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下旬,我的學校比其他大學早了半步開始實施線上課程,據說是因為我們學校有人確診。
眾人人心惶惶、有的一聽到消息就收拾行李回老家避難了,當然也沒人有閒心抱怨線上課程需要一個安靜空間、需要一人一台筆電等困擾。
但這麼上課兩週後,我身邊開始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將「線上上課」與「面對面上課」做比較。
先說老師的看法吧!
我的一位教授說,這學期突然宣布停止到校上課,令他非常困擾──一個年近半百、向來只用電腦打論文的教授,突然被要求在短短一兩天內適應一個全新的網站、視訊方式、教學模式,對這些電子產品不上手的老師們簡直一個頭兩個大。第一週線上課程的時候,大概十堂課有四、五堂都沒有辦法準時開課。
不熟悉操作確實會影響使用,但適應後是否有改善呢?根據同一位老師的說明,第一天是手忙腳亂;一星期後已經習慣了,卻產生了更多的無奈。
他覺得自己像是在錄製廣播節目,對著空氣講話,同學有沒有回應也不曉得……當然,老師都會告訴我們:「有問題不要害羞,馬上開麥克風問!」但在課堂上、全班同學不能清晰聽到提問的情況下都不好意思發問的同學,換成用麥克風講給全班同學聽會比較容易嗎?老師在這個問題上顯然也跟我一樣悲觀。
接著,生活習慣不同的家人,甚至是同為老師或學生的家人,在我們上課的時候都可能彼此干擾。
比方說我男朋友現在轉夜班,白天我上課的音量必須儘可能小到不會吵到他睡覺、又大到我能聽清楚。
又比如,其中一名老師因為家裡有兩位老師、兩位學生,在大家同時需要上課的時候,只好摸摸鼻子帶著筆電去到大學的研究室跟我們上課。
又或者是,另一名老師在家上課時,家中小朋友經常出現在視訊螢幕中串場、或是在背景敲打她的樂器,雖然很可愛,但絕對對專注力是一大考驗。
線上上課就有這些缺點
- 學生有沒有專心上課難以判斷──事實上,學生直接離席,老師也不會知道
- 對「一人一室」的要求,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做不到的又會被身邊的人干擾
- 「一人一機」的條件也不是每個人都達得到──因此最近出現了電腦和平板電腦的搶購潮不是嗎?那連這些搶購潮都無力跟上的貧困學生,該如何上課呢?
- 老師得不到現場回饋,無法掌握學生對教程的理解度
- 師生的對話會因為設備的完善程度大受影響,如果麥克風壞掉或收音不穩,都會影響溝通的順暢度
- 習慣寫黑板的老師、習慣看著黑板抄筆記的同學,原有的習慣都受到挑戰
但當然也有其優勢
- 不必出門,大家可以在安全的情況下上課──一方面免去疫情的威脅,一方面免去趕上課的交通意外
- 省時省力。
這點倒是個雙面刃,很輕鬆就能上到課除了讓學生「到課率」提高之外,也讓「上課率」下降了。
且因為許多老師上課會錄影上傳到平台供學生一次次觀看,於是產生了「沒聽到也能補聽」的僥倖心理,大家更懶得全神貫注去聽老師上課了
- 展示投影片等線上報告非常便利,一個畫面切換就能確保所有學生都看見,也不用像在教室上課一樣將投影幕拉上拉下
- 老師不必用麥克風或使出洪荒之力才能讓坐在最後方的同學聽到
- 課堂上不敢發言的同學,透過視訊的「聊天室」之類的功能,可以用文字訊息跟老師溝通、問問題(但有些老師並不會隨時關注文字訊息,你的問題可能要過半節課才被發現)
以我個人而言,認為到場上課的學習效率還是比較高。
或許是因為我也是舊時代的孩子,直到大學時代學校才將線上教育平台、電子教育設備列為標配吧!我向來不習慣看著螢幕跟老師交流,也覺得要有「整理-出門-到校-進教室-翻開筆記本」這麼一套做了十多年的儀式,才比較容易進入上課的專注狀態。
我相信許多老師也是這樣的,因為他們一聽到下課鐘、或是一放下粉筆、或是一走出教室,整個人的神態和講話的語調就會改變──那是他們從「上課模式」中離開的證明。
科學研究也證明,無論是哪一個時代的、哪一個年齡層的人,手抄筆記的記憶效率都比電子記錄的效率高。
而線上上課的過於便利,對我而言不算是完全的好事(當然,想要利用上課時間做底別的事情的時候,就會感謝線上上課時老師看不到我了XD)。
由於沒有一個上課的儀式,將「上課」與「放鬆」做明顯的區隔,我們在滿是誘惑(軟軟的床、一整櫃的零食、電視和電玩……)的家裡、只穿內褲的上課,心態上自然不容易迅速進入狀況(應該不會只有我這樣吧?)。
因此在我的觀點來看,線上教學的確是這種非常時刻,一個蠻優秀的替代方案。但是想要長遠的取代實體課程的話,恐怕得想出某種方法,確保學生能在比較難進入狀況的線上課程中,也能獲得高效率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