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人類很難認錯:《錯不在我》書裡的一些例子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類大腦存在各種不同的「偏誤」如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當原先因為各種偏誤產生的想法、說法、做法後來發現有大錯,很少有人會爽快承認,多數人會想辦法遮掩、調整說法、或乾脆不認錯到底。
即使是教授、醫師、律師、各種專業人員都一樣,越有知識、權力或財富的人,越會加強「像我這樣的人怎麼會犯錯」的想法,而且肯定會覺得「我的各項能力一定會在平均值之上」。即使是擅長邏輯的哲學家、可以開課講「認知失調」的心理學家,也都無法避免各種認知偏誤帶來的錯誤理解。要克服各種認知偏誤,在學術界要靠「同儕審查」,在企業界或團體就給靠「魔鬼辯護人」之類的反覆思辯。至於「個人」,也只能靠多瞭解人類大腦運作,時時提醒自己要找出盡量減少犯錯的方法。
以下舉一些《錯不在我》這本書裡的例子,就能更理解人類的大腦怎麼運作。
一、二〇〇三年,美軍在攻入伊拉克之後不久,發現找不到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證據,這下似乎是師出無名了。共和黨支持者有一些在十年後還認為美軍確實有找到大規模武器,民主黨支持者呢?他們「忘記」自己曾經支持小布希出兵。開戰前,有46%民主黨人支持美軍開戰,到了二〇〇六年,只有21%記得自己曾經支持出兵。
二、心理學研究生卡恩設計一個研究,他假扮醫療人員,在進行研究時蓄意罵髒話惹怒受試者。原本要測試「有機會跟卡恩主管通報宣洩怒氣」的人是不是心情會比較舒坦,結果反倒發現,「指控卡恩」行為,反倒使受試者更加討厭卡恩,血壓飆高更久。「一定是這個人很糟糕我才會這樣指控他害他可能被懲處」,行為需要合理動機,大腦需要更多理由來合理化自己。之後的研究發現,小孩罷凌同學、老闆虐待員工、戀人彼此傷害,通常不太會在情緒發洩後和好,反倒在激烈的行為後,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徑,就要把對方講得更不堪,然後又反覆引發更多精神或肉體的虐待。
三、《錯不在我》的「我」有時是「我方」,只要是我方提出的,就通常是對的,跟我方不在同一陣線的,說的話就很可能是錯的。以色列、巴勒斯坦之間有各種和平方案,巴勒斯坦的方案,如果告訴以色列受試者說這是以色列人提出的,就會得到比較多支持。共和黨提出的促進社會福利方案,如果跟民主黨支持者說這是民主黨人提到,也一樣會得到比較多支持。我們對一些政策是否支持,影響力最大的往往是「這政策是否是我支持的政黨所提」。
四、現在的藥物研究理論上已經有嚴格規範,但,獲得贊助、熟悉對方,對人的大腦還是會有影響:獲得企業贊助的研究,只有14%指出化學物質對人體有害,獨立研究則有60%證實化學物質不利健康。當新藥與傳統藥物比較時,指出傳統藥物療效較佳的研究,87%是由非營利組織(而不是藥廠)提供資金。也難怪二〇一三年某五個月的統計,美國藥廠付了四十五億美元在醫療院所的許多人身上。熟悉與互動的確就是會影響我們的思考與判斷,讓我們輕易地、不知不覺地將攸關利益的人納入「我方」。
五、人的記憶會因為自己對現實世界的想像而塗改,即使是充滿情感與感情的細節也會錯得徹底。如本書作者卡蘿一直記得父親送她一本童書、讀這本書給她聽、跟她一起討論書的內容(第四個帶有O的重要的字是什麼?書名叫做《美妙的O》)。後來當她找到這本書時,發現那本書是在她父親死後才出版的。送她書、跟她一起唸書、討論書的顯然是別人。所以卡蘿是按照心裡對父親的「設定」,去調整了這個記憶。或說,這記憶就是迎合卡蘿的需要(我有一個溫暖幽默又愛我的父親)創造出來。
所以,我們對初戀的記憶,對過往感情的記憶,恐怕也是會按照我們的需要去美化或恐怖化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471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年一月的抽血數據,印度全國平均是24%,但是德里邦因為之前疫情特別嚴重,是超高的56%。如果60%以後會有群體免疫出現,那我們應該會看到德里邦在今年四月到五月的疫情裡先緩和下來。德里邦雖然是印度幾個確診數率先下降的邦國之一,但並沒有明顯衝第一,跟整個印度每日確診數開始下降的時間也沒差太遠。
王明鉅醫師九月十二日在臉書發表長文,記錄他遠端採訪印度北方邦具代表性的醫師,談他們用伊維菌素「老藥新用」防疫的成功經驗。今年四月,因為Delta變種病毒肆虐,印度一度成為人間地獄,但四月底開始,印度各項數據快速改善,五月中台灣疫情爆發時,印度許多地方已經開放喝咖啡。許多人好奇印度到底是做對了什麼事
除了老藥新用外,目前還有至少三種藥廠針對COVID-19研發的門診口服抗病毒新藥,已經通過二期,正在三期研究中。新冠病毒不斷突變,高傳染力的Delta變異,以及目前還難以捉摸的Long COVID後遺症,也都告訴我們「光打疫苗是不夠的」。抗憂鬱藥物對減輕Long COVID是否有療效?值得期待。
這些科學發現,對「想比較多」的人來說,是會讓人不寒而慄。原來催眠、被催眠的能力,已經寫在我們的基因裡面。當我們「被啟動」,進入「容易接受暗示」狀態,我們的腦神經活動也會變得不一樣。但這些能力畢竟是經由演化而來,在有限的大腦資源底下,發展一種能力往往也就代表犧牲另一種能力。
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如果善用催眠與暗示的技巧,可以減少疼痛、噁心、焦慮與其他身體不適,改善認知功能。有三分之二的人被歸為「可催眠的」,這種大腦特質會長期存在、不易改變、但有時可以透過一些方法臨時增加「可催眠性」。而催眠狀態的大腦,運作的方式跟平時不太一樣,自我意識會減弱,可暗示性會被強化。
「可催眠性」意思是指容易接受暗示、從而造成生理、感覺、情緒、思想、行為的改變。這裡說的「催眠」,不一定是正式的治療,也不一定要經過催眠的儀式,被催眠者未必能察覺,催眠別人的也未必有明確的意圖。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演講,就曾被研究、認為有廣義的催眠的魔力。在影音傳播的時代,具有「催眠力」的人,毫無疑問會
今年一月的抽血數據,印度全國平均是24%,但是德里邦因為之前疫情特別嚴重,是超高的56%。如果60%以後會有群體免疫出現,那我們應該會看到德里邦在今年四月到五月的疫情裡先緩和下來。德里邦雖然是印度幾個確診數率先下降的邦國之一,但並沒有明顯衝第一,跟整個印度每日確診數開始下降的時間也沒差太遠。
王明鉅醫師九月十二日在臉書發表長文,記錄他遠端採訪印度北方邦具代表性的醫師,談他們用伊維菌素「老藥新用」防疫的成功經驗。今年四月,因為Delta變種病毒肆虐,印度一度成為人間地獄,但四月底開始,印度各項數據快速改善,五月中台灣疫情爆發時,印度許多地方已經開放喝咖啡。許多人好奇印度到底是做對了什麼事
除了老藥新用外,目前還有至少三種藥廠針對COVID-19研發的門診口服抗病毒新藥,已經通過二期,正在三期研究中。新冠病毒不斷突變,高傳染力的Delta變異,以及目前還難以捉摸的Long COVID後遺症,也都告訴我們「光打疫苗是不夠的」。抗憂鬱藥物對減輕Long COVID是否有療效?值得期待。
這些科學發現,對「想比較多」的人來說,是會讓人不寒而慄。原來催眠、被催眠的能力,已經寫在我們的基因裡面。當我們「被啟動」,進入「容易接受暗示」狀態,我們的腦神經活動也會變得不一樣。但這些能力畢竟是經由演化而來,在有限的大腦資源底下,發展一種能力往往也就代表犧牲另一種能力。
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如果善用催眠與暗示的技巧,可以減少疼痛、噁心、焦慮與其他身體不適,改善認知功能。有三分之二的人被歸為「可催眠的」,這種大腦特質會長期存在、不易改變、但有時可以透過一些方法臨時增加「可催眠性」。而催眠狀態的大腦,運作的方式跟平時不太一樣,自我意識會減弱,可暗示性會被強化。
「可催眠性」意思是指容易接受暗示、從而造成生理、感覺、情緒、思想、行為的改變。這裡說的「催眠」,不一定是正式的治療,也不一定要經過催眠的儀式,被催眠者未必能察覺,催眠別人的也未必有明確的意圖。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演講,就曾被研究、認為有廣義的催眠的魔力。在影音傳播的時代,具有「催眠力」的人,毫無疑問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人們向來對「失去身體的未來」而感到的恐懼,而英國科幻影集《黑鏡》第三季〈聖朱尼佩洛〉描繪虛擬擴充了真實,化解關於「賽伯格」與「後人類」我們心有恐懼的未來圖像。願邁向後人類的我們,仍愛著有限的生命、感謝會損壞的身體。用虛擬科技,讓生命更豐富,實踐本來無法實行的美夢。
Thumbnail
對我來說,風光無限的是你,跌落塵埃的也是你,重點是你,而不是怎樣的你      我今天要跟你分享的這本書,作者是有韓國有人脈富翁稱號的金大植,他三隻手機存有4萬個電話號碼,重點是這些還是經過他精挑細選,並持續有在聯絡的人。他最高紀錄光是一天接到的電話就有300多通,簡訊有200封,聯絡時間
Thumbnail
今天挑的這部《關於死亡》,講述的是在人在彌留之際思考死亡的各種情形。因為不同原因而來到這個階段的人們,將會遇見這位預覽圖中的神明。 … 雖然是分類為「劇情向」,但這部作品其實並沒有明確的主線,以類似單元劇的形式,每一回由不同原因而來到另一個世界的人與這位神明對談、述說他們生前乃至死亡前那一刻的故事。
Thumbnail
《我在一樓急診室的人生》 急診室,一個狹小的空間,湧進輕度、中度級、重症的病患,塞滿令人鼻酸、窒息的故事。但《我在一樓急診室的人生》讀起來一點也不沉重。作者是位急診室醫生,看遍了社會百態、道盡人生無常,但他的筆觸平穩、和諧,以不帶情緒化的口吻描寫看診、病患和死亡。
Thumbnail
就連Brian黃千庭都放下木結他、放下「音樂詩人」的身份,跟Greytone的KENI合譜出這末世似的《人類滅絕日》。常見的不再常見,電音的節奏,是我們蹣跚的步履。在病菌、毒霧、惡魔包圍下,撐過這三百六十六天,全盤參與曲、詞、編、監的Brian,就用堅定的聲音告訴我們,種種難關已不足為懼。
Thumbnail
人定勝天,是人類對於身為人類的自己所下的一種論點。人們渴望克服無法控制的事物,渴望能將一切變化都掌握在手中,或是掌握在手中讓自己可以選擇在什麼時候放下。就像發生種種不如意的事情時,心裡浮現的詢問:「為什麼是我?」那般的真實。
當初留意到這本書,是因為他是第155屆芥川賞得獎作品,剛好在學校圖書館有看到,就把他借回來了。一開始以為就是一本主軸描述很清楚、但手法很淡薄的一本小說,事後回想,卻讓我不是很舒服。 這本書內容描述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人們向來對「失去身體的未來」而感到的恐懼,而英國科幻影集《黑鏡》第三季〈聖朱尼佩洛〉描繪虛擬擴充了真實,化解關於「賽伯格」與「後人類」我們心有恐懼的未來圖像。願邁向後人類的我們,仍愛著有限的生命、感謝會損壞的身體。用虛擬科技,讓生命更豐富,實踐本來無法實行的美夢。
Thumbnail
對我來說,風光無限的是你,跌落塵埃的也是你,重點是你,而不是怎樣的你      我今天要跟你分享的這本書,作者是有韓國有人脈富翁稱號的金大植,他三隻手機存有4萬個電話號碼,重點是這些還是經過他精挑細選,並持續有在聯絡的人。他最高紀錄光是一天接到的電話就有300多通,簡訊有200封,聯絡時間
Thumbnail
今天挑的這部《關於死亡》,講述的是在人在彌留之際思考死亡的各種情形。因為不同原因而來到這個階段的人們,將會遇見這位預覽圖中的神明。 … 雖然是分類為「劇情向」,但這部作品其實並沒有明確的主線,以類似單元劇的形式,每一回由不同原因而來到另一個世界的人與這位神明對談、述說他們生前乃至死亡前那一刻的故事。
Thumbnail
《我在一樓急診室的人生》 急診室,一個狹小的空間,湧進輕度、中度級、重症的病患,塞滿令人鼻酸、窒息的故事。但《我在一樓急診室的人生》讀起來一點也不沉重。作者是位急診室醫生,看遍了社會百態、道盡人生無常,但他的筆觸平穩、和諧,以不帶情緒化的口吻描寫看診、病患和死亡。
Thumbnail
就連Brian黃千庭都放下木結他、放下「音樂詩人」的身份,跟Greytone的KENI合譜出這末世似的《人類滅絕日》。常見的不再常見,電音的節奏,是我們蹣跚的步履。在病菌、毒霧、惡魔包圍下,撐過這三百六十六天,全盤參與曲、詞、編、監的Brian,就用堅定的聲音告訴我們,種種難關已不足為懼。
Thumbnail
人定勝天,是人類對於身為人類的自己所下的一種論點。人們渴望克服無法控制的事物,渴望能將一切變化都掌握在手中,或是掌握在手中讓自己可以選擇在什麼時候放下。就像發生種種不如意的事情時,心裡浮現的詢問:「為什麼是我?」那般的真實。
當初留意到這本書,是因為他是第155屆芥川賞得獎作品,剛好在學校圖書館有看到,就把他借回來了。一開始以為就是一本主軸描述很清楚、但手法很淡薄的一本小說,事後回想,卻讓我不是很舒服。 這本書內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