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優於平均效應(一):自以為有平均水準,支撐我們活下去

2020/12/3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講人類大腦的認知偏誤時,有個普遍存在、很少人不贊成,但卻常被忽視、不被當成認知偏誤的概念,叫做「優於平均效應」,英文是better than average effect,或有人說above average effect。
這概念是由Alicke於1985年提出。他針對一群大學生,讓他們針對154項人類常見特質,來評估自己的分數,以及其他大學生的平均分數。結果很有意思,只要是普遍存在的、社會讚許的特質,大學生自評的分數,平均起來會遠遠超過他們認為的「其他大學生平均值」。有趣的是,如果大部分人都優於平均值,低於平均值的是哪些人呢?
此圖片取自Canva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16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陳豐偉編譯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1.5K會員
389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