跟父親兩種不同角色也有不同樣貌,在醫院鼓勵孩子想作什麼就作什麼,在家裡卻要求時賢照我說什麼就作什麼,強烈反對時賢投入熱愛且有天分的舞蹈。
更令小雪不能接受的事,原來她的「傳言」、她的「傳說」竟然是假造的,被棄養雖然是事實,但是並沒有那麼戲劇性的是被棄置在廚餘旁,但是育幼院院長為了吸引更多募款,假造了這個故事,自己的種種一切都是大人「安排」好的,不管育幼院院長或養父母的愛中,其實隱藏了「自私」這根刺。
作者藉由小雪的口,一次次尖銳提問,卻像毫不留情地抓傷每個閱讀這書的大人的胸口,這不是只有韓國會發生的事,作者不斷拋出我們所有人都應該反省的問題—真正的父母的愛是什麼?現實中有很多孩子其實都是緘默,不敢吐露自己的主張跟心聲,「緘默」下的學習真的能達到成效嗎?更嚴重恐怕因長期壓抑,一次爆發而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插畫封面,小雪抱著小狗凝視著前方,專家鼓勵父母們讓讓孩子養寵物,就是從中的過程學會付出與同理。同樣的,大人也要理解什麼是同理,捫心自問曾經也是孩子的我們,當大人決定一切,我們真的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