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老子《道德經》
【概要】
一隻生長在鴨子群裡的鱷魚,最後必須在生理身分以及心理認同之間作抉擇的故事。
【作者】陳致元(Chen Chih-Yuan
生於屏東,台灣兒童繪本作家,圖畫書插畫家。繪本被翻譯成18國的語言出版,作品展現溫馨畫風,主題大多描述愛與親情。曾被《華盛頓郵報》盛讚為「繪本裡的珍寶」。
【難易度】
易,所有小孩以及大人都適合翻閱再三
【分類】
華文繪本、心靈成長、自我認同
【分享】
大家好這裡是紅說,紅說是一個分享書的地方,專門分享一些不一定實用,但一定有趣的書籍。這次直接分享繪本啦!
有人看過說書在講繪本的嗎?哈,應該還是有啦,只是畢竟繪本就是picture book,顧名思義就是有圖畫的書,往往兩者中圖的權重更大一些,看著繪本的文字如果沒有圖片的輔佐,那將失去整體的動人性啊,圖文並茂往往更能深入人心。我是推薦好書的紅人,好書是沒有在管圖片多還文字多的!
》繪本的好,讀過才知道
繪本,其實不是小孩子的專利哦!想問問讀者,你是否記得上次看繪本的時候是幾歲?大概都是年紀還小的時候吧,因為長大後就必須看課本、教科書,有的人課外書會看漫畫看小說,有的人是看非文學類的書籍,學習商業、理財、建築、藝術相關的,所以對於繪本的印象,好像很遙遠了。
也因此繪本常常被歸納於童書那類,畢竟就是孩提時候看的書嘛。用舒服的圖片、柔和的色彩、簡單的文字,教導小孩一些人生的智慧。一來用這樣的方式,引導孩子愛上閱讀;二來可以從這樣的方式中,讓小孩培養美感,這似乎就是繪本最原始的功能吧(雖然繪本常常動輒三五百,但是這麼多的畫面以及為微言大義的文字,只要跟吃到飽差不多的價錢,卻能得到永恆的價值,是不是好像有點划算?)
家裡有一整套的格林童話繪本,以前媽媽會趁著晚上在客廳讀給我們聽,那時候明明已經懂字,卻更喜歡他唸書的方式,大概也是在這個時期喜歡上閱讀的吧(我們常說讀書,書是要用讀的,藉由讀去刺激聽覺感官,或許能讓印象更深刻)。只是年紀比較大以後就比較少去翻閱了。
後來再次接觸到繪本,記得那一天是剛從圖書館出來,忽然一個人跑過來,希望我能幫他能夠填個問卷。那時候我還年輕,加上看他滿身大汗很是辛苦,就算我過去有因為填問卷不小心買了洗面乳的經驗,但,就還是去幫他填一下衝業績吧。果然我邊填,他就順勢引導進他想要推銷的繪本裡了,那繪本確實令人心動,畫面豐富精采、耐人尋味,只是以當時還是學生的我,要買下一整套…那價錢實在令人望之生畏,於是你來我往之中交手了幾百招,才終於成功拒絕。
後來想想,果然別再用這種「假問券真推銷」的方式來牟利了,一來是大眾漸漸對於問卷有了不好的印象後,那些真的需要問卷資料來做功課的學生也間接成為受害者,再來是認為買書本是種緣分,有緣人自然會遇上屬於他的那本書的,像極了?是的,愛情嘛。戴愛玲不也有說過「耐心等待,仔細尋找,感覺很重要」嗎?,所以,回顧往事之餘也呼籲推銷員,推銷洗面乳就算了,因為雖然很貴但是還真的蠻有效的哈哈,但是書籍的話,還請隨緣吧!
扯得實在太遠了,回歸正題。這次要跟大家介紹的這本書——Guji-Guji。每次看到這個書名,都會想到孫燕姿的「咕嘰咕嘰」這首歌。年輕的讀者,你們年輕不曉得我在說哪一首歌,甚麼不知道孫燕姿是誰沒關係,不怪你們,因為你們還年輕。只是忌妒你們啦!
居然還在扯!真的太遠了,回來!今天跟大家介紹這本書阿,是我常翻閱的一本繪本,還是那個想法「每本書,在不同年紀閱讀時,都會因為有了不同經歷,而有不同的感受」
》族群間的自我認同
這是關於「自我認同」的一本書,有致敬醜小鴨的味道在。故事簡要說明一隻出生在鴨巢裡的鱷魚,名叫Guji Guji,鴨媽媽沒有因為他外表跟其他鴨子差超多而排擠他,而是一視同仁,於是他的童年很快樂的跟鴨子們一起長大。
故事總會在最幸福時遇上轉折。有天,Guji Guji被鱷魚群遇上,鱷魚們嘲笑他:「看,這裡有隻笨鱷魚,在學可口的鴨子走路」,Guji Guji聽了大叫:「我不是鱷魚,我是鴨子!」
鱷魚自然笑得更大聲了,要他看看水中自己的樣子,並希望能夠清楚記得,搞清楚自己是誰!如果搞懂了,明天就去把鴨子們騙來,讓他們可以飽餐一頓,同類要互相幫忙嘛,是吧?
鱷魚們走了以後,Guji Guji獨自一人在夜裡,看著水中的自己,難過地思考著自己的身份,自己明明是和鴨子一起長大的,可水中的倒影確實就是一隻可怕的大鱷魚啊……忽然,水面模糊了,他也有了答案!
這樣的圖畫以及故事內容,風靡全球,甚至榮登「紐約時報的繪本排行榜」,而作者,可是臺灣人喔!說到繪本,老實講你是不是只認識幾米啊?沒關係,我本來也是啦哈哈,慢慢的其實就會發現臺灣有很多很厲害的人在自己的領域發光著,可惜國人總是貴遠賤近,再加上新聞媒體也比較喜歡報導合乎國人口味的腥羶色,較少報導這些人的事蹟,頗為可惜。
》長大再讀繪本的感受
這書柔和的筆觸,恰到好處的墨與彩搭配,除了內容生動,應該也算得上是一本美感實體書吧。童書跟繪本的界線似乎本來就很模糊,最初我也認為兩者是畫上等號的,直到後來多看了幾本繪本後才發現,製作繪本的是大人,那個經歷的人生酸甜苦辣的大人,即便是為了因應小孩子而改變文筆,但小孩多半還是會喜孜孜地看著色彩豐富的美麗圖片,對於故事內容,恩,也就不過是床前故事的眾多之一罷了。而同為大人的你我就不同了,因為相較小孩子,經歷比較多了,反而更看得懂故事背後的內涵,這是所謂的英雄惜英雄嗎?
就以卡通海綿寶寶(Sponge Bob)來舉例,以前覺得,章魚哥為什麼要每天都悶悶不樂,不去享受工作,卻只在乎是不是準時下班,像海綿寶寶、派大星一樣這麼快樂不是很好嗎?只是慢慢的,出外讀書、工作了,才發現章魚哥的行為,反而更像是真實的一般人,即使不喜歡工作、不喜歡吵雜的鄰居,但為了生活、為了興趣、為了理想,依舊得繼續住在吵雜鄰居的中間,繼續做著他討厭的工作,接受老闆的壓榨,領著微薄薪資。這,不正是一般市民、勞方們的生活寫照嗎…...
正所謂「年少不知詞中意,讀懂已是詞中人」。那些依然讀不懂的道理,或許只是尚未經歷,倘若下次「張口欲言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之時,恭喜你,也成長了!所以和小孩子一起閱讀的意義便顯現了,因為有一些道理,是需要有你來說明和引導他的。相信讀者應該能有些體會!
》是你會怎麼選
回歸正題,當我看到Guji Guji看著水面中的自己,在夜風之下,那試圖假裝凶狠的張牙舞爪,以及內心中的糾結自己到底算是鴨子還鱷魚的那模樣,讓我想到NBA亞裔美籍選手林書豪、臺灣作家吳濁流所寫的《亞細亞的孤兒》(日文名:アジアの孤児)的主角胡太明(日文原版:胡志明)、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和楊康。
林書豪多次因亞裔身分在圈內被排擠,近日甚至還被歧視性的稱作「冠狀病毒」,雖說林書豪是在美國舊金山土生土長,但因為膚色及外貌是個正統亞洲人,依此依舊不被認同,這樣身分上的文化性衝突;胡太明則是臺灣在日本統治時期下的臺灣知識分子,他在臺灣受日本殖民的欺壓,到中國時,在透露自己是臺灣人後,又不被認為是中國人,而受到歧視,那種對自身歸依感到迷茫的無助感,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問題;留著宋人血液但是被蒙古人養大的郭靖,最終也因蒙古人要他幫忙攻打大宋 而不知所云一陣子,像張學友唱的:「一邊是友情 一邊是愛情,左右都不是,為難了自己」;楊康的話,則是更喜歡把他養大的有錢金人爸爸,拒絕接受自己身為窮宋人的事實,同時也拒絕接受那個突然出現的宋人爸爸,於是他的行為大受譴責……
諸如此類,今天Guji Guji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一邊是心中自我認同以及成長之地,一邊是血緣上的物理關係,當兩者之間產生衝突時,自己又該如何去權衡呢?在非黑即白之下,好像只能選邊站的情況下,最後Guji Guji決定:「小孩子才做選擇,名字念起來像名牌包的我,兩個都要!」
於是決定,自己不是鴨子,也不是鱷魚,就是一隻「鱷魚鴨」!或許當今一直在提倡的「做自己」,某種程度上就是了解自己是誰,並且有自信的認同自己吧。Guji Guji的選擇更像楊康,比起原生家庭還是更喜歡原有的身分,這很正常,要接受突然出現的親人,還是與自己相處時十多年的非物理上家人?相信多數人都會選擇後者吧。
只是,今天Guji Guji的情況剛好比較幸運,寄養家庭接納自己,原生家庭又全是壞胚子,連選都不用選答案就出來了。如果今天他是鴨媽媽因為他的樣貌差異而將他置之不理、而鱷魚們友善歡迎他的書豪鴨呢?如果他是鴨媽媽不認同他,鱷魚群也不接受他,因為他是長的像鱷魚,卻全身充滿鴨子行為的胡太明鴨呢?假如是兩邊對自己都很重要的郭靖鴨呢?
那選擇上是不是就充滿討論了?或許看到這邊,讀者也能明白為何我說繪本不是小孩子專利的原因了吧,這些繪本,有時候飽經世事的成年人讀了,反而更具啟發性呢!到底多老啦哈哈。故事在這邊畫上一個段落,但我相信自我認同的問題只是有人類存在的一天,就會不停地發生著,你呢?有遇過甚麼自我認同上的困惑嗎?又或者對於看完本文有什麼樣的難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討論!說不定你的想法很特別呢!這裡是紅說,我們下次見!
若要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紅說RedmanTalk的其他連結
你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